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 芳 房 虹
近期,地方審計機關制定審計計劃時,應緊緊圍繞當地政府中心工作,突出惠民政策落實、政府財政風險控制、財政改革措施落實、政府投資管理和效益等重點內容。積極創新審計工作方式方法,加大審計調查力度,積極開展效益審計,不斷改進審計組織方式,充分發揮審計整體效能,突出審計工作的整體性、宏觀性、效益性、建設性。
一、關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加強對涉農資金的審計。重點開展對農村家園建設、農業綜合開發、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水利資金、土地補償等涉農專項資金的審計和調查,促進政府惠農政策的落實。
二、關注財政風險問題,開展對地方財政債務情況調查。從全局的角度研究政府債務總體性的問題,提出化解財政風險的建議,突出審計工作的宏觀性。
三、關注財政轉移支付資金管理使用情況。將轉移支付資金審計作為每年財政審計的必審內容,深化預算執行審計工作。
四、關注財政改革措施的落實情況。在部門審計中增加兩個專題審計——“部門預算的項目支出審計”和“部門預算編制情況審計”。用“兩個專題”將各部門的預算執行審計串聯起來,使其更富有新意和成效。從以往審計情況看,審計部門發現的問題幾乎年年雷同,缺乏新意。隨著部門預算的推開,新的問題會逐步顯現,但審計人員缺少關注,仍按老路子審計,影響了審計成果。
五、繼續關注民生資金,加大對民生資金的審計力度。可將審計調查和效益審計密切結合,重點關注衛生醫療、環境保護、水資源費、救災等資金。對確定的專項資金可同時開展效益審計,不搞大而全的效益評估式的審計,而是在財務收支基礎上增加管理方面的問題和分析,就構成效益審計報告的內容,精煉后向社會公告,會有好的效果。
六、固定資產投資審計應從源頭入手,把握全局。財政資金的分配源頭在財政部門和發改委。財政資金分配在財政部門;基本建設投資分配在發改委,這兩個部門掌握了整個財政資金分配的源頭。因此,應加強對發改委固定資產投資資金分配情況的審計,掌握全面情況,加強宏觀面分析。填補預算執行審計的“空白點”。針對地方審計機關投資審計人員少的實際情況,應重點選擇政府投入比例高的基礎設施和重點項目優先審計,在關注效益性的同時,重點查處重大違法違規和嚴重損失浪費問題,促進加強項目管理,保障投資效果。
七、改進審計組織方式,發揮好審計的整體效能。一是縱向聯動。在財政審計中增加上下級審計機關的聯動項目,如政府債務和財政轉移支付資金等審計調查項目;二是橫向聯動。就是審計機關內部各業務部門在實施部門審計時,共同完成專題審計項目;三是每項部門審計要結合搞一項效益審計調查項目,以提高審計結果利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