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玉龍 陳 冰

最近,奶制品領域壞消息不斷,所幸轉基因技術帶來了一個令人振奮的好消息:山羊奶很快將堪比人奶。不過,這條好消息也將人們的關注點再次引向轉基因食品的是是非非。
當多美滋奶粉也淪入“奶粉事件”成為輿論焦點后,年輕媽媽們脆弱的神經恐怕幾近崩潰,她們只要站在奶粉柜臺前就疑慮重重,無從入手。到底該給孩子喝什么樣的奶粉才安全?
對于那些尚躺在媽媽臂彎吸吮乳汁的寶寶而言,這個麻煩暫時還可以躲避一陣子。但對于沒有母乳以及已經斷奶的孩子來說,這是一道必須邁過去的坎兒。所幸,科學家帶來一個好消息,俄羅斯和白俄羅斯科學家正在培育轉基因山羊,所產羊奶含有在人奶中發現的同樣成分——乳鐵蛋白,也就是說,通過轉基因技術,寶寶也許只要喝羊奶就可以享受母乳所能帶來的全部益處。
轉基因技術,這一既熟悉又陌生的朋友,再次浮現在我們眼前。
到底咋回事?
轉基因技術建立在基因工程的基礎之上,而核酸的發現和以改造核酸為目的的基因工程,是過去百年間人類最重大的發現和進步之一,其中的每一點滴進展都會令世界震驚。截止到2006 年,在諾貝爾獎103 次頒獎中,其中有18屆共有46位科學家的得獎與核酸相關,包括諾貝爾化學獎9屆15人,諾貝爾生物獎13屆31人。
最具里程碑意義的自然就是1962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授予了雙螺旋結構的發現——這項發現和授獎在科學界被稱作“諾貝爾獎中的諾貝爾獎”。因為它不僅建立了生命科學領域中最為重要的中心分子模型,也闡述了遺傳的分子機制。
于是,在DNA雙螺旋結構的基礎上,現代生物工程的一個重要分支——基因工程閃亮登場。基因工程又稱遺傳工程或DNA 重組技術,人們將不同生物的基因在體外進行剪切組裝,并利用載體將這段全新的基因轉入到受體細胞內,而且最為重要的是,轉入的基因能夠在受體細胞內表達,以產生人們所需要的蛋白質。
這項技術一出爐,便因可能涉及的道德倫理問題而備受爭議。不過,作為自然界最富智慧的人類,早已不僅僅滿足于單純的認識生命,改造生命、利用生命甚至是創造生命的魔力無人可擋,潘多拉的魔盒已然打開。
基因工程的誕生,當然少不了對食品的改變,于是,轉基因食品從實驗室走進了大田,并最終來到你我的餐桌上。所謂的轉基因食品,就是以轉基因生物為食物或為原料加工生產的食品,也稱遺傳修飾食品。
我們現在說的轉基因食品一般指的是轉基因植物食品。其實,轉基因食品既有轉基因植物食品,也有轉基因動物食品。而且轉基因技術應用于動物身上要比植物更早。不過,由于目前微注射、轉基因克隆、胚胎干細胞三大轉基因動物技術都還不夠成熟,所以當多種轉基因植物端上人們餐桌時,轉基因動物產品的“收獲”還少有問世。
從發展來看,我們大體可將轉基因食品分為三代。第一代轉基因食品的出發點比較單純,就是希望增加農作物抗逆性和耐貯藏性,所以轉入的基因都是抗除草劑基因、抗蟲基因、延遲成熟基因等;第二代轉基因食品將目標放在了改善食品品質和增加食品營養上,也就是說人們希望不單是吃飽還要吃好;到了第三代轉基因食品,人們已經不再滿足于吃得好,而且希望通過食物來攝取更多的功效,因此,以增加食品中的功能因子和免疫功能為主要特征的第三代轉基因食品成了主角。
自1983年第一例轉基因植物問世以來,20多年間,全世界已經有近50個國家開展了轉基因植物田間實驗,涉及60多種植物。全球轉基因作物的種植面積增長了幾十倍,統計資料顯示,到2004年底,轉基因農作物幾乎覆蓋了全球可耕土地總面積的4%。預計到2010年,全世界轉基因作物的種植面積將達到6000萬公頃,轉基因作物的世界市場總收入將達到3萬億美元。其中,美國是世界上頭號轉基因作物產地。
20世紀90年代中期,世界上第一種轉基因食品出現在美國。作為最大的轉基因食品生產和銷售國,美國超市和雜貨店出售的食品中估計最少有70%含有轉基因成分。
如果你覺得轉基因食品遠在大洋彼岸的美國,那你就大錯特錯了——轉基因食品就在我們身邊,或者就在你的胃里。我國市場上最普通最常見的轉基因食品是豆制品,我國的大豆產品中50%是進口大豆,這些進口大豆主要從美國進口,而美國68%的大豆是轉基因作物,也就是說,有極大的可能,你已經在不知不覺中吃過轉基因食品了。
轉基因好么?
