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小球 謝向陽 王志輝 莫小平 姚獻富
1.苗期冷害
西瓜生長最適宜溫度為25~30℃,苗期適宜溫度為20~25℃。當最低溫度為10℃以下時,瓜苗基本停止生長。受冷害后,初期葉片和莖基部呈水漬狀,如受冷害持續時間過長,瓜苗將慢慢干枯而死。若遇寒潮加上管理不當,還會發生凍害,造成緩苗,出現弱苗或僵苗,嚴重時瓜苗變黑、枯死。由于是苗期受害,一旦發生后,瓜農一般采取重新補種的辦法來持續自己的種植。其實,瓜苗冷害是可以預防和避免的。預防西瓜苗期冷害的主要措施有:適期播種,不可盲目提早播種,選擇冷尾暖頭天氣進行播種、定植;提高苗床的保溫性能,加強保溫管理;選準時機,對瓜苗進行有目的的低溫鍛煉;苗期噴灑0.2%三元復合肥水,以增強瓜苗長勢和提高其抗低溫能力。
2.漚根
當苗床或定植大田濕度過大、土壤含水量過高時,易發生漚根;澆水過多過勤、地溫偏低、土壤通氣不良,瓜苗不發根,也易導致漚根。漚根的表現為根系呈黑褐色,瓜苗萎縮不長,嚴重時出現爛根??赏ㄟ^提高苗床溫度、降低濕度、加強通風等農藝措施進行預防。
3.自封頂苗
育苗期間,常見到有瓜苗生長點退化,僅有子葉而無生長點的瓜苗,稱為自封頂苗。一般陳種子較易出現;當苗床溫度低、生長點附水珠時易發生;蚜蟲等蟲害易損傷生長點,也易出現自封頂苗。表現為叢生、生長緩慢。預防措施除選用新種子外,還要注意加強病蟲害防治和苗床保溫,苗床溫度一般宜控制在22~25℃。
4.瘋長
西瓜蔓瘋長,俗稱跑藤,主要是氮肥施用過多、田間濕度過大所致。坐瓜期間遇雨坐瓜不良時,瓜蔓表現為莖粗、節間長、葉片大而薄、葉色較淡、生長點上翹。植株呈過于旺盛生長狀態,難以坐瓜。管理上應注意生長前期嚴格控制氮肥施用量,平衡肥水供應。若發現瓜蔓瘋長,切忌追肥灌水;整枝上可采取去強留弱的原則,同時加大整枝力度,并結合切斷部分根系或人為扭傷主蔓頂端莖,以抑制植株生長。
5.急性凋萎
西瓜嫁接栽培中容易發生,初期地上部分中午萎蔫,傍晚尚能恢復,反復3~4天后慢慢枯死。根頸部略膨大,但無其他異狀。坐瓜前后遇持續陰雨、寡照天時易發生。引起西瓜急性凋萎的因素有:①砧木根系吸收能力隨著果實的膨大而降低,葉面蒸騰則隨葉面積的擴大而增加,根系的吸水不能適應蒸騰而發生凋萎。②整枝過度,根系生長受挫,加深了吸水和蒸騰間的矛盾,導致凋萎加劇。③光照弱,陰雨天氣多。④與砧木有關,葫蘆砧發生多,南瓜砧發生少。⑤不同的嫁接方法發病不一樣,劈接較插接易發病。可通過選擇適宜砧木、加強栽培管理、增加根系及增強其吸收能力等措施防治。
6.畸形果
子房發育不良、授粉不均勻、坐瓜節位偏高或偏低、干旱和肥水不足以及機械損傷等原因均可引起西瓜果實畸形,降低其商品性,影響經濟效益。預防畸形果可采取以下措施:①合理定植,適時適度整枝,防止雌花發育過程中藤蔓過密、透光不良而出現畸形果。②采取人工輔助授粉,授粉時注意選留第2或第3雌花坐瓜,同時授粉操作時注意花粉涂抹均勻。③加強合理的肥水供應,防止干旱,坐瓜后及時追施膨瓜肥。④保護果實,及時墊瓜、翻瓜,也可采取搭架栽培使果實垂吊于空中,避免果實與地面接觸。
7.空心果
市場上常見到西瓜果肉開裂,果實內縫裂隙、空洞等現象,習慣上統稱為果實空心。主要是果實生長發育初期遇低溫、干旱、光照不足等環境條件,或由于營養生長過旺,果實發育不良,內溶物不能橫向生長充實而形成。栽培過程中,應注意選擇適宜的播種期,通過適宜的肥水管理、合理的坐瓜節位及保證坐瓜數等進行預防。
8.黃帶果
若用刀從西瓜果實的果柄到果臍部進行縱切,有時可見其維管束已發育成白色或黃色的纖維狀條帶,這種果實在育種上稱為黃帶果。當植株生長旺盛、果實發育后期遇低溫或光照不良時易出現黃帶果;采用南瓜砧木的西瓜嫁接苗,果實也易形成黃帶果。栽培上應注意適時進行植株調整,防病防蟲,保證果實發育所需的光合功能葉片數。
9.倒瓤、湯瓤
西瓜倒瓤即瓜瓤變軟,脆性或沙瓤性消失,部分組織變壞而出現裂縫。倒瓤與果實成熟度、品種、栽培季節、果實大小及天氣情況等有關。湯瓤即果肉嚴重倒瓤,瓜瓤壞死,呈水煮狀,一般瓜形外部無傷痕,與正常瓜無很大差異。湯瓤一般在果實成熟期或成熟初期,瓤色已經轉紅或開始轉紅時發生。在高溫干旱期采用溝灌或突降大雨也易發生。應選擇適宜的品種,避開果實成熟期高溫,適時采收,以減少倒瓤、湯瓤現象。
10.果實不甜
西瓜果實因含糖量低而味不甜,主要系氮肥過于充足、果實成熟期雨水過多所致。栽培過程中應多施農家肥、菜枯等作底肥;果實成熟期少用或不用氮肥;采用塑料大棚生產西瓜,因果實成熟過程中可免受雨水淋灌,果實不易出現味淡不甜的現象。
此外,在西瓜生產過程中還易出現裂果、日灼果、缺素癥等生理性病害,在管理上應予以重視。(湖南省瓜類研究所 歐小球 謝向陽 王志輝 莫小平 姚獻富 郵編:42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