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吉光
中圖分類號:G622.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0992(2009)04-106-02
現代教學不僅要求學生“學會”、而且更要注重使學生“會學”“樂學”。要達到這樣的目的,途徑是多種多樣的,而如何活躍課堂氣氛、培養學生的興趣應該是學生樂學的前提,下面我以化學為例簡單的談一下,在教學過程中我如何提高課堂效率增強學生記憶的:
一、精心設計課堂的導入部分
使學生由無意注意到有意注意,在新課的導入中增加一定的趣味性就能及時引發學生的興趣,這樣記憶就會更長久更深刻。例如在講烷烴這一節時,我先由甲烷的球棍模型引入,使學生了解碳的成鍵規律:碳能形成四個鍵,碳碳之間為單鍵,其余價鍵與氫形成碳氫鍵。然后把學生分成兩大組,一組發給她們五個碳原子和十二個氫原子,一組則發給他們四個碳原子和十個氫原子,還有足夠多的小棍。然后讓他們比賽看哪一組連接的種類最多。這樣學生的興趣大增,從而調動了學生的好奇心和好勝心,為引入“同異構現象”這一重點打下了很好的鋪墊。學生積極性很高,勁頭十足,授課效果突出:連平時最不愛回答問題的學生也參與到討論中,弄清了這一概念的含義。
二、課堂教學是學生學習知識的主要途徑
在課堂上更應該充分利用各種方法活躍課堂氣氛提高學生興趣以加深印象,提高記憶的準確性和持久性。記憶的方法有:
1.故事與諧音法。用編故事的方法使學生快速記憶長久不忘。如在講到鈉與水反應的實驗現象時,我概括為五個字:浮、熔、游、響、紅。可是學生就很難長時間記住這五個字,于是我就給學生講了這樣一個故事:芙蓉姐姐(當時一網絡名人)大家都認識吧(學生立即來了興趣),可是以前沒人認識她,她為了提高知名度(想走紅),到處游玩。這不昨天跑到焦裕祿陵園來了,你們有沒有看到她?是不是“芙蓉”(浮熔)游想(響)紅?這樣一來學生立即來了精神,于是在嬉笑之中就記住了鈉與水反應的現象——浮、熔、游、響、紅。又如電解池原理也是高中化學的難點,尤其是很容易和原電池原理弄混,于是我就把電解池總結為:電解池變化能,陰還陽氧電量同,金屬陽極要溶解,陰極本身不反應:陽極析出氧、鹵素,陰極析出金屬、氫。中心詞是——陰還陽氧,諧音為“銀環養羊”(聯系大家熟悉戲曲——朝陽溝中的銀環,下鄉后喜歡養羊)。
2.形象、幽默情景法。大家都知道:物質的量濃度與質量分數的換算公式較為難記,我就讓同學們閉上眼睛,想像一位拉著平板車賣水果、食品的商販,平板車上拉著1000個棒棒糖和一根麻花( ),“M”相當于平板車的支架,為了加深印象我還特意在M的下面畫上了兩個輪子,那么“C”是彎著腰的商販,“=”則為車把,“W”為麻花,“P”為棒棒糖。就這樣我把抽象的字符比做了生活中形象的實物,一下子讓同學們把這個難記憶的計算式給記住了,而且經久不忘。
3.唱歌法,把重要的小結填為流行歌曲的歌詞。我在講到原電池時這樣做了總結:原電池變電能,負氧正還活潑溶。正極析出金屬氫,不反應。可是時間長了還會忘記,于是我就把這個總結填在了“兩只蝴蝶”這首歌曲上,并唱給了學生。這樣每當學生聽到這首歌就想起了原電池原理。
4.編順口溜法,把有關重要的實驗和原理總結為順口溜。順口溜讀起來朗朗上口,記起來快捷難忘。在講到實驗室制乙烯的實驗中,為方便學生記住試驗的要點,我特意總結了此順口溜:硫酸酒精3:1 ,迅速升溫170,加入瓷片防暴沸,硫酸脫水催化劑。如此一讀,同學們大感興趣也不禁讀起來,從而活躍了課堂氣氛更加深了記憶。
5.“打擂比賽”法也是我嘗試過的較為成功的方法。在化學上有些物質的性質相似而又有差異,記起來容易混淆,一味地講很難引起學生的興趣,于是我就讓兩種物質“打擂比賽”。如在我們復習到金屬鎂、鋁的性質時,我們知道他們的性質既是主要有難記,于是我們學生分為兩組,一組代表“鎂”說話,一組代表“鋁”說話,然后性質大比拼。讓他們按照與單質、化合物(酸、堿、鹽、水、氧化物)反應的循序逐一比賽。鎂代表先說,我可以在空氣中燃燒發出耀眼的白光,鋁你能嗎?于是我讓大家寫出鎂燃燒的方程式,然后讓鋁方發言,鋁代表說,鋁帶難在空氣中難以燃燒可是鋁粉也可以在空氣中燃燒發出耀眼的白光。我又讓學生寫下了鋁燃燒的方程式。鎂代表接著說,我不僅能在空氣中燃燒我還能在氮氣二氧化碳中燃燒,鋁你能嗎?看來第一回合鎂戰勝了鋁。然后是第二回合,第三回合,比分是不相上下,還有最后一個回合是你們和氧化物反應了,你們誰先展示?鋁方早已有了準備,我能與許多金屬氧化物發生鋁熱反應,想必你鎂就不行了吧。鎂方卻沒示弱說,我是不能發生鋁熱反應,但是你們都知道二氧化碳不能支持燃燒吧,可是我鎂卻能在二氧化碳中燃燒。于是同學們就把鋁熱反應和鎂在二氧化碳中燃燒的方程式都寫了下來。這樣一節課就在輕松的氛圍中結束了,但是鎂鋁的性質卻很是難以忘記。
