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淑君
[編者按]當前國際上正遭遇著一場前所未有的金融危機,全球各國政府都在調動一切因素,采取各種措施積極應對。我們的專家教授們也在紛紛為政府出謀獻策。希望爭取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盡最快的速度走出金融危機的陰影?!度嗣裾f報》記者就圍繞著這些問題采訪了全國政協委員、財政部財政科研所所長賈康。本刊現將采訪情況原文刊出,從采訪中。我們可以看到賈康教授與眾不同的見解。
國際金融危機還沒有見底,我國經濟增長下行壓力加大,對未來的發展趨勢應做怎樣的判斷?我們應該怎樣理解此輪積極財政政策的實質意義?近日,記者就此采訪了全國政協委員、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所長賈康。
相機抉擇非常重要
記者:2月28日,溫家寶總理與網友在線交流,再次提出在危機面前一定要提振信心,沉著應對。說實話,確實像那位“田間地頭”網友所講,很多人心里沒底,您一直在關注研究金融危機,您心里有底嗎?
賈康:在這么復雜的情況下,對未來的發展趨勢,我想誰也無法下準確的斷言。我國只占世界經濟總量的約二十分之一,開放條件下無法“獨善其身”。最大的不確定性來自外部,但是,總理講提振信心,并不是單純的心理療劑。我們之所以要樹立信心,除了經濟的基本面、經濟的成長性和其他國家的對比所具有的相對優勢外,還應該看到擴張政策在安全區的可用空間與政策工具的必要準備。“相機抉擇”概念下的可用安全空間和相關經驗與準備,也是我們“信心”的組成部分。考慮這方面的問題,我們可以比照一下1998年亞洲金融危機后的情形,那時,我們啟動了積極的財政政策,第二年年初的時候是安排了500億元的長期建設國債籌資搞項目建設。后來看到經濟下滑中,投資等方面的經濟指標沒有達到好的變化,又推出了預算調整方案,財政通過長期國債的籌資一下子提高到1100億元。這樣的一種調整,是符合經濟發展規律和調控中的相機抉擇原理的。今年,中央政府可能會特別注意在相機抉擇概念下的預案準備和動態調整。從大趨勢來看,我認為今年會出現一個前低后高的走勢。一季度的數據也許會比較難看,但最關鍵的還是二季度,如果那個時候形勢變好,就可望順利地由“前低”轉為“后高”,如果還不是很好,不要等數據完全出來,我們就可以判斷出政策調整所需的大致力度。那時候,如果有必要,我們可以在安全區里進一步動用擴張潛力,運用政策工具來給擴張性政策加碼。先用哪些,后用哪些,如何結合,在力度上,在搭配上,要盡可能選擇好。
記者:為了應對金融危機,政府已做了很多事情。如果這些政策措施落實后,整個經濟形勢還不能好轉,該怎么辦?
賈康:極而言之,可以考慮再“鋌而走險”一點,因為現在所稱的安全區都是一些經驗數據,歐盟以德國和法國為主在簽訂“馬約”時劃的兩條預警線,即財政赤字不超過GDP的3%,公共債務余額不超過GDP的60%。在上一輪擴張的時候,我國最高的年度赤字達到GDP的3.1%,今年我們應是3%左右。我從來不認為3%是所謂“國際公認的警戒線”,其實,德國和法國在重要時刻都會突破這個防線,意大利、日本多年以來公共部門債務余額相比GDP高達百分之一百以上。也沒有誰說這兩個國家要垮臺。所以,如果有必要,赤字超出3%,也不是不可以。也就是說。我們現在還有比較大的可用空間,如有必要,不惜把擴張的政策做得更猛一些。有改革開放三十年形成的國家綜合國力作支撐,有我們的政策儲備在托底,有我們的經濟基本面和成長性的支持,對企業、行業和地區來講,都應該有信心。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及早設計發展戰略,在春天到來的時候,捷足先登。
選項和監督在同時進行
記者:根據有關方面傳遞出來的信息顯示。今年的財政預算赤字將達到9500億元,其中包括中央代地方發行的2000億長期國債。上一輪施行財政擴張政策的時候,中央政府也曾代地方發過國債,這次與上次有什么不同?
