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 曦 尤 慧
摘要:通過問卷的形式對南京某職業技術學院高職新生的專業認知度進行了調查,提出了結合專業特色和學生自身特點進行職業生涯規劃教育,以盡量避免學生在規劃職業生涯時盲目和從眾現象的發生,并希望調查數據能為高職院校更加切實有效地開展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提供參考。
關鍵詞:高職新生;專業認知度;調查
當前,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已在各高校普及,但是許多學生在進行規劃時,存在著盲目性和從眾的現象,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對自身及所學專業的認識不夠深刻與透徹。本文針對這一現象,設計了用于了解高職院校新生對即將學習的專業的認知程度的問卷,以期通過調查數據,為高職院校更加切實有效地開展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提供參考。
調查對象
南京某職業技術學院外國語系應用英語專業的101名大一新生接受了關于“應用英語專業新生專業認知度調查”的問卷調查。在101份調查問卷中,收回有效問卷99份,有效率為98%。
問卷設計
“應用英語專業新生專業認知度調查”主要從以下四個方面對大一新生進行調查:專業了解的途徑,專業認知的程度,興趣愛好與專業選擇的一致性,性格特點與未來職業的匹配度。此調查問卷以選擇題為主(包括單項選擇
題與多項選擇題),最后一項為開放式問題,主要是了解學生入校后對專業學習的自我感受及原因。
結果與思考
(一)專業了解的途徑
相對于普通高等院校而言,高職院校有兩個特點:一是現在的高職院校普遍是三年學制,學生在校時間短;二是高職院校專業設置的崗位對應性強,在給學生傳授專業知識的同時,十分注重培養學生的崗位技能。基于這樣的現實,要求學生在新的學業開始的初期,甚至在未開始之前,就應該對將要學習的專業有比較客觀、全面的了解。本次調查發現,學生能主動通過各種方式對應用英語專業進行了解。
調查數據(表1)表明,學校的招生簡章以及招生宣傳是學生對專業有所了解的主要途徑。這一途徑的主要優勢在于,其一,覆蓋面較廣。其次,學校的招生簡章一般制作精美,結合有力的宣傳文字及畫面,能使學生的了解更為具體形象,而現場的招生宣傳也能解答一些考生所關心的問題。不過這一途徑也存在著一定的弊端。第一,由于招生簡章的版面一般較小,但卻要覆蓋學院所有專業的基本信息,這就必然導致專業介紹不能做到詳盡,從而使學生不能全面地了解即將選擇的專業。第二,現場的招生宣傳活動通常因為場地、時間和人員等的限制,在回答考生及家長提問時,不能對每一個專業都做到介紹詳盡。可喜的是,有不少學生通過網絡來了解專業信息。還有的學生利用報到之際,向參加接待工作的教師和高年級同學進一步了解專業信息。
在學生通過各種途徑試圖對所學專業進行了解的同時,作為學校也應該積極創造有利條件。首先,由于大多數學生依賴招生簡章來了解所學專業,因此,在制作招生簡章的時候,應盡可能全面完整地介紹各個專業,讓學生的了解能夠到位。其次,專業教研室要及時做好與新生的交流溝通工作,為他們詳細地介紹本系部和所學專業的相關信息,使新生在入學初期便對今后的學習有一個具體清晰的認識與了解,讓他們能盡快地適應新的學習環境并融入其中。
(二)專業認知的程度
對于大一新生而言,從緊張的、自主度較低的高中學習生活進入學習氛圍相對寬松的大學生活,需要度過一段適應期。而對所學專業的認知程度將直接影響入學新生學習適應期的長短。如果新生在進入專業學習之前,對所學專業的課程設置以及就業方向有充分了解的話,就可以有的放矢地做好課業準備,從而大大縮短學習適應期。反之,則會延長學習適應期。
