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 姬
“螺旋槳”節目在收費電視頻道播放,收視率無法與落地到戶的公共電視頻道相提并論,受眾十分有限。
7月下旬,從歐洲回來的西京集團董事長葉茂西有意避開媒體。他成功收購英國小眾電視臺Propeller(螺旋槳)的消息已經讓這位49歲的溫商蜚聲海內外。作為買下西方電視臺的第一位中國人,沒有傳媒經驗的葉茂西究竟能否讓“螺旋槳”成功轉型并實現盈利還是個未知數。而這幾年溫商頻頻出擊海外傳媒,似乎預示著他們的境外投資正在轉型。

低調收購
在收購Propeller電視臺的消息透露之前,葉茂西這個北京溫商的知名度限于小范圍。他1960年3月2日出生于浙江溫州,高中畢業后參軍,1980年代末只身赴京下海經商,一開始從事印刷廣告業務,1994年創立西京廣告有限公司,一直發展至今日他擔任董事長兼總經理的西京集團。西京集團業務十分廣泛,包括礦產、地產、制造業、廣告印刷、旅游和國際貿易等20多個項目。葉茂西是北京浙江企業商會常務副會長,中國絲網印刷協會理事長,北京溫州企業商會會長,還擔任北京朝陽區政協委員。從個人資產來說,葉茂西在25萬長住北京的溫州人中排名并不靠前,但他很有影響力,在北方浙商中有較高威望。
和葉茂西在國內的知名度相比,螺旋槳電視臺在英國當地更是名不見經傳。這家電視臺誕生于英國林肯郡的格林姆斯比(Grimsby)。這座人口16萬的港口小鎮在上世紀90年代中葉創立了格林姆斯比高等教育學院,并在校內設立了格林姆斯比學院資本有限公司,主要購買學院所需各類教學設備后再出租給學院。2003年12月,公司改名為“印象頻道有限公司”,增加了電影、電視和電臺節目制作。公司董事長一直由格林姆斯比學院院長丹尼爾·汗(DanielKhan)教授兼任。
格林姆斯比學院目前是英國東海岸最大的學院,在校人數2.3萬人,員工1400多人,但是學院下屬的這家采購租賃公司卻一直沒有賺錢。2005年,英國中部的約克郡政府為擴大當地文化交流,和英國教育部培訓中心以及高等教育投資委員會聯合撥款520萬英鎊設立一個數碼電視制作發展項目。
這個項目面向全球招標,格林姆斯比學院中標,印象頻道有限公司改名為螺旋槳電視有限公司(Propeller TV Ltd),具體執行操作這個項目。節目通過英國天空電視(SkyTV)195頻道播出,以短片為主,主要是教育宣傳為題材,英語播送。作為歐洲第一個100%放映全新的原創節目的數字衛星電視頻道,螺旋槳電視臺在去年11月于意大利威尼斯獲得“全歐最佳衛視電影頻道”獎項。

雖然天空電視在歐洲45個國家落地,擁有850萬用戶,但“螺旋槳”的電視節目從編劇、攝影、燈光到音響都屬二三流,因而收視率不高。自2006年2月開播以來,螺旋槳電視臺一直處于虧損,2007年財年虧損近15萬英鎊,而2008財年虧損高達36萬英鎊。2008年中開始的金融危機使得螺旋槳電視公司雪上加霜,連一直以來支持格林姆斯比學院數碼教育的索尼公司也停止了贊助。2008年末,格林姆斯比學院在接待中國湖南衛視訪問團時曾考慮與其合作,但由于湖南衛視屬于國有性質,審批環節較多,最終沒能有任何實質性進展。
螺旋槳電視臺的命運最終因格林姆斯比學院的一名中國學生而改變。今年1月,溫家寶總理展開對歐洲四國的“信心之旅”,多次隨政府經貿代表團出訪的葉茂西也是隨團的100名中國工商代表之一。在完成出訪安排的日程后,葉茂西2月4日去了格林姆斯比學院——他的兒子葉臻臻就在那里學習工商管理。葉茂西無意間聽到學院有意招商引資的消息,表示了極大興趣。
