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貴權
摘要:地籍信息描述對于小城鎮的規劃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本文介紹了地籍測量的內容和方法,重點對如何將數字化測繪技術運用到小城鎮變地籍測量中進行了分析和研究。
關鍵詞:地籍信息描述;數字化測繪技術;測量
1地籍測量概述
地籍是指由國家監管、以土地權屬為核心、以地塊為基礎的土地及其附著物的權屬、位置、數量、質量和利用現狀等土地基本信息的集合,用數據、表冊和圖等形式表示。地籍測量是為獲取和表達地籍信息所進行的測繪工作,是地籍調查中依法認定權屬界址和利用現狀的技術手段,是地籍檔案建立的信息基礎。
地籍測量的特點。地籍測量與基礎測繪和專業測量有著明顯不同,其本質的不同表現在凡涉及土地及其附著物的權利的測量都可視為地籍測量,具體表現如下:地籍測量是一項基礎性的具有政府行為的測繪工作,是政府行使土地行政管理職能的具有法律意義的行政性技術行為;地籍測量為土地管理提供了精確、可靠的地理參考系統;地籍測量是在地籍調查的基礎上進行的;地籍測量具有勘驗取證的法律特征;地籍測量的技術標準必須符合土地法律的要求;地籍測量工作有非常強的現勢性;地籍測量技術和方法是對當今測繪技術和方法的應用集成;從事地籍測量的技術人員應有豐富的土地管理知識。
2 數字化測繪技術的特點分析
數字化測圖技術實質是一種全解析、機助成圖的方法。與傳統測圖技術相比,具有以下特點:
自動化程度高。數字測圖是經過計算機軟件自動處理(自動計算、自動識別、自動連接、自動調用圖式符號等),自動繪出精確、規范、美觀的數字地形圖。另外,數字測圖出錯(讀錯、記錯、展錯)的概率小,能自動提取坐標、距離、方位和面積等。
測圖精度高。采用數字測圖技術在距離300m以內時測定地物點誤差約為 2mm,測定地形點高差約為 18mm。測量數據作為電子數據格式可以自動傳輸、記錄、存儲、處理和成圖,在全過程中原始數據的精度毫無損失,不存在傳統測圖中的視距誤差、方向誤差、展點誤差,很好地反映了外業測量的高精度,獲得高精度(與儀器測量同精度)的測量成果。
圖形屬性信息豐富。進行數字測圖時不僅要測定地形點的位置〔坐標),還要知道所測的點的屬性是什么,當場記下該測點的編碼和連接信息,顯示成圖時,利用測圖系統中的圖式符號庫,只要知道編碼,就可以從庫中調出與該編碼對應的圖式符號成圖。因此,數字測圖時所采集的圖形信息,它包括點的定位信息、連接信息和屬性信息,易于檢索。
圖形編輯方便。數字化測圖的成果是分層存放,不受圖面負載量的限制,從而便于成果的加工利用,采用地面數字測圖能克服大比例尺白紙測圖連續更新實地房屋的改建擴建、變更地籍或房產時,只須輸入有關的信息,經過數據處理就能方便地做到更新和修改,可以始終保持圖面整體的可靠性和現勢性。
3數字化測繪技術在城鎮地籍測量中應用
3.1 數字化測繪技術的作用
首先,城鎮規劃離不開測繪,城鎮的發展,規劃是龍頭,測繪是基礎。因此,城鎮測繪工作是城鎮經濟發展和規劃、建設、管理必不可少的一項前期性、基礎性工作。它為城鎮規劃的編制、實施和城市建設管理提供必要基礎資料所進行的勘察、測量工作。而數字化測繪技術大大加快了城鎮建設的基礎工作。
3.2 數字化測繪在城鎮地籍測量的作業
繪制宗地關系圖。繪制宗地關系圖時,比例尺要盡可能大,以便注記,局部復雜地區可以另行局部放大繪制。在宗地關系圖匕按照從北向南,從西向東或按“弓”型原則預編地籍號。
權屬調查。權屬調查是地籍調查與地籍測量工作的核心,要有高度的工作責任心,每一宗地的權屬調查要求現場填寫地籍調查表,相鄰宗地符合指界條件的指界人現場指界,雙方無爭議并在地籍調查表上簽名蓋章后界址才算確定。
控制測量??刂茰y量采用全球衛星定位系統,該系統由徠卡公司生產的GPS接收機和隨機數據處理軟件組成,定位方式為快速動態定位。根據委托方要求和測區周圍沒有已知控制點、沒有GPS設備的現狀,首級控制以假定坐標、假定方位角施測。
