張相文
素質教育作為當今世界教育發展的大趨勢,作為提高國民素質、振興中華的當務之急,作為黨和國家向基礎教育戰線提出的一項緊迫任務,擺在了每一位基礎教育工作者的面前。
語文學科作為基礎教育的一門重要學科,在小學教育中的地位十分突出。因而,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有效地實施素質教育,有著突出的意義和重大的科研價值。小學語文素質教育涉及諸多理論與實踐,但關鍵在于教育思想、教育觀念的轉變。素質教育的性質特點以及語文學科的特點,決定了我們在從事語文教學時要做到:
一、 語文教學要有多樣化的教學模式
列寧指出:“語文是人類最重要的交際工具。”語文學科具有工具性,這已毋庸置疑。然而,語文學科作為一種載體,它是離不開思想內容的,社會生活的豐富內容,就是語言、文字軀殼賴以存在無法擺脫的內核。因此,作為培養語文能力的學科教學,拋開這種人文性而單純去掌握“工具”也一定掌握不好,掌握不了的。語文教學還具有智力培養與思維發展相統一的特點。在某種意義上說,語文能力——聽說讀寫能力是以思維能力為基礎,又是思維品質的高低層次作為表現形態而出現的。另外語文教學還具有書本學習和實踐學習相統一的特點,語文學習既要學書本上的文章,也要在實踐中學;不僅作文,說話要以實踐為基礎,聽話和閱讀也要以實踐為前提。沒有豐富的實踐知識,那么對聽、讀的內容也就無法深入地理解。另外語文學習是知識、能力、實踐、情感的統一,它們共存于語文學習過程之中,不可偏廢。因此,實施素質教育,建立在素質教育理論指導下的語文教學模式就顯得尤為重要。具體的教學模式可采用:
(一)講讀型。即以教師為主導,對課文或某項知識進行講讀。這里的講讀必須是多種形式的講讀。例如老師講,指導學生讀;老師講,學生評議、討論;師生共講共讀;學生讀,教師評點、指導等形式。這里的講讀必須體現以老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進入自覺主動的學習境界。另外還要做到講得要精,讀得要深入,這就要求教師在備課時一定要“吃透”教材,設計出科學的教學方案。同時整個教學過程中必須進入“角色”,包括指導、引領學生進入“角色”,只有這樣才能做到講得精和讀得深。
(二)自讀型。就是真正放手讓學生自己去讀課文或其他文章,教師只起到揭示學習方法、解答疑難的作用。這種課型能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品質。
(三)活動型。即語文學習經驗交流、語文體驗感受介紹、觀察活動、競賽活動等。
(四)欣賞型。這種課型主要是進行文學作品欣賞,培養學生的審美情感,從情感心理上進行熏陶、感染。欣賞文學作品,可充分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可采用多媒體創造一種情境,使學生置身于其中去體味感受。
(五)實踐型。語文是工具性、實踐性極強的學科,它的內容涉及人生、社會的方方面面,因此學語文不僅要從書本上學,也要在現實生活中學;各種語文能力的訓練,不僅在課堂上進行,也要在現實生活中進行;聽說讀寫一定要在實踐中得到充分練習,才能真正得到提高。
二、 要建立大語文教育觀念
所謂大語文教育觀念,就是說,在學習語文的空間上,不僅是指學校教育,而且包含家庭教育、社會教育在內。只有實施大語文教育,才能使素質教育在科學、高效的軌道上前進。素質教育的第一要義是面向全體學生,使每個學生在各自的基礎上都有提高。當然,素質教育的全體性并非一刀切,齊步走,它與差異性是辨證的統一。因材施教,加強個別教育,是教育好每一個學生的根本途徑。這就要求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除了課堂教學要針對學生的個別差異性,做到教學目標分層,課堂提問分檔,作業設計分類,評價反饋分度,還要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讓兒童根據各自愛好、興趣特長,選擇適合兒童自己的課外活動內容:或課外閱讀、或練習書法、或演講、或朗誦、或觀察作文、或參觀訪問,以利于學生語文潛能得到開發,特長得到發展,體驗成功的歡樂。
實踐證明:只有課內與課外相通,認識世界與鍛煉自主能力相結合,才能為兒童打開更多的認識世界的窗戶,擴寬兒童施展各自本能的天地。而課內外相互促進,知識能力相互遷移,才會推動兒童素質的提高。這便是大語文教育的優勢所在。
素質教育以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為宗旨,它強調要促進學生德、智、體等方面發展,為今后的學習生活打下堅實的基礎。具體到語文學科,既要傳授語文知識,培養語文能力,形成良好的思維素質;還要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素質;甚至要指導學生正確的讀寫姿勢,以促進其生理素質的提高。但全面發展并非平均發展,而應著眼全面突出重點。要根據語文學科的特點,以語言素質的發展反過來促進語文素質的提高。這就要求我們,首先在課堂教學中以教材為范例,挖掘其語言、心理、思想諸方面的訓練因素讓學生感知教材,掌握讀寫規律,并在實踐運用中促進知能轉化,達到語言素質訓練目標。同時有機地進行心理、思想素質訓練,促進學生素質的和諧發展。但僅靠語文課的訓練還不夠,還必須向其他學科拓展,向課外、家庭、社會延伸。因為其他各科學習離不開對教材語言文字的閱讀理解,離不開對學習認識的表達;在課外活動、社會生活中,也離不開人際間的相互交際,離不開對語言文字的理解運用,這就有理解到位、表達恰當的語言素質訓練問題。因而要確立大語文觀,擴寬語文教學的空間,從課堂這一教學主體區域延伸開去,形成語文教育的開放系統。
總之,在語文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一定要根據語文學科的特點,遵循素質教育的主旨,采取有效的科學方法,才能真正提高學生的素質,才能真正為21世紀培養合格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