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 偉
上海出臺戶籍新政,持有居住證的常住人口如果符合若干條件,有機會獲得上海戶籍。此舉被一些學者譽為“冰融”。戶籍新政出臺之前,不僅440萬在滬持證人士翹首以待,中國其他地區也十分關注。最后公布的方案與一些人的期望還是有落差的,“幾家歡樂幾家愁”,肯定與非議兼而有之。
平心而論, “一步到位”是一種思路,“得寸進寸”也是一種思路,如果“一步到位”不太可能,“得寸進寸”也算得上一種進步。改比不改要好。改革沒能惠及更多人令人遺憾,但受惠于此次新政的人數也將有十幾萬之多,且游戲規則明確,讓更多想落戶上海的人有明確的預期,有利于上海吸引人才,也有利于人才安于在上海發展,是一件好事。
“得寸進寸”,但并不能安于寸進之功。人們不禁要問,上海的這一步,能不能跨得更大?受益的人能不能更多?方案中有一條“試行三年”,給人頗多想象的空間,那么,規則能不能更加穩定明確?人們還要問,上海走出了一小步,能否接著走出下一個一小步,甚至是一大步?上海走出了這一小步,中國其他城市會不會也走出自己的一小步?
不管何時何地,戶籍政策的一舉一動都備受關注,是因為中國現行的城鄉二元戶籍制度,已是積疴如山,民怨不已,成了中國現代化路上的瓶頸。根據中國改革的經驗,人們先是寄望局部改革能夠推動全局發展,但事到如今,地方政府已經不堪希望之重。上海的一小步推不動全國的一大步。要打破戶籍分割,使國民能夠共享經濟發展的果實,中央政府必須有更大的政治決斷,和更多的財政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