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倩
與科班出身的舞臺劇導演們相比,電影導演們在眼球經濟上占了無比的優勢,項目未動,媒體就開始起哄,而影響力正是地方政府最需要的。
國慶長假里,影視劇導演們是最忙碌的人。他們忙的不是電影電視,而是集體跨界,出現在了舞臺劇領域:
張藝謀在北京“鳥巢”上演景觀歌劇《圖蘭朵》,李少紅在上海長風公園上演都市水上情景秀《紅樓夢》,陳凱歌明年4月將推出的大型實景演出《希夷之大理》正在選拔群眾演員。在這個美好的時代里,所有人都忙著“展示”,于是我們的文化生活,看上去很繁榮。
目標:流水線
水霧里,大雪紛飛,桃花滿園,人們仿佛身臨夢境……10月3日到5日晚上,上海長風公園的銀鋤湖上,一出水幕里的“紅樓夢幻”璀璨上演。演出沒有對外售票,也非商業演出,這場被稱為大型都市水上情景秀的《紅樓夢》其實是一次提前的預演,它是上海市政府力邀李少紅的新版電視劇《紅樓夢》團隊為明年的世博會準備的重點項目。
這次提前亮相既是節日的祝福,更是一場檢閱,尤其是對尚未在舞臺劇領域證明過自己的李少紅。長期和李少紅合作的項目制作人李小婉介紹說,“其他地方也有水幕,但大多是公園里遛彎的人周末帶著孩子遠遠望著的那種,而我們有情節、有主題、有觀賞和娛樂性,而且非常國際化,不用聽文字講述,只要去了現場,不管你是否懂中文,不管你是否了解中國傳統文化,你都可以順利地讀解和直接地接納,這是最值錢的地方?!?/p>
“深圳、北京和其他周邊城市也都有這種想法,現在被上海搶先了。如果演出成功的話,希望能做成駐站演出(類似劉老根大舞臺),能給地方文化產業帶來持續性的演出。而且未來如果成為到上海旅游時不得不看的一道風景,那會是最美好的。”李小婉一語道出真意。
就在上海,去年此時,著名導演陳薪伊和一大批明星在虹口足球場上演過舞臺劇《紅樓夢》,血本無歸。歌劇導演李衛曾撰文分析過此事,他說,“在虹口足球場做一個古典的細膩的戲劇,這個創意是相當失敗的,市場不認。把《阿依達》放進空闊的體育場,大家都認可。但《紅樓夢》是小橋流水和特別細膩的人與人之間的來往?!?/p>
對于地方政府和李少紅來說,這場水上情景秀想要效仿的對象就是張藝謀發起的“印象系列”。2004年3月張藝謀執導的山水實景演出《印象·劉三姐》出爐,不變的桂林山水,白天打漁晚上演出的漁民們,就因為導演“張藝謀”的畫龍點睛,《印象·劉三姐》成了世界知名的旅游品牌。隨后的5年間,《印象》系列又相繼推出了《印象麗江》、《印象西湖》和《印象海南島》,還有一臺《印象大紅袍》在今年年底前亮相福建武夷山。
根據央視的數據,2006年7月推出的《印象麗江》,兩年后就收回了8700萬的投資,第三年的收入已經過億。目前每天有超過1萬名觀眾在觀看“印象系列”,票房收入超過200萬。這樣誘人的經濟效益引發了更多的追捧,蛋糕大了,但張藝謀沒有三頭六臂,于是其他電影人就可以分杯羹了。
與科班出身的舞臺劇導演們相比,電影導演們在眼球經濟上占了無比的優勢,項目未動,媒體就開始起哄,而影響力正是地方政府最需要的。電影導演們稱職嗎?有參與過這些項目的工作人員告訴周刊,“舞臺劇是個集體創作的藝術,導演并不需要懂舞美燈光音響,這些都是有專門的人干的。導演要拿出來的是自己的觀念,是態度和方向,是色彩和線條?!?/p>
面對著電影導演頻繁地跨界舞臺劇領域,曾多次執導過歌劇《圖蘭朵》的導演李衛告訴周刊,“這不是張藝謀或者其他某個人的事,他們很難拒絕所有的邀請。我接觸了很多演出商,中國演出商是來料加工,做的都是完全沒有風險、成功到不能再成功的項目。他們只摘葡萄汁快要滴下來的葡萄,不敢也不屑于摘那些有點青澀的葡萄。現在整個社會都很浮夸,并不是做舞臺劇的好時候,我們處于‘展示的好時候,而且表面的東西也許多了些?!?/p>
