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文彬
第81屆奧斯卡頒獎典禮剛剛落幕。獲得10項提名的由英國導演丹尼·鮑爾執導的低成本影片《貧民窟的百萬富翁》最終捧得包括最佳影片和最佳導演、最佳攝影、最佳改編劇本等在內的8項大獎。這讓人不禁聯想起1998年獲得第70屆奧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音效、最佳攝影等11項大獎的好萊塢大片《泰坦尼克號》。觀影之后,更能感覺出《貧民窟的百萬富翁》一片在敘事風格上鮮明的好萊塢痕跡。本文就試圖從情節的生動離奇、人性關懷與美國主流價值觀念的成功表白、對愛情的執著表現三個方面來比較兩部影片的相似性。
一、情節的生動離奇
情節的生動離奇是好萊塢電影在敘事上的首要追求。好萊塢的導演們都非常注重電影故事本身的生動性、可視性。真正的好萊塢電影無論要表達一個什么樣的觀念,無論它所要表達的這個觀念、所要講述的這個道理是深奧還是淺顯,生動性都是導演首要的、一致性的追求。首先要有一個生動的、吸引人的故事作為觀念的載體,通過故事的講述使這個道理自然而然地呈現給觀眾而不是生硬地說教與晦澀的分析。這是好萊塢影片的整體特色,也是它漂洋過海、走向世界,實現其票房商業利益與傳播美國主流文化與價值觀念的主要手段。
要達到情節的生動離奇,首先要題材本身吸引人。《泰坦尼克號》導演詹姆斯·卡梅隆選取了1912年被稱為“世界工業史上的奇跡”的“泰坦尼克號”沉船事件作為關照對象,通過影片再現了這一歷史性的也是世界性的大災難、大新聞。并且在災難表現中成功地穿插了愛情、動作等一些元素,有效地調動起觀眾的觀影興趣。詹姆斯·卡梅隆曾說:“我們有了一部賣座片應該具備所有元素,災難、愛情、動作、迪卡皮歐與溫絲萊特,觀眾不會拒絕好東西的。”可見,題材本身的新穎性、生動性是好萊塢導演的主動追求,也是使好萊塢影片實現其成功票房的首要保障。《貧民窟的百萬富翁》雖然沒有以世界性的大新聞、大事件作為視點,而是選取了個人成長的視角,但導演并沒有去平鋪直敘主人公的成長史,而是將主人公的成長設置成人生奇跡,讓主人公經歷由印度最底層的城市貧民一變而為百萬富翁,電影標題本身以及人物的傳奇性經歷即足夠吸引觀眾的眼球和注意力。同時,導演還在主人公傳奇般的經歷中穿插了愛情、動作、暴力、宗教、黑幫等元素,與主線人物的奇跡經歷相結合,共同起到情節豐富、生動感人的效果。
要達到情節的生動離奇,其次還要依靠有技巧的敘述方式。針對電影的表現內容,在結構上兩部影片都采用了復線或多頭講述的方式。《泰坦尼克號》有兩條線索,一條線索是講述打撈的故事。打撈故事的主人公是美國探險家羅杰。1985年,“泰坦尼克號”的沉船遺骸被發現。美國探險家羅杰為了尋找泰坦尼克號上的一顆價值連城的寶石——“海洋之心”親自潛入海底,在船艙里看見了一幅畫,102歲高齡的羅絲聲稱她就是畫中的少女,羅絲開始敘述她當年的故事。另一條線索是羅絲回憶中的“泰坦尼克號”的首航以及航行過程中羅絲和杰克的愛情。打撈的故事是副線,愛情故事為主線。副線起到豐富劇情,控制講述節奏的作用。電影結尾是老態龍鐘的羅絲講完這段愛情后,獨自一人登上船舷把那串價值連城的珠寶沉入海底,讓它陪著杰克和這段愛情長眠海底。使整個的講述有頭有尾,首尾呼應。《貧民窟的百萬富翁》則采用了三層敘事。第一層是被警察盤問的故事。