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建華
摘要電影這一年輕的現代多媒體藝術形式,在一個世紀時間內就替代文學成為文化消費的主打商品。但是這一特殊的藝術形式是如何運用自己獨特的符號系統表達思想建構意義的呢?本文著重分析電影符號系統的復雜性與獨特性,并以電影《喜福會》為例討論電影這一綜合的符號系統是如何建構其獨特的影像世界和傳達其豐富深刻的符號意義的。
關鍵詞電影;符號系統;意義建構;喜福會
一、引言
電影是現代社會最具魅力的一種新型藝術形式。從法國盧米埃爾兄弟發明“活動電影機”開始至今百余年的時間里,電影已經發展成了文化消費的主打商品。“第七藝術”成功地在大眾文化工業中取代文學成為主流敘事藝術。但是盡管電影工業蓬勃發展,電影藝術精品不勝枚舉,對于電影的理論研究卻遠遠涉后于其實際操作。直到現代語言學、哲學對電影研究的介入,尤其是現代符號學的產生才使電影理論研究擺脫了單純的技術和藝術層面研究的片面性。
符號學是20世紀語言學和哲學發展的重大成果。符號據《簡明不列顛百科全書》解釋,是指“常用的一種傳達信息的基元,用以表達或象征人、物、集團或概念等復雜事物。”恩斯特·卡西爾曾斷言:“對于理解人類文化生活形式的豐富性和多樣性來說,理性是一個很不充分的名稱。但是,所有這些文化形式都是符號形成。因此,我們應當把人定義為符號的動物來取代把人定義為理性的動物。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指明人的獨特之處,也才能理解對人開放的新路—通向文化之路。”現代符號學研究始自索緒爾的《普通語言學教程》。隨后迅猛發展,已像M.C.比爾茲利所言成為“當代哲學以及其他許多思想領域最核心的理論之一。”
將符號學方法論應用于電影研究就產生了電影符號學“麥茨、帕索里尼和埃科等一大批學者為電影符號學的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一般認為,電影符號學研究分為第一符號學和第二符號學。第一符號學是電影的本體研究,主要是電影的符號特性研究、電影分節及電影代碼分類研究以及電影作品的敘事結構研究。電影的第二符號學將電影的符號研究擴展到廣闊的社會文化背景之中,強調電影與觀眾之間的關系。”
本文主要是借鑒電影第一符號學即電影本體研究的成果,以電影《喜福會》為個案,分析電影符號系統的綜合性、獨特性,以探討電影是如何運用符號來表達思想、建構意義的。
二、電影是一種綜合性的符號系統
電影是一種綜合性的符號系統,是由多種符號共同組合而成的,而且各個符號之間的關系不是排他而是復合的。這種復合不僅表現其組合規則是重疊的,往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能分裂開來;而且表現在其意義建構上,不是簡單的符號意義的疊加關系,1加1并不等于2,而是等于3或更多。
1.電影是影音符號的綜合體
一般而言,電影主要分為聲音符號和圖像符號。聲音符號主要包括語言聲音符號(包括自然語言聲音、畫外音)和非語言聲音符號(包括背景音樂、自然模擬音)。而圖像符號又可分為文字符號(包括屏幕文字、場景中的文字)和非文字圖像符號(自然影像、圖形)。
電影的符號系統就是由這些異質的符號共同組成的。如在電影《喜福會》中,影片開始的鏡頭是一片飄飄蕩蕩的鵝毛,配著深悠、哀婉的背景音樂,而畫外音是一個深沉女聲緩緩地敘述著一位移民美國的中國母親與天鵝的故事。在這里圖像符號、音樂符號、話語符號組合在一起相互襯托、相互補充共同建構意義。其中每個符號的意義都無法與其他符號隔離開,而且由于組合了其他符號的符意,符號的意義成倍的增加了。鵝毛不僅僅指代母親帶去美國而被移民官搶去的那只天鵝留下的一片羽毛,還指示母親對中國生活的懷戀、對美國生活的向往及其希望破滅后的無奈;又寄托了母親對即將在美國出生的女兒寄托的希望。悠遠而飄忽的音樂不僅表達了移民者對悠久的東方文化的追憶和無奈,還表達了他們遠離母質文化的飄零感和無根感。故事的敘述也因為影像與音樂的配合而更加委婉動人。由此可見由于不同符號的相互疊加,符號所蘊含的意味成倍增加了。
2.從所指和能指的關系來看,電影是肖似性、指示性和象征性綜合在一起的符號系統
根據皮爾士的分類方式,符號可分為肖似性符號、指示性符號和象征性符號三類。肖似性符號(iconic sign)其符號和釋義之間是相似性或類似性的關系。指示性符號(indexical sign)其符號和釋義的關系是因果性、實質存在性的連帶關系。而象征性符號(symbolic sign)所指符號和釋義之間的關系是約定俗成的。
這三種符號之間并不是相互排斥,可以是相互重合和依存的。電影正是這三種符號的多種組合。所以一個畫面不僅是音像符號的結合體,也是這三類符號的結合體。電影因其影音逼真性而首先是肖似性符號,又因是敘述性的時空影像而具有指示性特征。更由于其蘊涵的廣泛的人文背景知識而成為具有豐富的象征意義的符號系統。如《喜福會》中精美將老婦人和天鵝的故事講給下一輩聽,可以指代這一客觀行為,是肖似性符號。又因上下文的關系指代她理解并認同了母親,因而又是指示性符號。并由于母親代表東方文化,而女兒是西方文化的代表,這一認同指代了東西方文化由沖突走向融合,這意味著它又是象征性符號。