碎部(界址點坐標)測量。采用GPS(RTK)、全站儀配合的草圖方式測圖,關鍵部分繪制在草圖上。草圖的清晰、明了對內業工作至關重要,草圖繪制的比例尺不宜過小,地物之間的相對關系大體能夠得到體現。在進行界址點測量之前,為了提高工作效率,對測圖范圍內的所有界址點要進行分析和統計,將其分為三種類型:
第一種類型,界址點位于開闊地帶,或位于一般建筑物的房角或墻角處,或在較容易到達頂部的高大建筑一角的地方。這類界址點和碎部點應用RTK技術進行測量。將野外采集的數據,自動記錄在電子手簿或內存中,并在現場將其80系的坐標與基礎控制點的80系坐標進行合并解算,再代入基礎控制點的地方坐標,計算出實地的界址點坐標,并繪制地籍地形草圖。
第二種類型,當建筑物層數較高且不宜到達頂部或較為隱蔽的界址點和碎部點,則首先利用RTK測設一組圖根點,然后再利用全站儀進行測量。對于高層建筑物或較為隱蔽的地區,RTK接收機接收條件不好,測量狀態無法固定時,則應用全站儀進行界址點和碎部點測量。所用全站儀都具有自動記錄和內存管理功能,外業直接觀測界址點和碎部點的平面坐標,并記錄在全站儀內存中,在測量過程中注意畫草圖。由于全站儀測量的坐標精度較高,且又能如實記錄數據,方便地向計算機傳輸數據,所以外業主要工作是畫好宗地草圖。
第三種類型,十分隱蔽的死角,只能借助與其他點、線之間的幾何關系來確定其位置。有些界址點在實際測圖中動態GPS、全站儀都無法觀測時,在這種情況下,量取界址點與其他已測點或線的相對位置及尺寸,應用RDCIS(瑞德地籍信息系統)軟件的繪圖功能或CASS6.0成圖軟件在圖上將點解析出來。有時界址點之間的距離難以量取實際距離,而我們能看得見,在這種情況下,應該采用全站儀無棱鏡激光實施對邊測量來量取兩點之間的距離,這樣克服了人無法到達且無法司鏡的問題。采用方向交會法時,繪制草圖的人員要特別注意,因為它在實地是無法確定交點的,只有在內業編輯時才能確定。
內業數據處理
數據傳輸。晚上首先對照宗地關系圖對記錄手簿進行全面檢查,在確保無誤的情況下把外業采集的數據用通訊電纜傳輸到計算機中,在JSGISI.O中進行平差計算,得到正確的平差數據,為圖形編輯作準備。
圖形生成。對照宗地關系圖與宗地草圖,利用JSGISI.O軟件的圖形編輯功能進行圖形編輯處理。圖形編輯處理后,要對其進行全面檢查,查看是否有漏測及處理不當的地方,并加以修改,比如注記房屋的層數與結構、單位名稱、道路與河流的名稱等。如果沒有什么重大問題,則可以生成界址線等地籍要素,注記相關的地籍要素內容,打印初步地籍圖。進行外業巡查,根據初步地籍圖利用鋼尺對測量精度進行審核,這一步是質量控制的關鍵所在。
面積量算匯總。在錯誤修正后,按照從整體到局部,層層控制,分級量算,塊塊檢核,按面積平差的原則進行面積量算、面積平差、面積匯總等工作。
圖表生成。最后在檢核無誤的情況下利用JSGISI.O軟件的功能生成地籍圖、宗地圖、界址點成果表、宗地面積繪總表、土地面積分類表等圖表文件。
地籍信息系統的建立
進行圖表一致性、勘丈邊長與反算邊長一致性的檢核,經檢核無誤或對檢核問題修改后,建立初始地籍調查數據庫文件,再進行人庫前的數據檢查,如無錯誤則可以人庫,即建立了地籍信息系統。
小結
在城鎮地籍圖的測繪工作采用數字化測繪技術,可以提高測圖工作的效率,保證成圖精度,滿足小城鎮建設的需求,為后續的規劃和整改工作提供了基礎資料,取得了較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參考文獻
[1]詹長根,地籍測量學,武漢大學出版社,2001
[2]高寧,數字化測繪在新農村建設中的應用,安徽農業科學,2008
[3]楊長江,地形數字化測繪繪中的幾點思考,測繪通報報,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