主人公杰瑪在“誰想成為百萬富翁”的問答節目中連連獲勝,但因為出身低下、沒有文化而被懷疑為作弊,被警察盤問。被盤問的故事可以稱為現在時的故事。第二層是在警察的盤問下,杰瑪回憶自己答題的過程。為過去時的故事。第三層是在答題時通過問題串聯起杰瑪的成長史。三層敘事相互交叉而又連環相扣,雖然情節跳躍多變,但線索清晰,最后歸到杰瑪贏得兩千萬大獎后與情人拉提卡在車站成功會合。多層敘事起到豐富情節、調控影片講述節奏,使情節波瀾起伏的作用,取得較好成功。高技巧的敘述方式與能夠吸引人的題材本身的完美結合使影片敘事生動、豐富、富有吸引力。
二、人性關懷與美國主流價值觀念的成功表白
人性關懷是兩部影片在表達上的共同之處。兩部影片都以對現實、對底層民眾生存的密切關注與追蹤表達出創作者深深的人道主義情懷。《泰坦尼克號》通過羅絲與卡爾、杰克的愛情糾葛揭示出當時英國社會存在的鮮明的貧富差距、階級對抗,如羅絲與卡爾乘坐的頭等艙的豪華氣派與杰克等乘坐的次等艙的雜亂擁擠的對比以及卡爾和羅絲的母親等對待杰克的輕蔑態度都體現出貧富間的極度差異與不平等。同時,影片還通過次等艙雖然擁擠雜亂卻充滿生機與活力同羅絲的悲觀厭世進行對比以及杰克對羅絲從生命到靈魂的拯救表達出對貧富不同階級生活態度、價值觀念的反思。同時通過在面臨大災難時各種人物的不同表現體現出對人性的反思與關注。富有的上層精英人物卡爾在生死面前只顧自己謊稱是一名兒童的父親混入救生艇使自己死里逃生,而來自下層平民的杰克卻能在認識并愛上羅絲短短的幾天后將生存的希望讓給自己的愛人羅絲。人性的善良與丑惡、高貴與卑劣在災難來臨時顯露無遺。《貧民窟的百萬富翁》則通過杰瑪的成長過程揭示出印度社會存在的嚴重的貧富分化、階級對立、種族、宗教沖突、黑社會等現象和問題,表達出對底層民眾、對弱勢群體生存境況的極度關注與憂慮。電影一開始就通過飛速轉動追蹤富人保安追打窮人孩子的鏡頭給我們展示了孟買貧民窟中雜亂、擁擠、骯臟的生活狀況:狹窄的街道、泥濘的路面、擁擠不堪的生存空間、渾濁的河水、光著腳奔跑的孩子……這是主人公杰瑪和哥哥舍利姆生活與成長的背景。另外,電影還通過杰瑪母親的意外死亡牽涉出宗教沖突,通過非法組織殘害兒童使其乞討聚斂錢財等牽涉出印度社會的黑幫問題,通過杰瑪憑自己能力答對問題卻被懷疑為作弊揭示印度社會的極度貧富分化與不平等,同時穿插印度社會經濟的發展、人性的沖突……
任何一種藝術都是通過一定的形式表達作者特有的思想意識、價值觀念的載體,好萊塢電影更是通過娛樂的形式外衣表達美國特有思想與價值觀念的工具。美國前總統克林頓曾宣稱:“好萊塢電影是向全球宣傳美國價值觀的重要工具。”《泰坦尼克號》通過杰克對羅絲的生死不渝的愛情和杰克高尚的品性表達出對真誠、正義、忠貞、友誼、愛情等正面價值觀的贊美與肯定。也體現出20世紀80年代后美國面對經濟的飛速發展與各種社會問題的日益突出,對傳統的倫理道德、拜金主義、人性發展等問題的關注與反思。《貧民窟的百萬富翁》則是一部身世復雜的電影:“主要演員來自印度,導演是英國人,投資方則仍然是好萊塢。這樣的運作模式被稱為‘好萊塢和寶萊塢的重疊。”因此,無論是通過影片結局“窮小子成為千萬富翁、有情人終成眷屬”所宣揚的愛情,親情,誠實與正義的力量無敵的價值觀念,還是影片中引起很多人關注的杰瑪被暴打之后美國太太的經典臺詞“接下來是真正的美國
時間了”都明確無誤地宣示美國價值觀在影片表達中舉足輕重的作用。
三、對愛情的執著表現
