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職院校實施管理重心下移到系的二級管理模式,為了預防和消除在新的管理領域產生腐敗,必須及時解決對系的權力監督問題。只有采取有效措施對系一級的權力運作進行監督,才能確保二級管理模式的順利實施,確保權力的運行不越界,遏制腐敗現象的滋生。
關鍵詞:高職院校;管理;監督
隨著高職教育的蓬勃發展,高職院校辦學規模不斷擴大,辦學資源日益增加。為適應學院的快速發展,盡快提高管理水平,確保人才培養質量,大多數高職院校已經實施或正在準備實施管理重心下移到系的新型二級管理模式,系里在人才培養方案、教學計劃制定、教師聘任與考核、崗位津貼核算、自主工作量費用發放、實習經費使用、物質材料采購、教學設備管理、教學任務安排、教學秩序檢查與質量監督、教學日常運轉管理、學籍管理、招生與就業等方面的自主權將進一步擴大,為系的發展提供了更大的平臺和空間:一方面,學院通過經費預算管理,可將一部分教學經費撥到系部,增強系工作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另一方面,系可在完成正常的教學任務后,充分利用系里人才、設備的優勢進行創收。由于擁有了更多的自主權,系領導處置人、財、物的權力越來越大,同時受到社會上腐敗現象誘惑侵蝕的危險性也越來越大。一些高校在財務管理、大宗物資設備采購、招生等領域相繼出現問題,而違法違紀案件很多又發生在基層。因此,要保證學院持續快速健康的發展,在管理重心下移到系的新型二級管理模式運作時,為了預防和消除腐敗,必須加強對系里權力的有效監督。只有及時解決好對系權力監督的問題,才能確保新型二級管理模式的順利運行,確保權力運作不越界、不跨線、不出格,有效地遏制腐敗現象滋生。筆者擬就如何加強對系的權力監督,遏制腐敗現象滋生,談談個人的看法。
加強對系領導班子的廉政教育
廉政教育工作是搞好黨風廉政建設與反腐倡廉的基礎性工作和治本之策,胡錦濤同志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七屆中紀委二次全會上一再強調:“防止腐敗,教育是基礎”。近年來許多案件告訴我們,廉政教育不扎實,缺乏針對性和有效性,放松世界觀的改造,是導致某些人墮落成腐敗分子的根本原因。為了使系領導在工作職權發生變化后,盡快地適應崗位,提高管理能力,同時增強“免疫”能力,應及時對系領導班子特別是系主任開展落實科學發展觀、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和廉政勤政等方面的教育,常下廉政教育“毛毛雨”,做到警鐘“時時鳴”,筑牢防腐堤壩,營造廉潔從政、勤政為民的良好氛圍,使反腐倡廉工作寓于系管理工作之中,促使監督關口前移,及早發現和解決問題,防止新型二級管理模式運作時系領導干部出現腐敗現象,發揮關心和愛護干部的作用。系領導更要加強自身學習,不斷提高專業素質與綜合素質,加強人文修養,增強人格魅力,增強拒腐防變能力,牢固樹立“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思想。
加強系的制度建設
鄧小平同志曾指出:“制度好,可以使壞人無法任意橫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無法充分做好事,甚至會走向反面”。為確保系反腐倡廉工作的及時落實,必須以制度和法制作保證,將制度建設貫穿于管理重心下移到系的整個過程之中,把加強監督制約權力的制度建設擺在突出位置,這是從源頭上防治腐敗的重要保證。依靠制度預防和懲治腐敗,是做好反腐倡廉工作的根本途徑,制度健全,反腐倡廉工作就有了堅強的體制保證。要重視制度建設,嚴密制度體系,狠抓制度落實,使系里工作做到有規可依,有章可循,行為準則明確,運行機制完善。在制度建設中,應重點抓好關鍵環節的制度建設:一是要抓好教材、圖書、實習用材采購、財務管理、學科學術建設、科研經費、實習經費、儀器設備管理、項目安排等腐敗現象易發多發的重點領域與關鍵環節的制度建設。二是要抓好教師招聘、招生、教育收費等與群眾切身利益相關的制度建設。三是要抓好系領導班子自身建設,監督制約領導干部廉潔從政、轉變作風,規范決策行為等方面的反腐倡廉制度建設。同時要注意制度的科學性與可行性,還要注意制度的配套性,使得學院新舊制度相互銜接,為學院的黨風廉政建設提供有力保證。
