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小洪

韓國輿論界認為,韓國明星們的高片酬是導致韓劇式微的罪魁禍首。
在韓國,影視明星可算是極高收入的階層。然而伴隨著金融風暴的吹襲,韓國明星們也感受到了絲絲寒意。如果把明星片酬作為觀察危機的一個獨特視角,那么他們薪酬的變化,就是一個最為直觀的經濟危機“晴雨表”。
片酬泡沫的形成
從文末的數據統計,可以總結出韓國影視明星收入的幾大特點。
其一,電影片酬比電視片酬高許多。每部電影片酬在2003年就達到3億韓元(1韓元兌0.004元人民幣)。而電視劇每集多在500萬到600萬韓元。在韓國,一般情況下,明星們往往標榜自己是演電影的,而不屑于演電視劇。
其二,電視劇的片酬增長得非常快。2001-2003年變化不大,頂級(韓國演藝圈稱之為A級)演員每集片酬在500萬-600萬(指韓元,下同)。到2004年、2005年普遍上漲至1500萬。2006年達到2500萬,2007年則漲至5000萬。直至2008年金融危機到來之前,每集片酬7000萬-8000萬。五六年間,A級演員的片酬漲了10多倍。據韓國媒體報道,目前每集片酬2000萬以上的A級演員有數十個。另外,還有像裴勇俊這樣每集片酬高達2.5億的天王級演員。
就連演藝新星要價也極高,漲得更快。2000年,元彬第一次主演《藍色生死戀》,每集才80萬。而到了2008年,主演《貝多芬病毒》的新人張根錫片酬高達每集1200萬,第二次主演《您是誰》的尹啟相1800萬。
韓國影視圈業內人士認為,韓國影視明星的片酬所以高得離譜,一個重要原因是沒有一個合理的片酬定價機制。韓國明星們要價的標準最通常的口頭禪是“不能低于我上部的片酬”。
據報道,目前韓國電視劇制作業者比較推崇日本演藝界決定演員身價的“潛在收視率”,即相關演員演出的預計收視率:一年要對演員進行四次問卷調查,并且綜合考察他過去3年演出作品的收視率,各種節目和廣告的播出次數、他在各種紙媒露面的次數等。根據這些資訊來制定的演員等級在業界是通用的。也許今后韓國影視業界或星探們會采用此方法來決定韓國明星的片酬。
電視臺或電視制作公司(片商)都認為,大牌明星的加盟是票房和廣告的保證。各制作公司之間比著出高價,競爭大牌明星,將價格炒得火熱,片酬泡沫就這樣形成了。
其三,韓國演員跨國拍片的片酬要遠高于在韓國拍片的片酬。如2002年、2003年韓國天價片酬每集是500萬-600萬,可到香港、臺灣拍片的韓國演員片酬高達1100萬-1200萬。香港演員梁朝偉和內地演員章子怡出演中韓合拍的電影,片酬更是天價。
其四,明星們除了拍影視,還拍廣告或做企業形象代言人。廣告常被視為明星們收入的最后保障。拍15秒廣告的片酬相當于拍一集電視劇。同樣,韓國明星為外國拍廣告的片酬也往往遠高于韓國國內企業出的價格。如裴勇俊為日本企業、金喜善和全智賢為中國企業拍廣告或做形象代言人得到的片酬,都比他們在韓國拍廣告的片酬高。

