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 友

要從一堆敗軍之將里選主帥,說好聽點是給他們一個回爐再造的機會,說難聽點,就是“矮子里面拔將軍”……
本來,從眼下開始的今后幾年正是中國足球臥薪嘗膽發憤圖強的最好時機,因為如今的中國足球正處于一個“真空期”:奧運會剛剛結束,南非世界杯外圍賽提前出局。由于沒有成績壓力,沒有政績干擾,足協領導完全可以靜下心來腳踏實地,埋頭苦干,改變中國足球的落后面貌。
不過,足協看起來從來就是不甘寂寞的,偏偏要搞一些標新立異的事情來。你看,最近國足選帥又忙得不亦樂乎,媒體記者也很配合,蜂擁而至前去采訪,央視直播車也開進了河北香河報道選帥全過程。乍看上去,“選帥事件”很熱鬧,高潮迭起,奪人眼球,然而,仔細一想,足協的這種做法沒有任何實際意義,顯得很滑稽,這似乎是一幕比以往更加荒唐可笑的鬧劇,是一場沒有人喝彩的秀。
競聘,看上去很美
很長時間,中國足協沒有“導演”過這么熱鬧、這么令人關注的大戲了。前不久,在中國足球大本營——河北香河足球訓練基地,國足選帥大戲正式拉開大幕,筆者也有幸來到現場,恭迎“其盛”。
這次選帥的娛樂元素堪比“想唱就唱”的超級女聲。高洪波、沈祥福、吳金貴、殷鐵生四大金剛重裝出馬,誰能“中舉”,令人矚目,在全民娛樂年代,中國足協終于讓球迷們體驗了一把“快樂足球”!
在忙碌的采訪之余,來自全國各地的媒體同行也聚在一起神侃:國足要選帥唱大戲,應該策劃再周密一點,干脆把國足主帥包裝成真正打通娛體兩界的明星,讓體育娛樂化,讓娛樂體育化。看看前輩“超女”、“快男”,哪次不是風生水起、盆滿缽滿?要想達到這種不掏一分錢還有成百上千家媒體倒貼宣傳的效果,選帥形式上可以借鑒一下超女選秀模式。比如列一個600人的海選名單,產生50強后由全國人民短信投票逐一淘汰,直到總冠軍閃亮登場。考慮到今年國足只有2場正式比賽,而且要等到11月份,對手又是弱旅黎巴嫩,選秀可以從賀歲檔一直延伸到暑期檔。這樣,至少比球迷伸長脖子干等著強。足協以前關起門來選帥,結果讓領導、群眾都滿意的次數約等于零。如今,“海選”出來的主帥才是充分民主的產物,以后國足慘敗,“瞎了眼”的球迷們肯定會多加包涵,因為這是自己選的嘛。

還有人嘲諷,這次選帥過程中增加了筆試,有點像公務員考試,看來太有必要了,這說明中國足協開始重視文化了,并且體現了中國特色。然而世界上哪位主帥參加過筆試?希丁克沒有,卡佩羅沒有,馬拉多納更沒有(真要筆試的話,這些世界名帥還真挺懸),足協這種敢為人先的精神值得表揚與肯定。考試題目居然還有“國際油價”等諸多問題,不過,考試范圍在管理學、心理學以及教育學的基礎上,還必須增加數學題,中國足球在這方面吃的虧還少嗎?像“11·17”慘案,國足進了香港隊7個球卻依然沒能出線,數學不好害死人吶!另外,建議湖南衛視全程直播“選帥”過程,片名就叫“直通國足”,保證收視率直逼春晚,天哪,那將是誰與爭鋒!