愛情是好萊塢導演們難以舍棄的電影賣點之一。制片人關心的是如何多賺錢,要求“把光打在有錢的地方”。因此,票房收益是好萊塢電影制作的最終指導原則。而各種不同類型愛情故事的虛擬與演繹則能夠更好地吸引觀眾的注意力,達到他們輕而易舉地賺取觀眾大把眼淚的同時也賺得大把鈔票的目的。充分體現出好萊塢電影“造夢”的功能,也能夠較好地滿足觀眾在世俗生活中對愛情的浪漫幻想與期望。因此,好萊塢的導演們不僅樂此不疲地制造出一大批專門演繹愛情的影片,使愛情片成為好萊塢能夠與社會倫理片、戰爭片、科幻片、歌舞片等分庭抗禮的類型片之一種。如愛情經典片《卡薩布蘭卡》《人鬼情未了》《理智與情感》《戀愛中的莎士比亞》等。即使在非愛情題材的影片中,愛情也往往與其他的表現內容交織在一起,成為影片的主要表現內容之一。如好萊塢經典動作片《真實的謊言》中貫穿的是主人公美國高級特工哈里與妻子海倫的感情故事;《廊橋遺夢》中愛情與家庭倫理的交融……愛情成為影片的一個敘事手段,一個獨立的敘事線索。
《泰坦尼克號》最吸引人的地方,除了它再現了1912年4月15日,載著1316名乘客和891名船員的豪華巨輪“泰坦尼克號”與冰山相撞而沉沒這場被認為是20世紀人間十大災難之一的大海難之外,就是貫穿始終的羅絲與杰克的生死戀了。影片的情感表達基調被導演設計成感傷又令人感動。我們會在看到兩人佇立船舷雙臂伸展隨風飄揚的身姿時感動于羅絲在獲得杰克愛情的同時獲得精神的飛揚與靈魂的重生,當看到杰克泡在刺骨的海水中即將被凍僵之時叮囑羅絲要勇敢地活下來,當看到羅絲銘記愛人的最后遺言將已被凍僵的杰克的手輕輕松開時,伴隨著心痛與感傷的淚水在觀眾的臉上潸然而下。同樣,當電影即將結束之時,當年邁的羅絲獨自登上船舷將價值連城的“海洋之心”輕輕劃入大海中時,真正的刻骨銘心的愛情是任何金錢無法衡量的觀念被影片演繹得淋漓盡致,也讓在場的觀眾唏噓不已、感觸良多。難怪導演詹姆斯·卡梅隆說“泰坦尼克會沉沒,《泰坦尼克號》永遠不會沉沒”。愛情的珍貴與刻骨銘心的痛被影片詮釋到無以復加的地步。愛情同樣是《貧民窟的百萬富翁》的線索之一。如果用一句話來歸納影片的主要內容,那就是出身孟買貧民窟的窮小子杰瑪用自己的真誠和堅持最終獲得金錢和愛情的故事。在杰瑪的成長與經歷中一直貫穿著他與拉提卡的愛情。童年的相識、被迫跑時的走失、再度重逢后的被迫離別一直到最終拉提卡在杰瑪哥哥舍利姆的幫助下從黑幫老大手下逃脫并與杰瑪在火車站深情相擁。愛情成為貫穿電影始終的線索之一,同樣被導演演繹得非常煽情。最終的“有情人終成眷屬”的結尾也將好萊塢電影特色之一“大團圓”結局演繹得更加出神入化,可以說“比好萊塢還好萊塢”。
雖然《貧民窟的百萬富翁》與《泰坦尼克號》相比,一個是高成本投入、大制作的片子,一個是低成本制作,但同《泰坦尼克號》一樣,《貧民窟的百萬富翁》無論在追求電影的“造夢”功能還是影片表達的價值觀念、關注的內容、敘事的手段等方面都體現出鮮明的好萊塢特色。像一篇影評中評價的“這部電影有著好萊塢式的流暢的敘事,懸念叢生,驚心動魄的講故事的方法,有美國式故事的浪漫和光明,童話氣質,有史詩片式的大格局,有歐洲電影的人文關懷,有丹尼·鮑爾式的在影像和思想方面的鋒銳和透徹”。這一切使《貧民窟的百萬富翁》一片被定位于勵志電影,也是一部實現童話與現實完美結合,人生經歷與人生奇跡神奇統一的片子。同時更是體現好萊塢商業與文藝雙重成功的一部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