然而事實上,韓流文化產品中最有代表性的韓國電視?。ê喎Q韓劇)的巔峰時期是2003年的《冬季戀歌》和2004年的《大長今》的播映,它們帶動了韓劇的大規模出口,一時整個東亞都韓流滾滾。隨之帶動了整個韓國數百家電視劇制作公司的問世。
片酬泡沫的破滅
可惜好景不長,韓劇自此開始走下坡路。
韓劇主要出口市場在東亞地區。日本的韓國電視節目播放頻道,2005年是64個,2006年是36個,今年則減少到30個。2005年,韓國電視劇出口總額達1.016億美元,2006年降至8589萬美元。上海電視節是韓國視為最重要的亞洲電視節目市場,在2007年6月的上海電視節上,韓國電視節目出口額為650萬美元,比2006年977萬美元出口額減少了近1/3左右。2005年中國進口電視劇中,韓劇占31%,2007年只占16.6%。往年占韓國電視劇出口市場30%的中國臺灣,現在韓劇的市場份額也下降不少。
在韓國國內,電視劇的觀眾也在流失。2004年和2005年,收視率超過20%的電視劇有11部,而2006年只有六七部。
韓國生產的電影2008年比2007年減少了40多部。主流電視劇也將從2008年的60部減少到2009年的40部。韓國專家估計,今年明星的市場份額將要減少一半。
面對“韓流”變成了“寒流”,韓國影視界人士不無擔憂地說,這樣下去,韓劇產業將瀕臨崩潰。
韓國輿論界認為,韓國明星們的高片酬是導致韓劇式微的罪魁禍首。
一部電視劇的一個主要演員片酬要占制作費的1/3甚至1/2,男一號加女一號的片酬往往就占制作費的60%。
這樣,制作公司只得拼命在別的地方節省費用。如降低配角演員比例及出場次數,劇組工作人員拿不到工資的事屢有發生;還有,減少在照明、舞臺、化妝、拍攝方面的投資,出現“超級富豪家竟然沒有保姆和司機”,“偌大戰爭場面只有幾十名士兵出場”的局面。
由于編劇收入也下降,導致上演的劇目質量下降。觀眾評論道,韓劇多是一個模子脫出來的,脫不了“不倫戀、身世之謎”等雷同的故事敘述手法。劇本還隨寫隨拍,隨拍隨寫。
2008年下半年,受國際金融海嘯的影響,韓國經濟非常不景氣,三大主要電視臺的廣告收入下降了40%。許多電視劇制作公司負債累累。如制作電視劇《太王四神記》的那家公司欠下了381億的重債。拍攝《太王四神記》的MBC電視臺工會強烈地譴責了此劇主演裴勇俊每集2.5億的超高片酬。經濟危機重壓下的韓國民眾,對每集演出時間不到60分鐘卻收取數千萬元乃至億元的明星們非常不滿。
而一些大牌明星似乎沒有相應放低身段,竟逆市要高價。2008年7月,樸新陽在出演《錢的故事》電視劇時,索要每集1.7億的片酬,另外還要制作公司付給其替身演員每集990萬的片酬。正是這個事件導致了對樸新陽的封殺和韓國電視劇“片酬上限”的出現。
12月初,韓國電視劇制作公司協會,強烈譴責明星們的高額片酬。通過決議,要求從2009年1月起,主要演員出演電視劇的每集片酬不得超過1500萬,配角片酬不得高于500萬。該協會決定無限期禁止樸新陽出演電視劇,它不僅封殺了樸新陽,還追究了《錢的故事》制作公司的責任,認為他們擾亂了電視劇制作市場。

面對經濟危機,為節省經費,韓國大企業也縮減了以明星為中心的燒錢廣告。連三星電子、現代汽車、樂天百貨這樣的大企業都改變了廣告策略。它們開始大量使用外國廣告模特或身價低的演員及演藝新人替代國內的大牌明星。據說這樣廣告費可節省80%。相應地,竟連裴勇俊這樣的巨星都沒能與做了5年代言的那家公司續簽新的代言合同。
隨著大企業收縮廣告投入,電視劇制作公司協會頒布限酬令,明星們立即放下了身段。很多A級明星接受了每集1500萬的片酬上限,主動降低片酬。如崔智友降低30%的片酬,出演《明星有戀人》;2007年片酬還是7000萬的權相宇,目前以1500萬片酬出演《CINDERELLAM AN》;崔成國和李英恩出演電影《救世主2》,加起來才拿5000萬,要知道,過去崔成國一部電影就要拿兩三億韓元片酬呢。何況現在韓元大幅貶值,比起鼎盛時期,明星的片酬就更縮水了。
應該說明的是,電視劇制作公司協會在規定實行片酬上限的同時,還留有活口,即除1500萬基本片酬外,明星們可根據自己參演的電視劇的出口、外國資本對該電視劇的投資、電視劇的配套經營(如賣片花、光盤、演員演出服裝)等等,最后看盈利情況,得到額外獎金。據報道,上述幾個主動降酬的大牌,實際上除每集1500萬基本片酬外,差不多還能得到1500萬,實際上能達到每集3000萬的片酬標準?!?/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