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靜鈞

朝鮮選擇在奧巴馬新政府上臺之際拋出“發射”話題,證明了朝美雙方都進入了一種不確定的觀望期。
2月末和3月初的初春時節,位于西太平洋上的關島安德森軍事基地,B-2戰略轟炸機和F-22戰斗機正屏息龜伏。在這座上世紀50年代朝鮮戰爭時名聲大振的空軍基地上,兩種當今世界上戰斗力最強大的隱形飛機同時部署在一起,這還是首次。
美國在瀕臨遠東的關島提升軍事部署水平,據說是為了“對付”朝鮮。
美國人認為又是“導彈威脅”
據美國媒體報道,早在2月初,美國軍事間諜衛星就不斷捕捉到朝鮮大規模的軍事動向,數十輛軍用大卡車頻繁進出東北部平安北道東倉里建設的導彈發射設施。偵察衛星拍攝的圖片顯示,卡車運送的是可裝載導彈的大型集裝箱。從集裝箱的大小來看,導彈是“大浦洞“2型導彈或者更大的導彈。這類導彈被認為基本具備洲際彈道導彈的射程能力。
之后又有“情報”傳來,說裝載導彈發射裝備的車輛陸續從平壤附近的軍需工廠,開往舞水端里基地。車輛上的裝備有可能是氣象觀測雷達或追蹤導彈落點的跟蹤雷達。
美國人由此推斷:種種跡象表明,朝鮮將在近期有重大發射活動,而由于朝鮮火箭使用液體燃料,加注燃料約需要2個月時間,如果朝鮮真的要發射什么,那應該在3月或4月期間。
不過,有軍事觀察家分析認為,如果液體燃料通過地下設施注入導彈,朝鮮就可以避開美國的間諜衛星。如果是這樣,那發射時間更可能就在3月8日朝鮮召開全國代表大會的前后。
“大浦洞”2型導彈是朝鮮獨自開發的彈道導彈,第一級安裝了新型推進器,第二級搭載了俄制“飛毛腿”C短程導彈進行改良的“勞動”導彈。“大浦洞”2型導彈的射程6000公里,可以打到美國阿拉斯加及夏威夷周邊。朝鮮此次準備發射的可能是經過改良的“大浦洞”2型導彈,射程達1萬公里,可將美國本土納入射程。
朝鮮上次試射遠程導彈分別是在1998年和2006年。1998年試射,大浦洞導彈越過日本,震驚世界。但2006年試射的時候,才發射不到一分鐘就爆炸墜毀。
美國國防部導彈防御局負責人帕特里克·奧賴利在2月25日眾議院軍事委員會的一個聽證會上表示,美國曾三次成功進行攔截朝鮮導彈試驗,現在美國導彈防御系統“可以保護美國人免于朝鮮的威脅”。
朝鮮說要發射衛星
2月16日,朝鮮否認正在準備試射一枚遠程導彈,并譴責首爾和華盛頓的這類情報報告是“嚴重挑釁”。
朝鮮中央通訊社說,最近采取的行動意在進行“太空開發”,“美國和一些國家胡說八道,好像我們正在準備試射一枚遠程導彈……他們最終會知道我們發射的是什么。”
國際觀察家發現,朝鮮此番辟謠手法與1998年的做法何其相似。當時朝鮮聲稱,所發射的是將人造衛星送入軌道的運載火箭,結果是“大浦洞”1型程導彈。無論是導彈還是人造衛星,都要利用火箭發射,如果彈頭部分裝載了常規爆破物,就是常規導彈;如果裝的是核彈頭,就是核導彈;如果裝的是人造衛星,就是衛星運載火箭,它們之間的區別只是在發射角度和軌跡上。
2月24日,朝鮮宇宙空間技術委員會在一份聲明書中宣布,它正準備發射一顆衛星,這將標志著國家“向前邁出了一大步”。正在準備發射的是“銀河2號”運載火箭,這枚火箭將把“光明星2號”通信衛星送入軌道。
該委員會說,朝鮮已經在1998年8月成功發射了首顆衛星,第二次發射衛星將成為新的里程碑。
朝鮮中央廣播電臺稱:“和平踏入并利用太空是我國一項合理的政策,符合當前形勢,而且沒人能阻止我們這么做。”
韓國軍事戰略專家分析認為,朝鮮發射人造衛星,在軍事上可以說已經具備小型核彈頭運輸手段和遠程推進火箭研發技術水平。如果朝鮮與具有遠程導彈研究能力的伊朗合作,有可能發射成功。據報道,伊朗已經在近期發射了人造衛星。
然而,無論是導彈還是人造衛星,只要試射,就涉嫌違反聯合國安理會第1718號決議。
2006年,朝鮮進行核試爆,聯合國安理會通過第1718號決議,要求朝方放棄核武器和核計劃,立即無條件重返六方會談,并決定針對朝方核、導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相關領域采取制裁措施。第1718號決議其中內容之一,就是要求朝方暫停與彈道導彈有關的所有活動。
日本《讀賣新聞》刊載日本軍事觀察家淺野好春的評論文章稱,朝鮮強調發射人造衛星是“和平利用太空”,顯然是打著發射人造衛星的幌子推進導彈開發,以躲避國際上的譴責。
朝鮮在玩“懸崖戰術”?

