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玉霞 劉英武
摘 要:城市作為一種社會文化,是人的理想和意志的外化,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和地域特征,與社會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同步發展。
關鍵詞:城市中心;規劃
城市的規模一般包括人口規模和用地規模。但用地規模又隨人口規模而變化。因此,城市規模又常常以人口規模來表示。不同規模的城市,在規劃和建設上有不同的特點。因而,各國均根據城市人口的多少分成若干等級。我國規定將全國的城市分成四個等級。
第一級:人口超過100萬的為特大城市;
第二級:50--100萬人口的為大城市;
第三級:20--50萬人口的為中等城市;
第四級:20萬以下人口的為小城市。
本文所要研究的對象是人口在10萬以上的城市,以國內外城市設計的資料作為參考,分析城市中心的建筑空間特點。
1 城市的特點
城市是一定地域內的政治、經濟和科技文化的中心。是多種功能的綜合體。城市中通常包含行政機構、文化機構、商業服務設施、居住建筑、公共活動場所等基本的功能構成。通常存在一定數量(10萬以上)的聚居人口,需要良好的交通系統、給排水系統、電力系統、綠地系統組織等等。
另外,中、小城市還有其獨特的方面。人口相對較少,功能構成較為簡單,布局也相對集中;某些城市還具有特殊的職能,或者說是地方特色。例如具有旅游職能的城市:山東的泰安,江西井岡山的茨坪,遼寧的鳳城等。
2 城市中心概況
城市中心,是一個空間上的概念,是城市中人口、行政、商業服務、文化科技、交通等相對集中的地域劃分范圍。
從狹義上來講,城市中心各種功能構成的關系就是指城市中心的組織方式。也就是城市規劃領域內研究的城市功能機構的布局。從廣義上講,城市中心的各種功能構成在空間上同樣存在著必然的聯系。這也正是本文所要從城市設計角度來研究的空間形態。
3 城市中心的空間形態
城市中心的空間形態是多樣性的。概括起來大致有三種方式:
將行政管理、商業服務、文化娛樂等中心設施集中在一個地段。將上述內容分成幾個功能地段,散設在較大的中心地區范圍內。上述設施形成單一職能的中心,分設在城市的不同地區。
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例子中對不同的空間形態有所體會。
印度的昌迪加爾
昌迪加爾(Chandigarh)是印度旁遮普邦的首府,1951年進行規劃并開始建設。該城位于喜瑪拉雅山麓一塊北高南低、坡度緩慢的臺地上。這里原受干旱威脅,位于市東北部的水庫建成后,為城市的開發創造了良好的條件。人口規模50萬人。規劃占地3600公頃,規劃方案由勒.柯布西埃修訂。他以城市形態象征生物體的構思,構成了城市總圖的特征。主腦為行政中心,設在城市的頂端山麓下;商業中心位于全城中央,象征城市的心臟;神經中樞位于主腦附近,為博物館、圖書館等,地處風景區;大學區位于城市西北側,象征右手;工業區位于東南側,象征左手;水電系統似血管神經,分布全城;道路系統構成骨架;市內建筑是附在骨架上的肌肉;留作綠化用的問隙空地似肺部呼吸。
整個城市有明確的分區。行政中心孤立于城市的北緣之外,地勢居高臨下,處于控制和俯視全城的特殊地位。商業中心位于近期規劃范圍的幾何中心。與公共圖書館等文化設施相臨,成為全市公眾的活動中心。獨立的工業區位于城東。文化區位于西邊,設大學及其它文化科學機構;居住區基本上與上述各區互不相混雜而分布于全城。這種明確的功能分區規劃模式,反映了1933年雅典憲章的基本原則。
行政中心平臺上直立著秘書處、正方形會議大廈、不大的總督宮(現為博物館)和最高法院大樓。前三者布置在進入行政中心的主干道左側,后者布置在遠離前三者的右邊。象征性的雕塑形象——“伸開的手”和“英雄墓”補充著這些大廈。大廈的對角線布置和大廈之間間隔的極精致性,立即引起人們的注意。行政中心的平面非常漂亮。然而柯布西埃為什么要采用完全不習慣的、與印度廟宇及城市對稱平面格格不入的斜角方向呢?大金字塔的建設者最先采用了對角線,但在古埃及它沒有宗教儀式意義。當然,與什么宇宙觀無關的柯布西埃只是將它用于構圖和視覺目的。為了抑制秘書處大廈體量過大的優勢,他就使它遠離主干道,并以端頭朝向城市。因此,當觀眾進入行政中心時,他們的注意力不是被第一幢大廈,而是被第二幢大廈,也就是從最有利的視角點看到的會議大廈所吸引了。這樣,追蹤一個接一個的體量,可以在穿過整個行政中心時,不因一些建筑物微不足道,而另一些建筑物占壓倒優勢而感到失望。這一點由于柯布西埃借助對角線布置建筑物而獲得了成功。