賈康:無論是在透明度上還是在規范性上,這一次都有所提高。已明確提出地方要承擔還本付息的職責,同時要表現在地方的預算里,即表明地方預算有赤字。1998年那一輪,中央開始發行的長期國債里邊,有一半左右的資金是地方使用。當時說是比照世界銀行轉貸的財務處理方式,結果中央和地方赤字都不反映這一塊。后來有的地方也就比較容易不了了之。
在總量擴張之后,還要做好優化結構這篇大文章。使政府資金充分發揮它應有的綜合效應。每一筆投資,除了要看它的經濟效益,還要統籌兼顧地看它的社會效益和綜合效益。結構的優化特別能提升資金的綜合效益。結構優化,即強調區別對待,強化經濟社會薄弱環節方面有效供給的增加。這些年我們一些反復強調要做的事情應排在前面。如新農村建設概念下,要做的事情非常多。另外,交通、能源、原材料三大方面的建設肯定也是重點,在兩年內要投下去的4萬億里面,有1.8萬億元是要做鐵路、公路、機場和電網建設的,另外1萬億元是做災后重建,有3700億元做農村民生與基礎設施,2800億元做住房安居保障工程,3500億元做生態環境,1600億元做科技創新的重點項目,400億元來支持教育、醫療方面的硬件。
我們的區域戰略,從西部大開發到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再到中部崛起,再到現在中央寄以厚望的打造珠三角、長三角之后的北方經濟中心濱海新區,面對東盟打造北部灣經濟區等,這些戰略的實施都需要真金白銀的投人,要加快這些區域里面重點項目的建設。
民生這方面,要增加就業機會,進一步支持基礎教育、建設基本醫療保障體系、基本住房保障、強化社會保險制度等等,要做的事情也非常多。
記者:現在也有很多人在擔心,中央政策落地的速度這樣快,會不會有人混水摸魚。
賈康:我個人的感覺,這一輪在項目的儲備方面要比1998年時好一些。因為那次有些措手不及,這一次會在可選的項目庫里加強可行性論證,選項水平能得到提高。溫家寶總理在不久前的一次座談會上專門強調了項目的正確選擇問題,并強調要在一開始就建立監督體系,在操作體系旁邊盯著,從頭到尾把監督搞好。
宏觀政策的關鍵在于撬動社會資本的積極性
記者:現在,方方面面都需要政府的關注,從社會上有關方面的呼聲來看,好像財政方面做的還是有差距。很多熱點討論的是能不能進一步減稅。
賈康:進一步減稅的操作空間不會太大。財政部門算了一下,在已經宣布的措施中大大小小已有9項減稅措施,今年整個減稅安排的財力大概是5000億元。換句話說,如果沒有這些減稅措施,今年的赤字就可能由9000億元左右調低到4000億元。這樣大的減稅力度,配合宏觀調控是有必要的。另外,我們講結構性減稅,從邏輯上其實還可以這樣理解:它隱含著我們不排除結構性增稅。
記者:可增的稅種有哪些呢?
賈康:我認為一個是資源稅。PPI現在高臺跳水,如果從優化結構,解決中長期問題的角度來說,應該適度地在資源稅負方面往上提一些。這在時機上說,是比前面一段時間更值得看重、值得研究、可操作的事情,另外一個是煙稅,對此。我們有一些研究,如果把煙現在每包6分錢的稅提高的話,對整個卷煙行業的影響是很小的。因為雖然看起來對消費者有一些影響,但主要影響的是青少年的吸煙者,中年以上的人會較快地完成調整期,繼續吸煙。但是國家在調整過程中會增加一塊稅收,同時引導了青少年的消費行為,產生一系列“正的外部效應”,還可對沖減稅形成的壓力,有利于中長期政策的優化。
記者:在全國政協組織的座談會上。您提到應該在財政政策和其他政策的協調配合下,積極推進調動市場潛力的政策性融資。政策性融資在今天有什么特別的意義嗎?
賈康:政策性融資的意義就在于,在市場經濟條件里面實施政府調控,應該有“四兩撥千斤”杠桿機制的充分生長。比如貼息,它代表著至少10倍以上的放大效應。前些年浙江省用3億多元的貼息資金引致了100多億元的商業貸款和社會資金進入了政府想要支持的項目和領域,則放大到30倍以上。浙江省的做法很開明,不問項目開發的主體是民營企業還是國有企業。只要符合國家產業政策都可以貼息支持。當然,還有其它方式可以探索,比如,BOT、信用擔保等等。有一個問題應該引起注意。最近,有一些民營企業家反映,原來已達成意向由他們參與的投資,這時候政府有關部門卻要將他們排除出局,說4萬億元要往下分,我們有錢了,沒你們的事了。這個思維是錯誤的,這4萬億元投下來絕對不是要把原來愿意進來的民間資本擠出去,如果真的這樣,這個政策就失敗了。它應是在鼓勵社會資本繼續進入這些項目的同時,還要發揮更大的乘數效應。相關政府部門的管理者應該更好地利用這些資金放大杠桿,撬動社會資本的積極性。溫家寶總理強調過,宏觀政策成功的關鍵就在于我們能不能順利地拉動民間資本。政府以擴張性政策實施宏觀調控的內在邏輯就是,把經濟景氣托起來,把民間投資主體的市場預期拉起來,在整個經濟進入穩定的上升趨勢后,再功成身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