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美君
清明,谷雨,分別是二士四節氣之一,時值孟春,在每年4月4日(或5日)及4月20日(或21日)。此時,黃河中下游及其以南地區平均氣溫已在10℃以上,氣候溫暖,春色醉人,草木萌茂,杏花零落,小桃紅香,飛燕銜泥,杜鵑啼血。一掃冬季寒冷枯黃之象。
才晴又雨乍暖還寒
但是,“嘉景清明漸近,時節輕寒乍暖,天氣才晴又雨”(宋·柳永)。清明,谷雨前后,常常是春雨綿綿,陰冷潮濕,多雨寡照,乍暖還寒,故有“清明時節雨紛紛”之說。因此,如果不注意養生,極易感受風寒,導致感冒、扁桃體炎、支氣管炎、肺炎等上呼吸道感染。此時,又是猩紅熱、百日咳、水痘、流腦等呼吸道傳染病的多發季節,不少人會在孟春之季不幸“中招”。
同時,春天是人體新陳代謝、臟腑功能活動逐漸增強,營養物質消耗增多而需求增加之時。若調攝不當,將致正氣不足,或引起各種虛證,或舊病復發。又風寒濕滯,影響脾胃運化,可致胸悶脘脹,納欠便溏,困倦乏力,或皮膚病多發。
清明節,農民開始春耕春種,民間有踏青上墳祭奠已故親人的習俗,順便旅游賞花。從事這類勞動或活動,一定要注意不可過于疲勞,要合理安排日程及食宿;注意防寒保暖,以免感冒等感染發生;并注意預防過敏性疾病(哮喘、蕁麻疹等)復發:不要在墳地焚燒紙箔,以免發生意外。
扶正固本清補平補
春天宜補充營養,扶正固本,提高免疫力_避免致病因素的侵襲;食物宜多甘少酸,補肝養脾,忌辛辣發物及油膩厚味,宜甘涼,清淡、芳香,免助陽動風。
春天飲食養生,宣清補平補,一改冬季的膏滋膩補。孟春時節,當令宜食食物有:大麥,黃豆、芹菜,薺菜、金針菜、菠菜、竹筍、枸杞苗、黃瓜、胡蘿卜,佛手、豆腐、雞肝、豬肝,瘦肉、大棗、牡蠣、,鱉肉等:藥物有:當歸、首烏、桑椹、天麻、生地、白芍,百合、山藥、萸肉,麥冬、沙參、棗仁、菊花等品。上述食物和藥物配伍食用,可補血養肝,滋陰息風,養心安神。
孟春蔬果巧食養生
金針菜本名黃花菜,是萱草的花蕾。又名忘憂草。4~5月采收,曬干入菜肴,清香濃郁,嫩滑爽口。入藥有解郁安神之功。除含碳水化合物外,還含蛋白質、脂肪、鈣、磷、鐵及少量胡蘿卜素,硫胺素,核黃素、尼克酸等。
養生食法:金針菜15克,炒棗仁10克,水煎,臨睡服用,對抑郁少寐有效?;蚪疳槻?0克,加豆漿100克同煮,入鹽調味,亦有同效。
櫻桃
春初開白花如雪,3月后結實。果子小,球形如瓔珠,紅似寶石,色澤光潔,果柄細長,營養豐富,甜美可口,香氣襲人,被稱為“春果第一枝”。
養生食法:櫻桃鮮果1000克,去核,搗爛,加水煮爛,加冰糖500克,文火收膏。每次1匙,每日2次,溫開水沖服。可益氣養血,適用于貧血體虛,四肢麻木者。
桑椹子桑樹的果實。細小球形,密集成串,色澤紫紅,肉質甜酸多汁。干者入藥,為補血佳品。能補益肝。腎,滋液息風,常用于心悸、失眠、多夢頭暈,目眩,耳鳴,便秘、盜汗等,還具有保護血管、防止動脈硬化的作用。
養生食法:干桑椹500克,白冰糖200克,加水,文火熬煮成膏。每次1匙,每日2次,開水沖服。能補肝益腎,熄風通絡,適用于頭暈目眩,關節酸痛及神經痛者。
山藥
原名薯蕷。上能養肺,中能補脾,下則益腎。藥性平和,陰陽兼補,不燥不膩。常用于治療脾虛食少泄瀉消瘦、肺虛久咳,腎虛遺精,小便頻數,消渴等。
養生食法:鮮山藥1 50克,糯米150克,加水熬粥,調味食用,功同上述?;蚣影妆舛梗曹尤矢?00克,還可用于脾虛浮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