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成
擁有一個聰明的大腦在競爭激烈的現代社會已成為人們念茲在茲的心結。把大腦掌握在自己手中,恐怕已是每一個人的夢想,美國保健和營養學領域知名權威,《紐約時報》科學撰稿人簡·卡珀撰寫的《吃出聰明的大腦》告訴我們:這一夢想已經可以實現。
《吃出聰明的大腦》改變了過去人們對大腦所存在的一些錯誤認識。這些錯誤認識是:遺傳基因決定了人的大腦具有特定的尺寸及特定的潛能,沒有任何辦法改變其能力及功能;因此每個人的生活是命中注定的,命運無法更改。現在,作者提出了新的觀點:大腦是一個不斷成長、變化的器官,其能力及生命力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每個人如何營養它,如何對待它。因此,作者說:再見了,“大腦機器時代”,一個神奇大腦的時代在向我們走來。
作者作出上述判斷不是在臆測,而是有著科學依據的。這個依據就是臨床實驗——使用各種靈敏的技術對處于運動狀態的活體腦細胞進行精細的觀察,而不是像過去的科學家研究大腦解剖結構的途徑還只是檢查死亡的大腦。因此,科學家能夠窺視大腦內部在不同功能狀態下的變化情況,新興的、高清晰度的大腦成像技術,已經能給我們繪出一幅活體大腦的奇妙圖畫。本書得出的一切結論,都是建立于應用這一高尖端技術的基礎之上的,因而是令人信服的。
作者進一步揭示大腦的奧妙。她告訴我們:決定我們每時每刻生命狀態的是神經遞質。它們在神經之間快速地穿來穿去,攜帶著每一個思維和感受供其傳遍大腦中龐大的神經網絡。“失去神經遞質,大腦智慧之燈將被熄滅。”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通過研究發現:大腦神經之產生和釋放的神經質類型及其在大腦中的最終歸宿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吃什么。食物成為大腦的重要調節因素。
因此,本書第二部分直奔主題:吃出神奇的大腦。作者首先提醒我們:大腦渴望古老的飲食——幾十萬年大自然已經設計好了大腦所需要的營養物質,它們仍然是最好的健腦益腦食品。書中列有清單:水果及蔬菜、海產品、瘦肉、堅果和豆類,谷物、乳制品、糖、提煉油、鉀與鈉等等。作者對今天人們對其中有些食品在攝取方式上提出了疑問:如糖、提煉油、鉀、鈉,我們的祖先都是直接從植物中攝取,而現在是經過工廠提煉而成的,這容易過量、造成對人體的危害。同時,作者還對脂肪對人腦的影響作了辯證分析,認為它有功有過,功過難分:低質量的脂肪破壞大腦,有些脂肪使大腦遲鈍;提煉油是埋藏在大腦中的炸彈,橄欖油保護記憶力。書中還有益腦和損腦脂肪的一覽表。作者對魚油尤其青睞:認為魚油拯救大腦是前景可觀的新方法。其他還有:抗癢化劑(讓你聰明、快樂、年輕)、咖啡因(作者對其功過作用亦作辯證分析)。每一種食品對大腦產生影響的過程,作者都作了細致的描述,使我們能夠有針對性地選用食品,也控制其用量,從而趨利避害。
本書第三部分還列舉了維生素、葉酸、硫胺、煙酸、硒、銀杏等17種補品,所謂缺什么補什么,以有效地祛除疾病對大腦的侵襲,使大腦發揮最高效率。最后,作者還列出專章告誡我們,如何通過飲食預防腦血管疾病。
綜觀此書:是一部非常嚴謹的、針對性實用性極強的科學著作,它有利于我們通過合理攝取營養及生活方式的革命,來防止和逆轉因年齡增長或神經系統疾病引起的腦功能惡化,長期享有一個功能活躍的大腦帶來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