就在老記們神侃的時候,卻不知道央視早已準備好了,真的把直播大篷車開進了香河基地,在現場進行全程報道。回首這些年,在南勇執政足協之前,央視很少如此大張旗鼓地關注中國足球,去年年底更是一度取消了中超的報道。不過隨著南勇的上臺,央視真的很配合,這不,在此次國字號選帥競聘上,央視更是高度重視。而對于中國足球來說,央視的高度介入,無疑也是一種強有力的支持。這無疑給一些對競聘心存疑慮的人一種信心上的支持,無疑也使足協和中國足球環境多了一些熱鬧的氣氛。只不過這種形式上的熱鬧,沒有多大實質意義而已。
2月25日上午8點,中國足球有史以來規模最大,聲勢最浩大的男足各級國字號主帥的競聘在中國足球基地香河貌似很隆重很神秘地徐徐拉開了帷幕。
考前,中國足協新掌門人南勇專門重申了“考場紀律”:不許拉關系,不許走后門,不許搞不正之風。參加競聘的各路考生個個牢記南主席的教導,他們都很聽話,他們幾乎都嚴格按照早上7點起床,7點10分至7點30分用早餐,7點40分進入考場的流程安排著自己的作息。記者也發現,在他們進入考場的那一刻,果然都沒有走后門,走的全是前門。他們從前門走進的時候,已經在考場落座的南主席平靜的表情中透著滿意的神韻。“準備得怎么樣了?”記者問一個相熟的考生,這個不愿透露姓名的考生謹慎地點了點頭,微微地笑了一下,一言不發地走了。
盡管足協在這次競聘中表示要充分發揚民主,盡管把“公開、公平、公正”的三公原則作為本次競聘的準繩,但競聘全過程僅對一小部分媒體公開,因而絕大部分媒體依然無從知曉這次競聘的過程是否體現了公平和公正。足協只留給各路媒體10分鐘的拍攝時間,區域也主要限制在考場。到了早上7點40分左右,負責“清場”的新聞官董華一邊說笑著一邊把媒體請出了考場。各路記者們一邊退一邊抓緊時機拍照,他們的閃光燈閃爍不停,最終什么也拍不到,只拍下西裝革履的董華轉身離去的背影。
國足競聘主帥吸引了無數媒體,這也使得4個候選人一夜之間搖身一變,變成四大金剛,沈祥福、高洪波、吳金貴、殷鐵生個個高調亮相。他們在記者面前均表現出少有的從容和自信。從他們的著裝中可見一斑,沈祥福一身筆挺的西裝,西裝的顏色也很考究,竟然是暗紅色的,可以看出他對競聘勝利的渴望;高洪波則是一身黑色的西裝,還打著領帶,尤其是那雙炯炯有神的小眼睛,似乎閃爍著智慧者的光芒,還有點冷面殺手的味道,再加上年紀輕輕,沒有執教國足失敗的經歷,他格外被人看好;吳金貴則是深色風衣,也打著領帶,這通常是英超或者德甲聯賽上洋帥的裝束。鐵蛋則有些低調、謙遜,外面裹著厚厚的運動衣,好像剛訓練歸來。與前面三位相比,鐵蛋的裝扮不夠帥,倒也不失足球專業人士的形象,他應該再懷抱一個足球進場,這樣就更專業了。有人調侃,如果把這四位競聘者當作類似超女快男之類的PK,梳著背頭的沈祥福是民族唱法,洋味十足的吳金貴是美聲唱法,最年輕的高洪波則是通俗唱法,鐵蛋呢?他應該是演趙氏小品的角色,純樸中透著幾分幽默。
紙上談兵,不切實際
熱鬧歸熱鬧,關注歸關注,國足如此方式選帥還是引來質疑聲一片。這種通過考試選拔的形式,甫一公布就被外界指責有點“紙上談兵”之嫌,尤其是在筆試中出的六道題,令廣大球迷和網迷嗤之以鼻。類似于“中國足球應該采用什么樣的打法”、“隊伍背后的隊伍是什么”、“如何將這些身體素質要求與技戰術訓練融為一體”等等,這些題目本身就是老生常談、紙上談兵。
有球迷指責,“中國足協出這些題真沒有腦子啊”!世界足球有多少流派,中國足球該走什么路子,防守反擊是什么東西,猴年馬月的話題,老專家們還當個學問。要是答對這些題目就可以干個國字號,中國至少有幾千萬人應該到足協去毛遂自薦。足協的邏輯難道是,武林大會上能把天下武學流派如數家珍的,比如黃藥師的老婆段公子的妹子,就該號令天下;殺人游戲玩得好,或者軍棋水平高超的,就應該當將軍做元帥;知道茴香豆的“茴” 字有幾種寫法的人學問最大,可以授予“大師”稱號。
筆者了解到,在給考生命題時,中國足協專門請來郭家明老人。郭家明是何許人也?他是中國足球歷史上著名的“5·19”事件制造者、時任香港隊主教練。據中國足協技術部主任李東生透露,之所以由郭家明來出題,主要是因為郭家明是亞足聯的講師、國際足聯技術委員會委員,理論水平較高。同時,郭家明對中國足球的問題也有比較深刻的認識,能保證這次競聘工作的專業性。“考卷的內容涵蓋了國際的和國內的,比較全面。”李東生還補充說,中國足協選擇郭家明還有一個目的,那就是他在內地的關系并不復雜,能最大限度地做好公正公平。

不難發現,足協很想把這次競選搞好,甚至由中國足球十大元老組成的評委團也十分賣力。郭家明、高豐文、徐根寶、戚務生、金志揚、張鑫、馬元安、李傳琪、金正民、胡之剛,人人都很嚴肅、很認真,有些上了年紀的老人為保證一直耳聰目明,每隔一段時間都要步出考場透口氣,像老聶下圍棋在長考之后要吸氧一樣。試卷是高度保密的(雖然看了題目后,答案連業余一點的球迷都會知道),評委是極其嚴肅的,組織是十分認真的,可是人們依舊看不出這樣海選出來的“主帥寶貝”有什么合理性和必然性,最后勝利者的優勢會勝在哪?
