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海青
出于對貧富差距進一步激化社會矛盾的擔心,中國正進一步采取措施限制國有企業高級管理人員薪酬和職務消費水平,以平息公眾對他們濫用國有財產的不滿。在有關部門公布限薪令后,有國企高管相繼表示將領取零薪酬。
但除高額正式薪酬外,數額同樣驚人形式卻更隱蔽的高管職務消費同樣飽受指責。為此,財政部、監察部、審計署已于近日聯手成立了一個推進國有企業領導人職務消費制度改革的工作小組,對國企領導人職務消費實行調研。
中國財政學會副會長安體富認為,在世界金融危機背景下,政府當前采取的管控舉措十分必要,據此可以對相關制度進行有針對性的改進和規范。
最大的隱性腐敗是職務消費失控
長期以來,在高額的正式薪酬之外,中國國企領導人還享受著大量數額更驚人、同時也更加隱蔽的各種職務消費。
據了解,國企高管的職務消費主要包括交通、通訊、住房、各種俱樂部會員資格以及與之相關的各種衍生消費。與顯性薪酬相比,職務消費蘊藏的尋租空間和腐敗機會更大。在交通消費上,公車私用甚至濫用極為普遍,車輛購置、保險、保養、燃油、過路過橋等等費用,每年平均下來要幾十萬元;各種俱樂部的會員資格的費用也高得驚人,辦一張高爾夫球場的金卡要幾十萬元,這些他們都不會自己掏腰包。原上海市國資委旗下的直管企業蘭生集團公司原副董事長、總經理常中即掌握十多張各類信用卡、會員卡、貴賓卡用于各種消費,一年應酬等方面的開銷在300萬元以上。
另外,數額更為巨大的還有用公款為自己拉關系走人情,跑官買官,以及用公款包養情人,這種消費更是個無底洞,動輒上百萬乃至上千萬。
“職務消費實際上花100萬,賬上也許就只出現3萬。那些多余的錢哪里報銷?材料費,其他成本開支,或者由‘小金庫來支出,等等不一而足。”國資委分配局一位官員向本刊記者表示,
他承認,由于對范圍和額度缺乏嚴格的預算和規范,國企經營者此類職務消費有時處于失控狀態。
華信惠悅咨詢公司在受國家國資委的委托完成的《中國國有企業負責人績效與薪酬研究》報告中指出,不少國有骨干企業,高管的職務消費隨意性很大,根本無標準,且不公開,特別是用車、住房和出國方面的公款支出數額非常大。
報告稱,泛濫的隱性收入和職務消費,已經成為中國國企高管薪酬中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而且,一些隱性收入已經不僅僅是個企業內部的管理問題,而是涉及侵吞國有資產、侵害企業所有者利益的違法犯罪行為。
華信惠悅咨詢公司中國大陸地區薪酬總監廖怡玟表示,國有企業設計薪酬體系時,職務消費往往不列入其中。這也就意味著,國資委為老總們設計的各種考核公式,各地國資委設計的限薪規則,都僅僅是在占老總全部收入的小部分上做文章。
奢華的職務消費慣壞了不少國企高管,一旦從崗位上退下來,不再有消費上的便利,他們就會立馬陷入消沉,甚至一蹶不振大病不起。民間流傳著一個俏皮的段子:國企老總退位后都到哪兒去了?答曰,不是進醫院了就是進法院了。
摸底職務消費
據了解,今次三部委摸底的方式是發放調查表,在發給被調查企業的調查表中,要求被調查企業如實填寫2006年至2008年3年的公車使用、通訊、業務招待(含禮品)、差旅、國(境)外考察培訓、俱樂部會員消費費用,企業也可以根據自身情況補充填寫其他職務消費內容,被調查企業要如實填寫這3年來負責人年薪總額、負責人人數、職工年人均收入等數據作為參考。
另外,企業負責人崗位設置情況、職務消費的有關制度辦法,以及職務消費占企業負責人薪酬總水平的比例等內容,也都在調查之列。
據媒體報道,目前,河北、山東、四川、貴州等地的相關部門已接到了上述通知,并在3月份就安排了相關國有企業著手填寫有關調查表。
除填寫調查表外,企業還需分析目前企業領導人薪酬和職務消費的背景、方式及存在的問題,并從制度上、政策上提出規范和完善企業領導人員薪酬和職務消費的意見和建議。同時,各地、市相關的主管部門,需要對被調研企業領導人員薪酬和職務消費情況進行定性、定量分析,并撰寫調研報告。
國資委分配局文件指出,希望各企業填寫調查表,結合本企業實際,如實分析問題,并就如何在制度上、政策上規范國有企業負責人職務消費提出意見和建議。
“這次調研,是對前期各中央企業規范職務消費工作進展情況的一次促進和深化,有利于建立健全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推進國有企業領導人職務消費制度改革。”國資委分配局人士指出。
安體富對此持肯定態度。“國有企業享受國家的眾多政策就應當有義務接受公眾監督,以便讓企業利潤更多地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安體富說,“有效控制中央企業的薪酬水平,遏制公款消費之風,對于提高企業形象,惠及社會公眾都有積極意義。”
中央財經大學中國銀行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對此亦表示認同,但他指出高管高薪問題源于制度缺陷,既需要加強政府的監管,也需要進一步完善企業治理結構和內部薪資制度,如果僅寄望于管理層的道德自律,并不現實。
治標三步走?
批評人士稱,這種部門自上而下摸底調查,然后再依靠政府外部制定一些諸如消費標準之類措施的治理路徑,顯然不是治本之計。讓國企自己填寫調查表上報,最后難免淪為自導自演的滑稽戲。就算能摸到底,基于此制定的規范措施的可執行性,也很難讓人放心。
前述國資委分配局官員承認,央企戶數較多,行業和地域分布很廣,他們很難準確地掌握所有情況,對職務消費的有效管理是一件十分困難的工作。
“我們的做法是分三步走:初級階段的基本任務是做好‘摸底工作,下屬企業要建立嚴格有效的控制制度,對考核對象的職務消費進行完整的記錄并及時報告;‘摸底工作完成后就進入了第二階段,主要是實行“定額制”,即根據企業規模和效益情況設定考核對象職務消費的水準和額度;第三階段是對那些能夠貨幣化的職務消費項目經過合理換算后轉化成經營者的職務工資。”上述官員表示。
據其透露,目前一部分企業已經在規范職務消費方面做了一些工作,如負責人公務用車、通訊費用制定了標準,實行了貨幣化發放。
該人士同時明確表示,“規范企業負責人職務消費應與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相結合。因此,最根本的解決辦法,還是要靠完善的公司法人結構,在企業內部形成有效內控和監督機制。”
華信惠悅的報告也認為,解決好中國國企職務消費的混亂問題絕非一日之功,而需有完善的現代企業制度做基礎。在這個基礎不具備的前提下,“從建立經營者的職務消費報告制度、增加透明度起,逐步向貨幣化過渡,是可取之道”。
“規范職務消費,這是正確的導向,但是不能‘頭疼醫頭,從整體的激勵制度來看,基本工資、福利、股票期權等中長期激勵規范透明之后,再加上規范的職務消費,整個制度才是健全的。”廖怡玟表示,規范職務消費的辦法在國外已經很成熟。在專業人力資源公司的數據庫里,保存著各行業不同規模的不同層級管理者的職務消費數據。借助專業公司的數據以及嚴格的審計系統,企業就能夠比較有效地控制職務消費。然而很明顯,在特殊的國情下,這種國外成熟的監控模式何時能采用尚是未知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