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鴻偉
盡管昂山素季因丈夫是英國人而失去參選總統資格,但她可以為候選人站臺,軍政府擔心一旦她恢復自由身,其造勢活動會威脅到軍方緊鑼密鼓中的權力布局,所以在6年法定軟禁期過后,找了一個借口繼續監禁她,直到2010年大選結束為止。
7月3日,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在緬甸內比都與軍政府領袖丹瑞進行了約兩小時的會面,后者拒絕了他與失去自由長達13年的昂山素季見面的要求,理由是“她正被審訊,會面將干預司法程序”。如果對昂山素季的指控成立,她有可能被判處5年監禁。外界普遍認為,軍政府對昂山素季的指控其實是繼續監禁她的借口,直到2010年大選結束為止。
緬甸軍政府已經承諾在2010年舉行全國大選,目前除了打壓、拉攏各種民族武裝勢力,其最為擔心的其實還是沒有一兵一卒的緬甸民主勢力。后者在多年的政治角力中非但沒有被消滅,相反獲得國內外越來越多的同情與支持,成了軍政府維系統治的最大心病。
繼續封殺民主勢力
2009年6月19日,緬甸“全國民主聯盟”領袖昂山素季在永盛監獄度過了自己64歲的生日,國際媒體報道她“與看守她的獄警分享食物慶祝”。而在監獄外,世界各地都有民眾自發舉行活動為她賀壽,聯合國、美國和歐盟則繼續呼吁緬甸軍政府立即放人。
在過去20年中,昂山素季大部分時間處在被軟禁、拘押狀態。她最近一次被軟禁是從2003年5月30日開始。根據緬甸法律,拘留和軟禁期限最長為6年,因此2009年5月30日就應當釋放昂山素季。緬甸外長吳年溫去年在“新憲法公投”通過后也曾當眾承認這一點。但就在昂山素季可能恢復自由的前夕,發生了一件被控違反軟禁期間規定的怪事。
5月3日夜晚,53歲的美國越戰老兵約翰·威廉·耶托以游泳方式闖入昂山素季位于湖邊的住所,并逗留了兩晚,離開后被捕。軍政府以昂山素季給耶托提供了臨時住所為由,將她投入永盛監獄,隨后幾度開審這位諾貝爾和平獎得主。經多方爭取,法庭允許辯護律師團提出上訴并傳喚其他證人,但在庭審期間,外交官和媒體被禁止旁聽。緬甸國營媒體報道了昂山素季分別和泰國、新加坡、俄羅斯外交官們會面的消息,這些國家被認為對緬甸比較中立,故得到特批;美國則因2003年8月帶頭制裁緬甸(奧巴馬今年5月15日宣布延長制裁)以及支持2007年9月仰光的僧侶示威,而被軍政府列入了“拒絕往來戶”名單。
昂山素季再次受審,帶動了西方對于緬甸司法制度公平性的關注。英國駐緬大使馬克坎寧指出:政治犯人數在過去16個月增加了1000多名,喜劇演員、醫生、記者、家庭主婦和援助工作者已經擠滿了緬甸的監獄和勞動營,他們一般都在封閉的庭審中于短時間內被判刑。潘基文這次去緬甸前,特別呼吁軍政府釋放所有政治犯。有聯合國官員透露,秘書長想確保一些知名度沒昂山素季這么高的政治犯獲釋;但也有人擔心他被軍政府利用。
緬甸當局目前正在宣傳2010年多黨制大選,“人權觀察”執行董事羅斯擔心潘基文的訪問可能使這一選舉合法化。西方輿論此前指責,緬甸新憲法不僅塞進了“保證軍方參與國家政治領導”這樣的條款,還規定聯邦議會和省(邦)議會中軍人和非軍人議員結構比為1:3,且賦予11名成員中至少6名是軍人的“國防與安全委員會”比總統更高的權力。
即便是新設立的總統一職,也不是直選產生的。該職位由兩院議員組成3個選舉團(其中一個由軍方議員組成)各提名一人,然后從3人中差額選出,落選的兩人即成為副總統。為了保證軍方所提名人選勝出,需要有更多親軍方人士當選議員,緬甸當局已為此讓一些官員辭職準備競選。如果丹瑞最終出任國家元首,他可能會讓出三軍總司令、國防部長的職位給二號人物貌埃或三號人物瑞曼,這樣,緬甸政壇或有新老更替,卻無實質變化。
盡管昂山素季因丈夫是英國人而失去參選總統資格,但她可以為候選人站臺,軍政府擔心一旦她恢復自由身,其造勢活動會威脅到軍方權力布局。香港亞洲問題研究員黃建炎說:“昂山素季到底有沒有這么大的影響力誰也不知道,但軍政府決不愿意冒這個險。”
向斯里蘭卡取經?