目標:張藝謀
與李少紅同時在“追趕”張藝謀的,還有陳凱歌。距離《印象麗江》的演出現場才三四小時車程的大理,正在準備明年4月28日“大理三月街民族節”期間即將推出的景觀劇《希夷之大理》。去大理旅游的人們白天瀏覽了古街后。晚上就會啟程離開,去麗江住宿,讓游客們在大理多呆一晚,正是這臺演出最直接的訴求。該項目自今年2月啟動,陳凱歌把自己在電影《梅蘭芳》里的合作伙伴——監制陳紅、美術師柳青和服裝造型師陳同勛——帶到了這個項目。7月《希夷之大理》啟動發布會時,制作公司就暗示,已有幾個旅游城市與他們的團隊接洽,希望把《希夷》做成系列。
很少人知道陳凱歌在2008年執導過歌劇《圖蘭朵》,西班牙瓦倫西亞索菲婭王后歌劇院為紀念普契尼誕辰150周年,特別邀請他去西班牙執導了全新制作的《圖蘭朵》。2009年8月底上海SMG旗下的藝術人文頻道從德國版權公司UNITEL手中,引進并播出了陳凱歌版的《圖蘭朵》。奇怪的是,盡管央視曾派出攝制組去西班牙制作過半小時的后臺花絮節目,但陳凱歌的此次西班牙之行在國內沒引起什么關注。
這一切很容易讓人想起1997年張藝謀受意大利人邀請,在佛羅倫薩節日歌劇院導演的那出《圖蘭朵》,一年后演出被搬到了紫禁城里的太廟,現在人們稱呼它“太廟版圖蘭朵”。去意大利前,張藝謀從來沒看過歌劇的現場排練,他有印象的歌劇演出也就是《江姐》和《紅珊瑚》,他從京劇里找到了靈感,他說過,“閉上眼睛想京劇,是不是全部是五彩斑斕的顏色?”
他就這樣“蠱惑”著世界上的所有人。在1997年的意大利,1998年的太廟,2003年的韓國和2005年的法國,張藝謀和他的團隊營造了金碧輝煌、五彩斑斕、燦爛奪目的“圖蘭朵”世界——就是日后我們在《英雄》、《十面埋伏》和2008奧運會開幕式看到的一切,這幾乎成了張藝謀的藝術標志。
當時張藝謀的電影生涯還不像現在這般“一呼百應”。《圖蘭朵》要進太廟,在當時引發了極大的爭議。時任文化部長的劉忠德后來說過,“如果一個煙頭把太廟燒了,誰負責?《圖蘭朵》的指揮是印度人梅塔,世界三大指揮家之一。為了能在太廟演《圖蘭朵》,梅塔找了我三次,前兩次,我都沒答應。第三次他說,他非常愛中國,當年周恩來總理到印度訪問,他在街頭舉著中國國旗歡迎周總理,他最大的愿望是能讓中國故事的《圖蘭朵》在中國的太廟上演。他把我說動了?!?/p>
那時張藝謀還要靠著國際友人的力量。但11年后他已經完全超越了所有同行。鳥巢版《圖蘭朵》啟動宣傳后,張藝謀甚至從來沒有現過身,他一直在忙年底上映的電影。即使沒有張藝謀,只有于丹、成龍和宋祖英等嘉賓輪番助陣,《圖蘭朵》依然名聲大震,媒體們爭相報道著一切花絮。9月6日,張藝謀終于出現在了發布會上,大批記者只是在酒店21層的大堂里拿到了一份由國際4A公關公司發出的新聞通稿。張藝謀當天只有半小時的訪問時間,分別給了央視《新聞聯播》和《經濟半小時》的記者。
張藝謀的身邊,指揮亞諾什·阿什在法國時和他搭檔過,執行導演陳維亞、舞美高廣建和曾力、燈光設計沙曉嵐都是張藝謀版《圖蘭朵》在世界各地巡演時長期的合作者,那鳥巢版和太廟版究竟有什么不同?張藝謀說,最大的賣點就是“多媒體”。
1998年的太廟,世界各地的歌劇迷蜂擁而來。10場演出場場滿座,出售了站票,最后還加演一場,票價甚至被炒到1500美元的天價,但最終看過那場視覺盛宴的人不超過3萬。11年后的鳥巢,兩場演出,10萬張門票,大賣后也就六七千萬的收入,但邀請張藝謀的出品方投入了1.2億。這叫拋磚引玉,意在全球:其他地方沒有太廟,但每個城市都有體育場。
所有人都在賣一件商品——張藝謀。張藝謀已經身不由己,而其他的電影導演們面對拋來的繡球和誘惑,欲罷不能,他們還需要市場的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