許多學者因為電影符號的肖似性特征而對電影的符號學研究頗多微詞。這其實是片面的,首先電影既然能代表客體,它就是符號。因為是無論對現實客體如何逼真地模擬也不是客觀現實本身。而且由于電影的敘事性和豐富的社會文化內涵,它指代著更廣泛的內涵意義。電影是肖似性、指示性和象征性綜合在一起的符號系統,并由于這種綜合性使得它表達意義更豐富、更深廣。電影《喜福會》中變成天鵝的鴨子,琳達頭上被蓋上又掀去的紅蓋頭,玻璃做的假珍珠項鏈……哪一個不是寓肖似、指示和象征為一體。
3.從符號的意義組合生成來看,電影是橫聚合與縱聚合、內涵與外廷共同組合的多維度多層面的符號系統
電影符號學家克里斯蒂安·梅茨承接索緒爾橫聚合與縱聚合的概念認為電影意義的生成是橫聚合與縱聚合共同起作用的結果。橫聚合是水平敘事層面鏡頭之間的組合,而縱聚合鏡頭內多種元素的調配,這兩者交叉作用共同建構了電影的符號意義。但索緒爾這種聚合理論主要是針對語言符號的,顯然不足以表現電影意義生成的復雜性和豐富性。所以他又提出了動機之超越的觀點,即“所指推動能指,然后加以超越”。
羅蘭·巴特在《符號學原理》中也指出影像的符意建構有兩個層面。外延是表意過程的第一個層面,意符是影像本身,而意指是攝影機前的事物,也就是形成意符的那個東西。內涵意義是表意系統的第二個層面:它以第一層符號,即外延意義為意符,并將另一層的意義附加其上,而成為另一個意指。
《喜福會》中垂直層面的音樂、影像、圖形、人物對話音與畫外音合理調配與組合,水平敘事層面四對母女的
故事,及其廣闊的歷史文化背景,共同構建了美國華人的歷史與現在以及他們在東西兩種文化沖突中對自我身份的艱難求素。
三、電影符號系統的獨特性及其意義
電影符號系統的復合性導致其符號系統及意義構建有著不同于其他符號和符號系統的獨特之處,從而也使它能夠成為雅俗共賞的大眾藝術。
1.形象性與抽象性的結合體
電影敘事的視聽的符號有其不同于語言敘事的重要特點,就是所指與能指的肖似性,這就形成了這個藝術形象性的特點。形象性給觀眾營造了一個逼真的影像世界。但是作為一種新型的敘事藝術,電影符號的意義主要體現在其內涵意義之上。這一影像世界無論如何逼真都不是它所表現的那客觀世界本身而是他選擇表現的那一部分世界所蘊含的抽象性的符號,即影像的第二層意義,因此電影符號既是形象的又是抽象的,符號的建構是抽象意義與形象意義的共構。梅茨也曾說電影的美學幅度是雙重的——表達能力再加上表達能力。
影片《喜福會》就是一個范例。形象的畫面與音樂展現四個母親與她們在美國出生的四個女兒之間的情感糾葛,描繪了奇異瑰麗的東方文化和充滿現代氣息的西方世界,還蘊涵著東西方兩種文明的相互沖撞與交融,形成了形象與抽象雙重的美學的價值。
2.獨創性與規約性的結合體
由于影像的直觀性,導演根本不用像語言文字的使用者那樣有著固定的符號庫——詞典。大千世界人生百態均可用作符號。所以有人因此曾否認電影的藝術性,但是正因為如此導演才能即時即地創造出各種獨特符號,觀眾也能毫不費力的解讀這些符號。所以電影符號是最具獨創性的,是導演個人風格的展現。但是符號的內涵意義的建構與解讀除了敘事層面的制約仍然要受符號背后廣泛社會文化背景的制約,即受到社會文化規約性的影響。電影《喜福會》中傾斜的桌子是羅絲丈夫的作品,而花瓶是羅絲母親的至愛,兩者的組合象征羅絲與丈夫的婚姻。桌塌瓶碎,意味著婚姻的破裂。這一符號是獨創的,其解讀只需要了解上下文,不需要任何背景知識。而琳達母女在鏡中相似的笑臉,意味著母女兩人的冰釋前嫌,雖是獨創的,但要理解其后孕育的兩種文化融合的內涵意義,卻需要一定的背景知識。
3.多義性與意義模糊性的結合體
電影是一個復雜的符號系統,既是聲、音、畫的結合體,也是敘事與風格的結合體,再加上橫縱聚的符號組合以及內涵、外延的意義遞進與超越,其意義是復雜而多樣的。但另一方面由于電影符號不像其他符號系統一樣有固定規約性的符號庫,符號的所指與能指之間并不是一對一的關系,因此又造成了符號意義的模糊性。多義性與模糊性共同決定電影符號系統的開放性特點,讀者可以在電影符號的框架中參與意義的建構。如《喜福會》的觀眾由于處在東西不同的社會背景中對電影的解讀各不相同,甚至于大相徑庭,而且均可在電影中找到許多的例證。有人認為是作者對東方文化的贊揚,對文化融合的期許,而有人則認為作者為了迎合西方觀眾的獵奇心理而把東方文化異化和邊緣化了。
四、結語
電影是一個綜合性的符號系統,其意義建構是由多種符號以多種意指關系,通過多平面的橫聚合與縱聚合和多維度的內涵與外延意義的疊加與超越相組合而成的。由于電影符號系統的復合性和意義建構的復雜性,導致了其不同于其他符號和符號系統的三方面特性。而正由于這些特性使得電影成為雅俗共賞,超越民族、種族與國界的世界性藝術。它以其獨特的親和力贏得了最廣大觀眾的心,成為現代社會最廣泛的藝術形式,最重要的文化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