筆試結束后,參加國家隊主帥競聘的四大金剛,都是滿面春風,均稱滿意。2月27日,專家小組結束了對所有競聘者試卷的點評。專家小組認為吳金貴的答題最系統,條理清晰,觀點明確;沈祥福的答題在如何解決問題方面比較出色,運用了很多實例來證明自己的觀點;高洪波的答題則更加追求理論性,這似乎和他最近都在進行學習有很大的關系;殷鐵生的答題則對中國足球的種種問題有著很深刻的認識,也提出了一些比較切合實際的解決辦法。總之,專家小組的成員認為國家隊主帥競爭者的答卷各有千秋,各有側重,說不上誰比誰好多少。
除了筆試外,中國足協對面試環節也十分看重,四位競聘者在不同方面給面試考官留下了深刻印象,同樣是難分高下。吳金貴在面試中主要闡述了“中國足球戰術太落伍,必須與歐美現代足球打法結合”的觀點。吳金貴認為:“中國足球近年來與其他亞洲強隊間實力差距逐漸拉大,在國際大賽中成績不佳,主要是因為球隊的技戰術打法太過落后,球員運用技術不夠合理。而造成這一局面很大程度上緣于球隊沒能吸收學習到國際上先進科學的足球理念和訓練方法。”對于解決辦法,吳金貴則表示,“應盡快和歐美現代足球打法接軌。”沈祥福則坦言自己執教國奧隊、國青隊時的得失經驗,將轉化成最有利用價值的財富,同時他也表示自己已經有了改革球隊的詳細計劃。殷鐵生剛剛擔任過國家隊代理主帥,所以他對于國家隊的問題總結得十分透徹,同時還闡述了解決問題的辦法。高洪波的面試則以上進心來打動評委,表達了自己將不斷深造的決心。高洪波對于中國足球也有自己的認識:“中國足球的最大問題在于不能通過比賽體現出自身的特點與技戰術。這與中國足球相對落后和一成不變的訓練方式有關……”
其實,這樣的考試,本身就是無法分出勝負的,因為光憑嘴去說,靠手去寫,那顯然是脫離實際的。這次選帥,也讓人們想起2003年女足選帥一事,當年張海濤擔任女足主教練也是通過考試競聘成功的,那次他的成績考得也很好,英語水平也很高,人長得也帥,可是率隊來到了雅典奧運會,不照樣被打得落荒而走(被德國女足狂灌8球)嗎?前不久,有人講了這樣的一個笑話,與國足選帥的故事如出一轍——一位美女,開出征婚條件有兩條:一要帥,二要有車,讓電腦去幫她搜尋,結果是:象棋;這位女子不甘心,又輸入:一要有漂亮的房子,二要有很多錢,電腦去幫她再次搜尋的結果是:銀行;此女子仍不死心,繼續輸入條件:一要長得酷,二要有安全感,這次結果:奧特曼。那個女孩還不死心,決定來最后一次,把剛才所有的條件一起輸入,電腦顯示:正在銀行里下象棋的奧特曼!哈哈,這個笑話告訴人們,機械地去選擇,頑固地去執行,結果會很愚蠢。
結局平庸,鬧劇一場
大戲看點不少,娛樂性也很強,可是這出戲的過程注定平淡,結局注定會很平庸。因為,考來考去,選來選去,我們參考人員也就是那么幾個人,從其中高調、嚴格篩選出的國足主帥,與以前直接任命相比,似乎僅僅是披上了“民主秀”的外衣,至于人選的結果,那和以往沒有任何區別。
此次參與競聘的4人,擱在國內足球教練圈,他們都是數一數二的人物;但是擱到國足主帥的席位上,他們卻很難讓人心服口服。為啥?每個人的背后都有一屁股的問題。沈祥福和殷鐵生不缺國字號執教經驗,戰績卻委實可憐。吳金貴是喝過洋墨水的學院派,卻缺少國字號的執教經歷。高洪波勝在年輕、執教觀念新穎,但被一起打江山的亞泰弟子給踢出俱樂部,足見其管理的弱勢。要從一堆敗軍之將里選主帥,說好聽點是給他們一個回爐再造的機會,說難聽點,就是“矮子里面拔將軍”,難怪大家一看到名單就先泄了氣,難怪被拒之門外的郝海東會賺到那么多的同情分。
郝海東無緣競聘資格,這要從足協的相關規定說起,關于那條“中超執教3年”的標準定得真是太為苛刻了。在中國足壇,所謂的執教經驗,其實就是輸球的經驗,原來新任主教練最重要的經驗是輸球,那找他來贏球的還是輸球的?所以說,與其規定“執教中超3年”,還不如規定“候選人要在社區業余足球隊做過幾年教練”。這個道理,就像陳楚生、張靚穎在酒吧里做過五六年小歌手一樣,沒吃過默默無聞的苦,不配得到幾億人的愛戴。