轉基因食品作為一項高新技術產品,優點無疑是相當地多。首先就是能夠生產具有合理營養價值的食品。比如許多食物富含蛋白質,但很難含有高品質的蛋白質,而且含有蛋白質的比例并不一定適合我們,人們長期食用后反而會導致蛋白質營養不良。通過轉基因改造,人們只需吃很少的食品,就可以滿足對蛋白質的營養需要。

另外,食物中各種不同長短鏈以及飽和度的脂肪酸對人體起著不同的作用,轉基因技術可通過對鏈長短的控制以及飽和度的調節來改變脂肪的含量。像美國就通過轉基因方法開發出含有高油酸的大豆油。這種油比起以前的大豆油含有良好的氧化穩定性,很適合用作煎炸油和烹調油。轉基因技術還可以按人們的希望來減少脂肪氧化和酸敗,去除不好的氣味,讓人們可以接受一些原來有著不好氣味的食品。
其次,可以提高產量。早在1983 年,美國就將大白鼠的生長激素基因注射到小白鼠的受精卵內,成功培育出了“超級鼠”,使得老鼠的體重比一般小白鼠增加了2倍。如果將它注射進“豬堅強”身上,恐怕豬肉價格也不會那么瘋長了。1999年2月19日,我國首例轉基因試管牛“陶陶”誕生,其年產奶量高達10噸,而國內一般的奶牛年產量只有四五噸左右。
在更注重生活質量的今天,如果將養生、醫療、保健統統結合于飲食之中,那將是多么輕松和愜意的一件事情。有了轉基因技術,這就不再是一個奢望。科學家將致病微生物的有關蛋白基因導入動植物受體中,使其得以表達,變成抵抗相關疾病的疫苗,于是原來的簡單食物,成為了有著特殊使命的藥物載體。在享受美味的同時,也進行了疫苗的接受,免去了往返醫院的奔波以及可能的皮肉之苦。
2002年,中國農業科學研究院生物技術研究所已通過重組DNA技術選育出具有抗肝炎功能的西紅柿。這種西紅柿被食用后,可以產生類似乙肝疫苗的預防效果。現在已獲成功的還有狂犬病病毒、乙肝表面抗原、鏈球菌突變株表面蛋白等10多種轉基因馬鈴薯、香蕉、番茄的食物疫苗。近期國外培養了一種新型生物雞,雞蛋里面就含有抗腫瘤因子,癌癥患者只要食用雞蛋,體內癌細胞的擴散就會受到抑制。或許將來某天,吃雞蛋將永久地代替化療。
而富含乳鐵蛋白的轉基因山羊奶也是一大利好消息。在培養轉基因山羊前,俄羅斯和白俄羅斯科學家曾對老鼠進行轉基因實驗,即將人類基因植入雄性老鼠體內。項目負責人埃琳娜·薩德奇科娃博士表示:“老鼠的雌性后代能夠產生數量驚人的乳鐵蛋白,每升鼠奶中的含量高達160克。”在此之后,研究人員又將目光對準山羊,以提高乳鐵蛋白的“產量”。迄今為止,生活在莫斯科郊外一家秘密農場的轉基因公山羊雌性后代已達90只。
科學家認為,從2009年底,也就是轉基因母山羊發育成熟時起,他們將獲得含量更高的乳鐵蛋白,這將超過在人奶中發現的數量。白俄羅斯國家科學院的庇奧特·維特斯亞茲博士說:“這項新計劃旨在生產含有人類蛋白的羊奶,同時也可用于藥物研制。”科學家指出,相關藥物可用于治療癌癥、免疫及消化系統疾病。俄羅斯科學院轉基因庫負責人伊格爾·古爾德曼說:“人奶中所含的乳鐵蛋白是一種天然抗生素,可幫助自身并不具備成熟免疫系統的嬰兒提高免疫力。”
為啥爭議?