建立立體的監督體系
搞好以民主集中制為核心的內部監督溫家寶指出:權力過于集中而又得不到有效監督,是各種腐敗現象產生蔓延的重要原因。民主集中制是我們黨和國家的根本組織制度與領導制度,是領導工作的行為規范和準則,要嚴格遵循。實踐一再證明,民主集中制原則堅持得好,領導班子內部的監督就有了保證;民主集中制原則遭到破壞,黨內生活不正常,班子就會出問題,個人也會出問題。因此,系里領導干部要帶頭嚴格執行民主集中制原則,在工作中凡涉及重大決策、重大項目安排和大額資金的使用,必須由系領導班子集體按決策程序、議事規則經集體討論做出決定,而且一經決定,必須嚴格執行,任何個人無權隨意更改。要嚴格落實個人分工負責制,按民主集中制原則,抓好系主任領導下的個人分工負責制的落實,對那些過于集中又容易滋生腐敗的權力要嚴格規范、合理配置、科學分解,使分解后的權力運行規范化、程序化,以達到相互制約、相互制衡,減少或杜絕在執行過程中違規操作的可能。
加強以系務公開為主要形式的群眾監督 教師由于執行不坐班工作制,完成教學工作量后則離開了學院,對系里的其他工作知道甚少。因此需通過宣傳教育,創造一個良好的系務公開環境,在充分保障廣大教師的知情權、參與權與表達權的同時,增強廣大教師的監督意識,促使系務公開規范化、制度化,使權力在陽光下運行。
完善以各職能處室為主的部門監督學院各職能處室要加強對系工作的檢查,對教學計劃安排、設備資產管理、財務管理、教師聘用等工作要經常進行檢查,嚴格按學院制度辦事,杜絕違規操作。檢查時一要嚴格責任,各部門根據職責,細化工作責任,強化工作措施。二要實行量化考核并確定量化評價考核辦法,為了便于實際操作,應盡可能使各項任務剛性化。三要發揮監督檢查、督促指導的作用,通過檢查隨時掌握各系工作的進展、質量情況,確保系里各項工作的有效落實。
強化以紀檢監察、審計為主的專業監督 在管理重心下移到系之前,系里沒有人、財、物權,不是學院紀檢監察監管的重點,隨著運行體制的改變,系領導有了人、財、物實權,學院紀檢監察部門要及時調整工作重點,加強對系黨風廉政建設工作的監督。年初應簽訂黨風廉政建設責任書,年中應定期檢查和督促,便于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保持查辦案件工作的力度,使反腐倡廉成為一把高懸的尚方寶劍,劍不出鞘也要威力十足,對違法亂紀的腐敗行為保持強大的威懾力,促使系里完善制度,堵塞漏洞,真正起到紀檢監察工作以預防為主的目的。年終應加強考核,對應該抓而沒有抓好、出現問題的要實行“問責制”。要重視考核結果的作用,將黨風廉政考核結果作為干部考核與職務調整的重要指標和依據。
在教育、制度、監督三者的關系中,教育是基礎,制度是保障,監督是關鍵。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紀委書記賀國強在2008年9月26日于北京召開的《加強高校反腐倡廉建設工作會議》上強調:“高校是教書育人的地方,高等教育工作地位崇高,使命光榮,在反腐倡廉建設方面應當有更高的要求”。管理重心下移到系后,系里將面臨許多新情況、新課題,在積極努力做好教學工作的同時,要牢牢筑起反腐倡廉的思想道德防線,努力取得反腐倡廉建設的新成效,積極創造良好的工作環境,確保管理重心下移到系后的工作順利開展。
參考文獻:
[1]林忠新.淺談如何做好高校紀檢監察工作[J].科教文匯,2007,(11上旬刊).
[2]李瑛.發揮紀檢監察職能,強化學校規范管理[J].中國科技信息,2007,(20).
[3]蔣國英,冉小明.論高校黨風廉政教育耗散結構的繪制[J].揚州大學學報,2007,11(4).
作者簡介:
王啟鳴(1957—),湖南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工程師,研究方向為政治理論。(本文責任編輯:王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