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 婭
有這樣一個名叫諾可的小男孩,剛滿3周歲,他的父親是一個海島上的駐兵。于是,他就跟隨媽媽在距離海島不遠的海岸邊安了家。媽媽說,這樣的話,他們就可以離爸爸的心更近一些。
為什么非要離爸爸的心近一些呢?開始諾可一直也很納悶,后來媽媽告訴他,爸爸的心每天都能釋放很多的愛,每當海風起的時候,這些愛就會乘著海風的翅膀越洋而來,所以,每當你聽到海風的聲音,那就是爸爸在想你了,你也可以依同樣的方式把自己對爸爸的愛釋放出來,讓海風給你捎去。住在海邊,就縮短了愛的傳播航程,你和爸爸的心就不會累。
諾可依照媽媽的話做了,第一天海風來的時候,諾可覺得自己的心坎暖暖的,媽媽告訴他,那是來自遙遠的孤島上爸爸的觸摸;第二天海風來的時候,諾可覺得自己的臉癢癢的,媽媽告訴他,那是爸爸在逗他玩呢;第三天海風來的時候,一只河蚌爬到了諾可家的屋檐下,媽媽告訴他,那是爸爸派來的使者,特意來看望他們的;第四天海風在一個星月朗照的晚上來的,諾可正坐在沙灘上聽媽媽講故事,媽媽告訴他,爸爸就像太陽,出現在白天,諾可和媽媽就像星星和月亮,出現在晚上,有了他們仨,天空就不寂寞了……每一次,諾可總能在海風來的時候被媽媽逗得咯咯笑。
時光流轉,轉眼間諾可已經9周歲了,經過長年累月的學習,媽媽教會了他寫信,從海邊撿來紫色的貝殼作筆,把想說的話寫在雪白的紙條上,然后裝進瓶子里,用軟木塞封住口,在潮退的時候奮力往海浪中擲去,這樣的話,海浪就能把這樣一個漂流瓶帶到海中央的孤島上,帶到爸爸的腳下。
能夠和爸爸寫信了,諾可高興極了。第一天,諾可就寫了整整三封信,然后投了出去,接下來的半個月,諾可每天清晨都會到海邊等爸爸的回信,但是,每次總是失望而歸。媽媽告訴他,可能是瓶子裝得太滿了,把海浪給累壞了,海浪也是要歇腳的,所以,不妨再多等幾天。果然,在第二天,諾可收到了爸爸的來信,爸爸在信中勉勵他,一定要聽媽媽的話,一定要好好學習,長大以后,做一個出色的航海家。
收到爸爸回信的那天,正值諾可12周歲生日,那天,諾可跟著媽媽來到了距海不遠的城市,在這座城市里,諾可上了小學,幾年后,他又以優異的成績考上了艦艇學院的附中,爸爸在信中所說的話猶如一粒飽滿的種子,在諾可的心中生了根發了芽,10年后,爸爸的話終于在諾可身上“開花結果”。諾可成了一名出色的艦長!
多年以后,諾可的媽媽已經步履蹣跚了,諾可攙著媽媽回到了他們曾經居住過的地方,然后像個少年一樣,把自己當上艦長的消息寫在紙條上,裝進漂流瓶里,向洶涌的潮水擲去,“啪”地一聲響,只見瓶子碎了,諾可寫給爸爸的信被潮水推到了岸邊,字跡早已經模糊。
諾可一瞬間驚呆了,20年了,怪不得每次媽媽讓他投擲漂流瓶的時候都讓他閉上眼睛,原來,媽媽是怕自己的謊言露餡呀!直至那天,諾可才知道,他的爸爸并不是海中央的孤島上的戰士,他的爸爸在他一歲半那年就去世了!
那天,媽媽手里拿著被潮水打濕的信告訴諾可:“孩子,我今天很開心,盡管瓶子碎了是種遺憾,但這遺憾也是一種被打濕了的美好,經過這么多年,它早該晾干了……”
選自《石獅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