雖然大多數學生在填報志愿之前,通過各種途徑對應用英語專業有所了解,但知曉專業名稱并不意味著對專業有足夠的認知。高職院校的專業在課程設置時通常都有很強的崗位針對性。例如,應用英語專業有四大塊課程設置:職業素質課程、職業能力課程、專業知識課程和個性拓展課程,主要涵蓋素質類課程,英語語言基礎和技能類課程,以及國際貿易方向類課程。但通過調查得知,在志愿填報時,僅有11.1%的學生對應用英語專業的課程設置有比較清晰的了解,而大多數學生對于應用英語專業的課程設置,特別是應用英語專業所開設的專業知識課程和職業能力課程知之甚少,甚至還有29.29%的學生在填報志愿時完全不了解自己將要學習的課程情況。這種現象說明,很多學生在填報志愿時存在著一定的盲目性。對于專業的了解局限在表層,即專業名稱,而忽視了對專業的內容課程設置的了解;對于專業的選擇更多地關注在專業名稱上,而不是專業內涵上。這樣,就阻礙了他們對所學課程提前做好準備。因此,筆者建議在填報志愿時,不僅要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專業名稱,更要對該專業所開設的課程有所了解。只有這樣,才能很好地規劃在校期間的學業安排,充分利用課余時間開展自主學習。
除了課程設置以外,對所學專業的就業方向是否了解,也能反映對專業認知的程度。高職院校吸引廣大考生的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其高就業率與專業對口率。應用英語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明確指出,應用英語專業的培養目標與人才規格為“培養與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要求相適應的,在德、智、體、美等方面全面發展的,具有本專業綜合職業能力的,在外經貿企業的服務和管理第一線工作的高等技術應用型人才。”應用英語專業的畢業生“主要面向外經貿行業、外向型的生產企業和經營單位,從事外經貿報關、報檢、單證、外銷助理、外籍主管助理等工作,以及外經貿企業的外銷員或者外向型生產企業或涉外賓館的中英文秘書、翻譯等工作。”然而,在隨后進行的關于應用英語專業就業方向的調查,其結果卻不盡如人意。
從表2中可以看出,入學新生在填報志愿時,對應用英語專業就業方向的理解是不太準確的。雖然應用英語專業的畢業生也能從事翻譯和文秘工作,但其主要的崗位應該在對外貿易實務領域。調查顯示,只有51.52%的學生清楚地知道今后所要從事的職業,而有61.62%的學生甚至認為教師崗位也是該專業的培養目標之一。這樣的調查結果說明,僅從字面上推斷的專業培養目標與實際的人才培養規格是存在很大差距的。因此,如果不及時進行針對性的專業介紹的話,新生必然難以制定明確的學習目標,進而影響專業學習。
鑒于多數學生在入學前對應用英語專業的專業方向、課程設置以及就業方向認識模糊,在新生入學后,專業教研室應積極配合輔導員開展專業教育,詳盡地介紹職業素質課程、專業知識課程、職業能力課程等的開設情況,分析本專業的就業形勢以及本專業的崗位核心課程與崗位核心能力。這樣就能幫助學生盡快地合理規劃自己的專業學習,盡早地調整并準確地定位自己的職業傾向,走好職業生涯規劃的第一步。。
(三)興趣愛好與專業選擇的一致性
興趣愛好對于學生的專業選擇及學習有很大的影響。在本次調查中,我們發現,學生的興趣愛好與專業選擇的一致性較高。首先,大多數學生是出于本人的意愿和興趣選擇了應用英語專業(見表3),而由于其他原因選擇應用英語專業的比率僅為21.21%。特別需要指出的是,純粹因為父母的期望而選擇學習應用英語專業的學生僅4人,這一結果與以往的類似調查很不相同。原因有二:一方面,現在的高中生相較以前而言更具個性,更善于表達自己的觀點。許多學生從上中學起就開始住校生活,獨立意識很強。另一方面,現在的家長也比較開明,能做到尊重子女的選擇。同時,越來越多的家長也認同興趣愛好是學習最好的老師這一觀點,期冀自己的孩子能輕松愉悅地學習和生活。當然,我們還注意到有10.10%的學生由于分數的限制沒能選上自己最喜歡的專業。對于這些學生,在開展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初期,我們就要給予足夠的關注。幫助他們及時調適心態,充分認知專業特色,盡早制定學業規劃。