建筑體量間距相等,約為340米,但尺寸略小于大金字塔場地上的。雖然與這個古建筑群近似,但沒有理由說是因襲了埃及的,尤其是歐洲也廣為流行對角線布置手法。
最高法院大樓的鋼筋混凝土屋面形成的陰影,具有巨大的震撼力。大廈周圍鋸齒形突緣和自下而上展寬的橫斷面好象蜂巢構造。整個大廈沒有任何一點古代建筑的殘跡。與最高法院大樓相比,會議大廈的會議大廳不能算是柯布西埃的成功之作。柯布西埃研究大演講廳的照明時,認定單葉雙曲面具有最大的優點。但是其形式表明是極不成功的。如果類似形式的冷卻塔在工業建筑群中產生不錯的印象,這是由于它們是獨立布置的,同時冷卻塔不產生容納人的印象,因為它內部有很高的垂直空間,因此嵌入公共建筑的外殼內的雙曲面給柯布西埃招來了不可調和的構圖矛盾。不應忘記,藝術形象來源于它的使用功能,并首先取決于它對居住、公共、工業建筑三大門類之一的屬性,其中的每個門類都有藝術形象思維的特點,因此隨意將獨特的形式從一個建筑領域搬到另一個建筑領域,可能使任何建筑師面臨不易解決的問題。
昌迪加爾于50年代初由于布局規整有序而得到稱譽。但城市建成后,存在的問題不少。從空間組織來看,功能分區導致了社會分化。城市里各鄰里單位的面積大體相近,但規劃者按居民收入水平規定了不同的建筑密度,其服務設施又大體相等,僅僅便利了富有階層。沒有成為當時總理尼赫魯要求的“印度自由的象征”。昌迪加爾的另一個重大缺陷是脫離印度國情,把外來的西方文化強加在一個古老的東方民族身上。規劃者片面理解了“擺脫過去傳統的束縛”的原則,把西方的生活方式搬到印度,過分追求形式,對經濟、文化、社會和傳統的考慮較少。昌迪加爾的建設主要是為新首府樹立紀念碑。其中心雖規模宏大,但構思和布局過于生硬機械,建筑之間距離過大,廣場顯得空曠單調,形成的建筑空間和環境不夠親切。
江西并岡山茨坪
茨坪位于井岡山中部,是井岡山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又是井岡山革命紀念地風景區的接待中心。鎮區建在一座海拔843米的山頂盆地上,中部低,四周環山丘,比高為30-56米。城鎮沿四周的緩坡山谷呈放射狀延伸發展。鎮公共中心規劃為環湖半邊街的綜合性公共中心區。中部為下沉式公園——南湖公園。沿公園有林蔭環路,周長約為1300米,環路內側的人行道裝點花草樹木,成為一條悠閑安逸的散步道。行政中心、商業服務、文化體育等基本上按功能分組布置在環路外側。在空間布局上,將各個紀念性建筑(井岡山革命勝利紀念碑、革命烈士墓、烈士紀念碑、井岡山革命紀念館、井岡山博物館、革命舊址等)布置在高地和南山頂的各主要視點上。沿公園的環路為主要的交通系統,對于人們的參觀、旅游以及行政中心的辦公、管理等是非常便利的。
這一區域空間形態的主要特點是視野開闊,風景優美,四周綠蔭環抱,建筑、山形輪廓相互襯托,互為對景。南湖水面,水平如鏡,山水相映,更添姿色。
這一規劃方案,有利于體現革命紀念地的特點。南山頂的革命勝利紀念碑是城鎮的制高點,一進人茨坪便投入眼簾。中部小丘上的烈士墓、碑和占據中心地位的紀念館、博物館等紀念性建筑,成為鎮中心的主體和主景。
綜上所述,城市中心的空間形態與其地理位置、服務功能、傳統文化、地方特色、構圖美學等方面均有密切聯系。在這里僅以國內外的一些文獻資料舉例。希望能對將來從事的研究、實踐等工作提供一定的參考。
參考文獻
[1]《城市居住外環境設計》.姚時章王江萍著重慶大學出版社.
[2]《城市設計美學》張承安著.武漢工業大學出版社.
[3]《中國近代城市與建筑》.楊秉德著.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
[4]《外國城市建設史》沈玉麟著.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