2008年11月,朝鮮一天之內連發三道聲明:嚴格限制和切斷通過朝韓軍事分界線的所有陸路通道;關閉板門店紅十字聯絡代表部并切斷經由板門店的所有南北直通電話;拒絕采集核物質樣品。朝鮮已經單方面廢除與韓國簽訂有17年的互不侵犯協議。韓國《朝鮮日報》評論說,朝鮮又在玩“懸崖戰術”。
懸崖戰術是指把談判對手或競爭對手逼入非此即彼的二選一境地,二選一中其中一項就是不可能選擇的類似集體“自殺”的毀滅性結果,所以就把這類戰術叫“懸崖戰術”,朝鮮已經在核問題上屢次施展這一戰術,意在逼迫軟化美國的強硬態度。現在,朝鮮正在給韓國李明博政府布下了一道危險的棋局。李明博上臺后,韓國逐漸偏離了盧武鉉時代的對朝“陽光政策”,引起朝鮮強烈不滿。
韓國媒體報道稱,以往經驗表明,朝鮮在攤開“懸崖戰術”底牌之前,往往會拋出“切香腸”式施壓戰術。韓國民族統一研究院高級研究員全賢俊分析道:“這是一種逐漸流露意圖、觀察對方的反應后,如果不滿意就再提高強度的施壓術。”
外電評論認為,朝鮮明知陸上軍事大規模調動,均會被軍事間諜衛星偵察到,卻還是大張旗鼓地把裝載“大浦洞”導彈的卡車開來開去,這本身就是暗藏一種政治談判桌上加碼的信息。
高麗大學國際關系學教授寧漢認為:“這是典型的朝鮮戰術。當它要就某個問題進行談判時,他們必須制造緊張態勢。”也有韓國軍事分析家說,朝鮮這樣做有幾個目的:避免與美國新政府發生沖突;炫耀本國先進的導彈技術;同時通過增強國民民族自豪感促進國內團結。
朝美都在觀望
朝鮮選擇在奧巴馬新政府上臺之際拋出“發射”話題,證明了朝美雙方都進入了一種不確定的觀望期。
在這段不確定時期里,朝鮮進入了接班人問題的敏感時期,需要一個能“振奮國民的壯舉”,而美國新政府還在忙于對布什政府推行的政策進行檢討,新的朝核問題六方會談美方代表還未正式亮相,而希拉里亞洲之行也只是定位為“傾聽之旅”,沒有對朝發出明晰的信號。
希拉里2月20日抵華訪問前夕在韓美外長會談后表示:“如果朝鮮拒絕與韓國對話,并繼續譴責韓國,就無法與美國建立其他關系。”“朝鮮必須履行2005年簽署的9.19共同發明。”
希拉里說,美國朝鮮問題新特使斯蒂芬·博斯沃思將與韓國、日本、中國等國家一起合作,通過一定的方式讓平壤重新回到談判桌上,并將處理邊界政策問題。
斯蒂芬·博斯沃思是前美國駐韓國大使、現塔夫茨大學弗萊徹法律外交學院院長。尚未履新的他預測道:六方會談可以發揮很大的作用,在此同時,朝美雙邊談判模式也將繼續。直接雙邊談判正是朝鮮所要求的,但博斯沃思的判斷僅停留在“預測”上,蓋子還沒揭開,朝鮮此時打出“發射”牌,可謂一石多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