自從轉基因食品問世以來,在全世界范圍內,就其安全性以及社會、經濟、倫理等問題的討論,就一直存在著巨大的爭論點。在真相沒有完全揭開前,更多的普通百姓還是對轉基因食品的安全性持有巨大的懷疑,寧信其有不可信其無,即使轉基因食品優點再多,自己也不希望禍從口入。畢竟,生命安全還是第一位的。
轉基因食品也確實存在著一定的安全隱患。因為轉基因食品是在生物物種之間進行基因重組,有可能會引入不相容或毒性物質。蘇格蘭一位資深營養學家阿帕德博士的研究表明:一種轉基因馬鈴薯會對大鼠的內臟器管和免疫系統造成損害,類似的情況,對人來說,可能導致癌癥發病率升高和死亡率大幅度升高。
此外,一些昆蟲表現出一定的抗藥性,在吃了抗病蟲的轉基因農作物也不死亡,因為它們已經對轉基因作物產生的毒素具備了抵抗力。與一般的大豆相比,在耐除草劑的轉基因大豆中,含有防癌成分的大豆異黃酮也減少了。另外,將耐除草劑的轉基因菜籽和雜草一起培育,結果產生了耐除草劑的雜草。
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人們發明了抗害蟲病的基因,由此減少了農藥噴灑帶來的環境污染。但與此同時,這些基因轉入作物一段時期后,又可能使害蟲產生免疫并遺傳,使其攜帶免疫基因逃到相近的野生生物種群中去,以致改變自然的生物群系,使自然界的生態環境遭受破壞。另外,還有一些轉基因中自帶的過敏性也讓人擔憂。
針對人們的擔憂,很多權威部門進行了評測和監控,聯合國糧農組織、國際科學委員會、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美國藥品協會、美國國家科學院以及法國、英國等歐洲國家的農業和醫學機構都表示,迄今為止沒有發現任何顯著證據,證明轉基因食品在安全性上與傳統農作物有不同。世界衛生組織(WHO)也認為,到目前為止食用轉基因食品還沒有引起任何對健康的不良影響。
即使如此,許多消費者對此仍缺乏信任。歐洲、亞洲和美國的民眾都對食品中的轉基因成分持懷疑態度,他們不相信“無健康風險”的說法。在歐洲,消費者堅定地拒絕任何含有轉基因成分的食品。2004年歐洲開始執行世界上最嚴格的轉基因標簽制度,法國要求食品生產商必須對任何一種原料中含有轉基因物質超過1%的食品作出標志。由于顧客的抵制,在歐洲幾乎沒有一家大型超市銷售標明含有轉基因成分的商品。
面對對基因工程的反對聲,研究山羊奶的古爾德曼抱著不以為然的態度。他說:“在這種情況下,轉基因奶成為了一種藥物,而不是食物。目前還沒有哪種方式能夠制造蛋白質。由于成本過高,從人類細胞中獲取也不是一種可行辦法,并且無法實現產業規模。可以說,這種形式下的蛋白質是上帝發明的最理想藥物。它天然存在于我們的身體當中,不會讓你產生過敏反應同時也不會帶來任何副作用。”古爾德曼稱,成年人和孩子都可飲用這種轉基因奶。
就在兩年前,美國正式批準對含有人類基因的轉基因水稻進行商業化生產。這種轉基因水稻可產生在人奶中發現的人類蛋白,隨后它被用于飲料、甜點和能量棒生產。不可否認,轉基因食品具有提高糧食產量、改善食品質量、降低食品成本的巨大優勢,能產生顯而易見的巨大經濟利益和社會效益。但在安全第一,健康至上的全民呼聲下,這場餐桌上的博弈注定還要持續很長一段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