三、注意實驗和多媒體在教學中的綜合應用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學科,清晰、生動和神奇的化學實驗也能夠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生的興趣。新課程標準注重學生的參與意識和動手能力,而實驗課為學生提供了一個自主學習和探究的平臺,有時還可充分利用日常生活用品和廢棄物讓學生隨時完成自己感興趣的試驗:如學習原電池時可用碳棒 、鐵釘和西紅柿(或橘子等水果)做成一原電池,來體會化學的樂趣。
多媒體具有存儲量大、生動性、形象性等特征,因此,多媒體課件的引入使傳統的教學方式發生了更加深刻的變革,其最為顯著的教學優勢可概括為:
(1)能優化課堂教學結構。多媒體課件在教學內容組織上可采用大量色彩鮮明、活潑有趣的演示動畫,設計成游戲的形式,寓教于樂,極大地激發學生興趣,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改善了教學環境。特別是化學,還代替了因藥品有毒或缺少不能做的試驗,優化了課堂教學的結構。
(2)有利于突出教學重點、突破難點。對重要的教學內容和實驗現象可以進行回放。一些重要的實驗現象不僅要引導學生觀察,而且要求學生記憶,有些實驗操作比較簡單,但原理卻不易理解。這些都可以通過多媒體課件進行演示,加深記憶。
(3)能培養學生多元化的思維方式。多媒體課件給學生提供的外部刺激不是單一的刺激,而是諸如視覺、聽覺,甚至包括觸覺和嗅覺等多種感官的刺激,這種刺激不僅能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提高學習積極性,而且能使學生進入視聽并用,因此學習者的思維活動易于突破抽象思維的難點與局限,使教學活動更加符合學生的自然習慣,從而獲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4)可有效提高教學效率。多媒體課件中視覺和聽覺的使用能充分發揮人五個感官的全部作用,必然會獲得更多的教學信息,保持更長久的記憶,進而提高教學效率。
(5)能給學生創造多層次的學習目標。多媒體課件易于實現“學習控制”的個別化教學策略,將教學過程的控制權交給學生。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知識經驗、任務需求和學習風格來選擇使用相應媒體信息 (圖形、文字、聲音、動畫) 和自己需要的路徑,也可以按照自己的目的和認知特點重新組織教學內容,按照不同的路徑進行選擇學習。另外,由于多媒體結構信息組織的聯想方式,符合人類的認知規律,故而便于學生進行聯想思維。這樣既培養了學生學習興趣,又使學生親身體會了化學學科的魅力,有了成功的愉悅感,從而會更加積極主動地學好化學。
四、注意化學史實在課堂的綜合利用
在講到元素周期表時,把門捷列夫最初排出周期表的故事介紹給學生。在講到苯分子的結構時,把凱庫列如何得出了苯分子的環狀結構的故事讓學生課下閱讀。在學習到甘油的酯化時,提前讓學生查詢諾貝爾及諾貝爾獎的史實——這樣即使學生開闊了視野,加深記憶又使學生有了模仿興趣,為他們進一步科學探究打下情感基礎。
總之,提高課堂效率的方法很多,只要在教學中多總結、多借鑒,會有很多收獲。我在這里只略舉一隅,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參考文獻:
[1]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網《多媒體課件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