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談危機兩難抉擇暢聊IT動態架構
昨日接到大學同學來電,當年人生暢意,馬褂加身的老劉,如今已是某知名銀行的數據中心部門主管,然而電話之中卻難掩頹廢苦悶之音。見面之后一番酒后細聊才得知,當年的高材生如今也開始漸識人間煙火,臨近而立之年的老劉不但面臨常見的婚戀難題,更遭逢了百年難遇的金融風暴,從生活到事業步步如履薄冰,每一個困境又都面臨兩難抉擇,要想兼顧,實不輕松。也難怪其句句慨嘆“猜不透女人,看不懂社會”,“業務難應付,老板難對付”……盡管困境如云,天性幽默的老劉仍不忘調侃化解,幾個風聞的社會趣事揭開了這段暢聊的序幕——
從“經濟適用男”到IT預算削減——成本的困惑:如何智慧地“省錢”?
要說如今的經濟危機帶給老劉最大的打擊莫過于——本就耽誤著的人生頭等大事變得愈發困難了而且讓人摸不著頭腦了。經濟一緊張女生的婚戀觀發生了重大轉變,“經濟適用男”、“三低男”(低姿態、低風險、低束縛)風靡網絡,曾經一度吃香的“三高男”(高學歷、高收入、高個子)仿佛昨日黃花人們越來越傾向于務實……
工作又何嘗不是這樣,經濟危機,銀行業首當其沖,當年不眨眼買機器的日子一去不復返,慌了神兒的老板們,大刀闊斧地砍了一半的硬件采購預算。然而粗放管理的系統卻依舊膨脹,6年之內老劉負責的數據中心搬了兩次機房,光機房的建設費用就高達上億元,重大的投資如今變成了燙手的山芋,公司內部人人都企盼IT“瘦身”。需要削減的不僅僅是高得嚇人的運營成本和系統復雜性,更需要通過虛擬化、系統優化,能耗管理以及靈活的信息管理實現生產力的極大突破。簡單地削減看得見的成本遠遠不足夠,全面的系統改造才是當務之急,正如“經濟適用男”的風行一樣,不是人們開始追求低素質,反而是開始期盼最本源的穩定生活,IT架構確也需要這樣的肅清和簡化,以實現資源的釋放。
從“畢婚族”到風險規避——風險的困惑:如何智慧地“防患”?
小吳,22歲,名牌高校大四在校生,老劉的現任女友,兩人的愛情故事是典型的“熟男輕女”戀。然而老劉最近又犯了嘀咕,年輕的小吳堅持要畢業就結婚,并且婚后要做“全職主婦”。老劉從經濟實力上倒也不是不能接受,但是這種對于婚姻的草率決定和未來的相處模式著實讓他擔心不已。有人說“畢婚族”只是選擇了一種巧妙規避就業壓力的方式,可是這種對于未來風險的逃避心態又可以維持多久呢?
工作上,老劉也遭遇了老板的“得過且過”心態,他所在的銀行建有災備中心,按計劃每年應當至少進行3-4次的災備演練,桌面演練也需要時常進行,這樣才能真正保證系統的高可用性和業務連續性。然而經濟危機下,老板對于風險的重視顯然沒有以前積極了,“反正地震百年難遇有個災備中心就行了,演練占用人力物力,能減則減吧。”老板的話讓老劉心涼了一半,如此敷衍了事著實讓人捏著一把汗啊。放眼看看世界,企業IT架構已經不僅僅面對原來的安全、業務彈性及法規遵從問題的挑戰了,更加需要對于未來互聯互通、相互協作世界的更多全新風險予以防范。風險將會來自四面八方,華爾街的警鐘猶響在耳畔,虛有其表的安全防范也只能“自欺欺人”,有“中國薩班斯”之稱的《企業內部基本控制規范》將于今年7月1日在上市公司內部正式實施,日益緊逼的外部環境使得IT架構是時候為了“防患”而制定長遠規劃了。
從“公廁陪聊套餐服務”到改善服務——服務的困惑:如何智慧地“隨需”?