與昂山素季為首的民主勢力希望取代軍人執政,掌握緬甸政權不一樣的是,目前除了“克倫軍”和“撣邦軍”,大多數民族武裝力量的要求僅是成立“自治邦”,即在自治的情況下,在他們的生命安全和經濟建設得到保障的情況下,可以解除武裝,只保留警察力量。
可是緬甸軍政府最終目標是全國統一。2009年4月,軍政府向國內所有民族武裝力量施壓,要求后者一律把軍隊改編為邊防軍,并接受軍政府官員監管。截至6月底,13支主要的民族武裝力量中,已經有8支拒絕了軍政府的要求,其余處于觀望與談判中。正當這一敏感時刻,軍政府為迎接斯里蘭卡總統來訪,專門舉辦佛教活動悼念在打擊猛虎組織行動中犧牲的斯政府軍將士。此舉迅速成為外界猜測“緬甸向斯里蘭卡取經”的重要依據。
事實上,緬甸軍政府自6月份起頻繁調動精銳部隊,緩慢地向中緬邊境和泰緬邊境集結。不過,中緬邊境地區的“克欽獨立軍”、“果敢同盟軍”等武裝與中國關系微妙,令同樣需要中國幫助的緬甸軍政府處置猶豫;而在被“撣邦軍”、“克倫軍”及“佤邦聯合軍”一部占據的泰緬邊境,政府軍與克倫軍激戰后,數千難民逃入泰國境內,又引發了外交風波。
值得注意的是,2009年4月以來,果敢同盟軍、佤邦聯合軍、撣邦東部軍等緬共瓦解后演化成的各種地方民族武裝,以各自“特區政府”的名義,紛紛進行了熱鬧的“和平建設20周年慶典”,各武裝首腦積極亮相,并且無一例外地主持了“大閱兵”。然而,緬甸軍政府的高層人員均沒有出席這些紀念活動,這令特區領袖們大為光火、怨言不斷。軍力最強的佤邦聯合軍隨后公開宣稱:“很遺憾,緬方高階將領沒有應邀參加我們的和平慶典。”
長期往返于中緬邊境的緬甸密支那華裔商人許先生說:“長期以來,緬甸軍政府希望利用佤邦聯合軍內部兩大派系(北部以原緬共成員、佤族血統的鮑有祥為首的親中國大陸派系;南部以原國民黨軍人之子魏學剛為首的親臺灣派系)的分歧見縫插針,分解佤聯軍勢力。”
但在6月7日軍政府與佤聯軍的新一輪會談中,后者斷然拒絕了前者提出的佤聯軍接受改編、南佤駐軍撤離泰緬邊境(該地區是佤聯軍與政府軍合作打敗坤沙“蒙泰軍”的戰利品)的要求,甚至公開批評軍政府否決了前總理欽鈕當年對他們的承諾,并且指責軍政府繼續監禁國父的女兒昂山索季。華裔商人許先生說:“就目前的軍事實力和政治角力而言,失道寡助的緬甸軍政府要以武力方式打擊各民族武裝力量尤其是佤邦聯合軍,難度可想而知。”
眾目睽睽的中國影響
緬甸軍政府雖然同時面對國內外巨大壓力(比如哈佛大學一份近期報告認為,聯合國應該出面調查緬甸軍政府犯下的戰爭罪和反人類罪),但是各種力量還不足以對其構成致命一擊,相反它在各種博弈過程中不斷增強實力。香港亞洲問題研究員黃建炎認為,毛澤東的哲學思想認為事物變化外因是條件、內因是依據,外因通過內因起作用是有道理的,“中國的改革開放不是屈服于外部勢力,而是自己悟出道理。就緬甸的情況而言,誘導也許比制裁有效得多”。
目前,泰國、印度、韓國甚至少數西方公司在緬甸的業務都效益不錯,證明中國并不是緬甸唯一的貿易伙伴,但眾所周知的是,中國在緬甸影響力的日益增強是別國無法相提并論的。各種各樣的中國企業在緬甸出現,給這個封閉的國家帶去了巨大的“中國式變化”。在過去數年中,中緬雙方的貿易額已經達到每年約20億美元,并且還會繼續增加。
除了正在幫助緬甸興建十幾座水電站,中國企業還花費巨資幫助緬甸勘探石油和天然氣資源,并且希望成為未來的購買者。此外,將于2009年9月全面開工的“中緬油氣管道”也吸引了世人目光。該管道南起緬甸西海岸、北達昆明,由中、印、韓、緬四國協同建設,將把中東和非洲的原油輸送到中國國內,幫中國化解石油進口的“馬六甲困局”。
但國際輿論認為更多的時候中國是在袒護緬甸軍政府。一些東盟成員國已經對過度緩慢的緬甸民主改革表示非常失望,部分成員國則希望說服中國和印度對緬甸施壓。中國則一再表示,國際社會應客觀看待緬甸的情況,提供建設性的幫助,而不是拒絕在那里從事商業活動。2007年中國還否決了美國提出的一項要求緬甸改善人權狀況的安理會決議。
緬甸密支那的華裔商人許先生說:“不能讓緬甸軍政府對目前國家的混亂承擔全部責任,各種一意孤行的民族武裝、民主勢力也應負部分責任。另外,政府和老百姓其實是兩回事,對于主體民族緬族而言,我覺得他們其實很善良,完全不是美國電影里丑化的模樣。現在國際社會對于緬甸不甚了解,一味的歧視和孤立非常嚴重,這不利于矛盾的化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