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杰納·帕瑞
震撼中國的“5·12”汶川地震被載入了歷史記錄,誰也沒有料到它的震級如此之大。地震發生后,一組美國地質科學家根據地震引起的應力變化探尋了預測未來地震的可能性。
在全世界,和中國的“5·12”地震一樣,地震總是和繼發的大余震聯系在一起。1999年繼土耳其的伊茲米特發生7.4級地震后,土耳其的迪茲杰又接著發生了7.1級的地震。2004年9.0級的蘇門答臘安達曼地震發生3個月后又爆發了8.7級的地震。研究人員相信,這些有關地震的信息已經足夠令人洞察時勢了。
針對“5·12”地震,由美國地質勘探局的地球物理學家湯姆·帕森斯、加利福尼亞州州立大學圣巴巴拉分校的地球科學副教授陳吉和賓夕法尼亞州州立大學的地質科學副教授埃里克·科比組成的研究小組,通過建立模型的方式來研究發生在北川斷層上的四川地震對整個斷層的其他區域和這個區域的其他地方的影響。他們觀察了斷層所有的物理特性,包括斷層運動的方向和數量以及沿著斷層運動的摩擦阻力。研究人員利用取寬泛值域的方法完成了同震應力轉化為四川盆地斷層的分析。2008年6月6日,研究人員報道說:“使用這種方法可以快速地繪制出斷層。”
科比說:“我們知道斷層就在那里,我們也知道它處于活躍狀態。我之前在這個地區做了許多前期工作,但是我想沒人會料到地震的規模會如此巨大。”“5·12”地震發生在四川盆地與龍門山交會的地方,這也是青藏高原的東部邊緣,是印度板塊和亞洲板塊碰撞變形的區域,這個地區與斷層線呈十字交叉狀。
四川地震的主要誘因是北川斷層的北部發生了斷裂,而沒有涉及西南部的地區。根據模型,“5·12”地震發生后,北邊斷層上的應力不斷上升,活動方向與汶川—茂汶斷層平行,而且兩塊主要斷層相互垂直。震區南部小斷層的應力正在下降,但是根據模型來看,這一地區的大多數斷層還在受壓。
研究人員認為,大型地震引發的余震可能在幾個月、幾年甚至幾十年后才爆發,蘇門答臘正好就是這樣一個例子。另外,土耳其的歷史記錄顯示,一系列的地震從東部發展到西部經歷了60年的時間。研究人員在模型中所用的數據都是只給出一個值域范圍,而不是真實的測量數字。在模型中研究人員還引入了大量的摩擦力,因為斷層的運動有時候會出乎意料地改變摩擦力。
科比說:“建立模型時我們考慮了我們自認為了解的這個區域的斷層以及和地震有關的應力變化。這個模型告訴我們哪里是事故可能發生的地方,但是我們并不能準確知道斷層的觸發點在哪里。我們并不能因為某些斷層具有某些可能性,就斷定它會引發地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