天下之大無奇不有,如今這世道,為了賺錢病急亂投醫的做法不時浮現連公廁也要出盡自主營銷的招數,上海某公廁聲稱要推出公廁套餐服務,分為五個等級:經濟套餐、標準套餐商務套餐、豪華套餐,總統套餐。每個套餐還列出了各自的服務項目。例如經濟套餐贈送廁紙和報紙一份,標準套餐加送紅雙喜香煙一根、火機一個。最雷人的應該算是價值10元的豪華套餐,竟然有專業陪聊的服務項目。我和老劉不禁好奇,不知道當你如廁的時候,有人在一旁陪你談心,會是什么樣的感受?
究竟什么樣的服務才是貼合客戶需要的?老劉在工作上同樣面臨這樣的思考。經濟危機后,銀行領導為了控制風險,大幅減少信用卡發卡量,但業務指標沒降,反而需要在原有客戶群上進行業務深挖,開發更多的市場活動,然而信息的不整合導致了新服務推出的極大困難。老劉深有體會的談到,Call Center經常接到客戶嫌信用卡審批太慢的抱怨,然而Call Center則怪發卡部門流程繁復,手續啰嗦,發卡部門又可能抱怨服務部門跟進不夠緊密,結果只好幾個部門間互相推諉。如今的IT架構僅僅滿足高可用性和現有服務的需求確已不夠,唯有帶給客戶實時、動態地獲取創新服務的體驗,才能夠在當今的環境下樹立不可復制的核心競爭力。這也正是IT架構的終極目標:隨需應變。
生活煩擾且待老劉細細探索,工作困擾似乎已漸趨明朗:企業的IT架構改變在即一個動態的架構首先將利用虛擬化,能源管理、標準化和自動化管理為企業基礎架構釋放資源:其次,為所有業務和IT資產帶來可視化、可控化和自動化的管理,通過集中管理帶來智慧的業務成果;并實施以服務為導向的管理方法來迅速,動態地提供業務和IT服務,將資產轉型為更高價值的服務。
案例一
感受不到的系統中斷——蒙特利爾銀行快速實現業務恢復
IT架構到底可以多動態?不妨試著體會一下蒙特利爾銀行(BMO)的高可用方案。2001年的“9·11”事件使得許多企業暴露出災難準備方面的嚴重不足,BMO也不例外,其原有的災備站點距主數據中心不足10公里,遠遠達不到距離要求。為解決這一問題BMO在100公里以外構建了一個新站點,但主要挑戰在于傳統的GDPS(Geographically Dispersed Parallel SyspleX)多站點端到端應用可用方案,依賴于SysplexTimer?技術,而該技術最多僅支持40公里距離(無中間站點)。為了克服這一困難,8MO率先采用了IBM新開發的Server TIme Protocol(STP)技術,保持不同地點間的多個處理器時鐘彼此同步,增強GDPS/PPRC的性能,可在100公里內保持System z主機間的時鐘同步。通過將很多人工操作流程變成自動化,恢復速度自然也就提高了。BMO的最近一次測試顯示,系統自動恢復時間只需1小時54分鐘,比目標時間縮短了6分鐘。
案例二
瞬時響應實現宏大醫療愿景——匹茲堡大學醫療中心率先提供未來病患護理服務
動態IT架構究竟可以帶來哪些好處?匹茲堡大學醫療中心(UPMC)的例子顯然最具有說服力。UPMC除了承擔著美國最大的移植項目,還為全國乃至世界的病患提供裝專業化的臨床醫療服務,其使命正是開創未來的“整合交付”醫療體系。然而隨著UPMC的快速增長,這一大型多元系統內的整合并不容易。為此,IBM建議可以通過整合并簡化運行該系統的基礎架構來解決。UPMC與IBM由此開始合作,重新部署了全新的Cerner系統,這一改變立竿見影,響應時間從5秒鐘縮短到“瞬時”。宕機情況也太大減少。此后。IBM繼續向UPMC展現了更為宏大的醫療愿景,將UPMC原有的931臺服務器減少到319臺,原有的9種操作系統減少到4種,40個存儲數據庫縮減到2個。實現高度虛擬化,從而進一步提高了效率,并節約了高達20%的總體IT成本。UPMC的全新基礎架構可以跨應用,多地區地實現病患信息的無縫安全共享,通過即時訪問護理病患所需的信息,提供病患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