如果你是一位資深的老球迷,那么你一定不會忘記18年前,中國足協搞的那次競聘。自北京亞運會意外失利后,中國足球的社會關注度一落千丈,足球需要改革勢在必行,因此中國足協歷史性上第一次推出了全新的主教練選拔方式:1991年3月17日,國足主帥競聘正式開始,本來有徐根寶、李應發、戚務生、劉國江、王后軍、王立仁參加,可是最終有資格競聘的卻莫明其妙地剩下徐根寶、劉國江、王后軍三人了,后來經教練委員會投票,徐根寶獲得13票,劉國江1票,王后軍0票,徐根寶正式成為國家隊主教練,可他率領國奧隊在第二年的奧運會預選賽沒能出線,就此下臺,沒有帶領國家隊踢過任何一場比賽,后來徐根寶也在撰文中稱“自己是歷屆國家隊任期最短的主帥”。
那次選帥,中國足協的動作同樣很大,完全可以與這次相媲美,那時的競聘工作被外界看作是一項很有魄力的改革行為,甚至上了央視的《新聞聯播》。當時,足協成立了一個國家隊教練委員會,類似于現在的評委會,全體人員為:張宏根、包瀛福、張路、任彬、高豐文、馬克堅、孟憲武、李應發、戚務生、劉國江、王后軍、王隨生、唐鵬舉、陳熙榮、周穗安、朱廣滬、徐根寶。他們當中的很多人現在仍是中國足壇的風云人物,現在又是選帥評審團的人員。
這次在香河,記者曾試圖與高豐文、徐根寶、戚務生這些元老們聯系,希望他們能回憶一下18年前的點點滴滴,可是他們都以各種理由拒絕了,或許在他們看來,那次競聘給他們留下更多的是一種失望和傷感,他們不愿意回憶。如今,18年過去了,他們的滿頭銀發閃爍著中國足球的滄桑和變遷,尤其是當他們再一次以中國足球元老的身份為中國足球篩選新主帥時,此刻他們的心中肯定是感慨萬千,唏噓不已。
一位球迷在博客中這樣寫道:“18年前,參加競聘的教練幾乎都沒有什么經驗,準備都不充分;18年后,現在教練的經驗多了,準備得也非常認真,可是我仍沒看出有什么新東西來,或許這就是中國足球18年來沒有變化的變化——留給球迷是只有悲涼和失望。”
其實,無論是上世紀90年代初,還是這次香河選帥,我們沒有理由懷疑中國足協的動機,換句話說足協領導非常渴望通過這種方式能找到一個好主帥,能促進中國足球的新發展,新跨越。然而,多少有些諷刺意味的是,就在足協選帥工作如火如荼開展之時,我們的鄰居、曾經的對手韓國足球隊和日本足球隊重新簽署了“舉行一年一度對抗賽”的比賽協議,而此時的中國足球卻早已被人拋棄和忽略,這對中國足球和球迷來說是一種說不出口的悲哀和窩囊。
這是為什么呢?
這表明,18年來中國足球一直在原地踏步,甚至是不進則退,而日韓則一步一腳印,遠遠地把我們甩在了身后,這就是差距。比如這一次選帥,其實中國足協還是再一次重復了昨天的故事,而昨天的故事已經告訴我們,這么做是沒有結果,看不到未來的。
這又是為什么呢?
因為中國足協總是一次又一次地重復——否定——再重復——再否定自己的決策。在選帥問題上,自施拉普納起,中國足協也是一直在重著洋帥——土帥——洋帥——土帥的模式,洋帥失敗了用土帥,土帥失敗了用洋帥。可以大膽預言:如果這次新一任土帥失敗了,那么在下一屆國足主帥位置上,必然會是洋面孔。
其實,中國足球選洋帥本沒有錯,畢竟來自足球強國的高水平洋帥代表了世界足球的發展潮流,可是錯就錯是在中國足協在管理上出現的一系敗筆:把人家洋帥請來了,又不讓洋帥放手干,對人家選擇球員、排兵布陣指手劃腳,在這樣的環境下,任何洋帥甚至貝肯鮑爾、特拉帕托尼、雅凱這樣的世界級金牌教練在中國也無法取得成功,誰敢打賭,把他們請來,中國足球就能夠上得去嗎?在洋帥失改后,中國足協總是自我否定,認為洋帥不懂中國國情,還得靠土帥,如此反復折騰……事實證明,當前中國足協真正需要去做的,不是“做秀”,也不是“選主帥”,而是在管理體制上大刀闊斧地革弊圖新,如果足協能早日做到這一點,那么中國足球無論姓“土”還是姓“洋”,我們都能看到國足的變化和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