在針對興趣愛好的調查中,我們發現學生的興趣愛好非常廣泛。這主要得益于素質教育的推廣。列在前幾位的興趣愛好(表4)分別是:閱讀與寫作、與人交流、貿易方面和演講與表演。那么學生所選擇的應用英語專業是否符合他們的興趣呢?答案是肯定的。大多數學生的興趣愛好與應用英語專業密切相關,也正是這些興趣愛好促成他們選擇了應用英語專業,同時,這也為他們今后的學習奠定了基礎。作為文科類專業的學生,如果對閱讀與寫作沒有濃厚的興趣,在今后的學習中,不僅無法完成大量的閱讀和寫作作業,而且還會影響他們的有效表達。此外,語言作為交際的工具,對于那些愛好與人交流、演講和表演的學生來說,相信他們一定會有較強的溝通與人際交往能力,想必對語言的學習、掌握與使用上會占有優勢。再有,應用英語專業的學生畢業后主要的崗位將會在對外貿易實務領域,因此,對于那些愛好貿易方面的學生而言,不僅有利于他們更好地學習“對外貿易實務”、“報關實訓”、“單證實訓”等貿易類課程,而且今后將可能充分滿足他們的職業訴求。可見,在專業選擇上,學生并不盲目,而是理性的,他們的興趣愛好與專業選擇的一致性非常吻合。
(四)性格特點與未來職業的匹配度



職業生涯規劃的一個重要環節就是對自己的準確評估,只有對自身條件,特別是自己的性格特點,有了充分的了解和認識然后進行分析和判斷,才能選定適合自己發展的職業方向,有效地實現自己的職業目標。調查結果(表4)顯示,應用英語專業的學生絕大多數都屬于外向活潑型,這種性格特點有助于人際溝通能力以及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因此,可以說外向活潑型對于應用英語專業的專業知識的學習和專業技能的獲取是有利的,這種性格特點對于應用英語專業培養的目標崗位也是相匹配的。當然,對于性格特點本身而言,是沒有優劣之分的,但是,性格特點與職業有著密切的關系,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性格特點決定著職業的選擇。所以,在進行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時,應該讓剛入學的新生充分認識自己的性格類型,并結合專業特色,避免性格與職業特征發生沖突,及早準確定位自己合適的職業方向,并朝著目標努力。
結語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現如今,大學生面臨著嚴峻的就業形勢。如果能在學生進行職業生涯規劃設計的初期就幫助他們學會正確分析自身特點和自己的未來需求,幫助他們對所選擇的專業有清晰的認識,對自己未來可能所從事的職業有初步的了解的話,那么,就可以幫助他們在很大程度上避開職業生涯道路上的困阻。換言之,結合專業特色和學生自身特點進行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可以減少學生在規劃職業生涯制定上的盲目性。
參考文獻:
[1]錢建國.大學生職業規劃與就業指導[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2]劉建新.大學生生涯輔導[M].上海: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06.
[3]周凱.近六成學生對就業“沒想清楚”[N].中國青年報,2005-10-26.
[4]梁國勝,燕雁.大學生就業遭遇職業生涯管理難題[N].中國教育報,2005-10-26.
[5]陳玉梅.大學生如何結合自己的專業進行職業規劃[J].大學時代,2006,(1).
[6]張瑾.做好學生職業規劃的第一任指導師[J].職業,2005,(2). 作者簡介:
郭曦(1969—),男,江蘇江陰人,南京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外國語系副主任,副教授,江蘇省高等學校大學生實踐創新訓練項目指導教師,研究方向為外語教學和教學管理。
尤慧(1987—),女,江蘇揚州人,南京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外國語系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