葉茂西稱自己一直希望激發歐洲人對中國的關注,喚起歐洲華人對祖國的依戀。電視臺無疑是一個極佳的渠道和平臺。回到北京后,葉茂西召集西京集團相關人士進行可行性分析,他還前往自己長期贊助的中國傳媒大學聽取專家意見。今年3月開始,葉茂西多次到螺旋槳電視公司與英方談判。他希望全資購買,而不是對方要求的注資入股。雙方最終在5月敲定這筆買賣。
葉茂西和兒子葉臻臻分別于5月15日和18日出任螺旋槳公司董事,7月1日雙方完成交接,原有公司員工大多保留。葉臻臻目前出任董事長,葉茂西聘請了中國中央電視臺原編導劉克瑞出任總經理。按照協議,葉茂西不負責螺旋槳公司以前的債務。外界估計,葉茂西購買“螺旋槳”的金額不超過30萬英鎊。
海外文化牌
葉茂西不是第一個投資海外電視臺的中國人。3年前,溫商王偉勝買下阿聯酋一家國有電視臺,將其改名為“亞洲商務衛視”,于2006年8月1日通過尼羅河衛星向中東、北非和南歐地區播出。此外,由一批旅法溫州籍華僑華人和一位柬埔寨籍僑領共同籌辦的歐洲華語廣播電臺,也計劃于明年春節前正式開播。
對此,溫州中小企業促進會會長周德文表示:“以前,溫州商人投資海外,以‘小打小鬧的小商品貿易居多。與社會文化接觸較少,也談不上融入當地的主流社會。這幾年,隨著生意越做越大,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參與國外的文化事業。這些舉動不僅使溫州商人在當地人印象中‘得分,同時也能夠間接幫助溫州產品進入海外市場,是海外拓展的難得機會。”
如今的溫州人和上世紀80年代瘋狂在美投資的日本人不同。20多年前日本四處購買像克萊斯勒大樓、洛克菲勒中心、加州圓石灘高爾夫球場這樣的“炫耀資產”,當時美國人曾憂心忡忡“美國正在變成日本的第四十一個縣”,但日本人囫圇吞棗式的收購,反而為美國經濟重振提供了大量的資金援助,而日本經濟則陷入了長期蕭條。1989年索尼買下美國文化象征的哥倫比亞影片公司,2005年又買下米高梅,讓美國人很不爽,哥倫比亞和米高梅也一直沒有重振昔日雄風。
而中國經濟30年來的快速發展讓中國企業積累了大量資本,當投資境外可以獲得更低成本和更高利潤時,這些資本自然會流向境外。柏克萊加大榮譽退休教授王靈智說,在全球金融危機的環境下,許多國家正面臨嚴重資金缺乏的困境,形成了對外來資本的高度需求,為中國企業赴海外投資收購帶來機會,中國在國外大舉進行并購的趨勢不可免,而且對世界市場是有益的。
和當年的日本人相比,如今的溫州人剛剛踏上海外文化征途,他們要面對的困難更加艱巨。中國人民大學輿論研究所所長喻國明并不看好溫商投資海外媒體的文化價值輸出作用。中央馬上要出臺一系列“構建中國國際文化傳播力”的舉措,他認為溫州民間資本投資媒體,試圖將其作為一個表達意識形態的文化窗口,“主要是瞄準了其中的商機,溫州商人對于海外媒體的興趣,主要還是希望通過海外媒體的運作,發展其企業或者產品在國外的影響力和需求”。
葉茂西沒有任何做電視的經驗,他的西京集團至多接觸過廣告設計。正如亞洲商務衛視的總裁高度所說,運營媒體絕非管理一家普通的企業,未來的不確定因素顯而易見。螺旋槳如果要從英國小眾電視臺轉型為介紹中國的雙語電視臺,葉茂西需要大量的新節目。
王偉勝在收購阿聯酋電視臺之前也沒有任何傳媒經驗。他將節目內容方面的全部事務,委托給了一個專業的管理團隊,自己對內容并不干涉。亞洲商務衛視每天自己制作的節目約為1小時,其余則來自合作媒體的提供和共享。而這些,都依賴于所聘請的媒體專業人士的業內關系。
葉茂西的助理馬紅霞表示:“收購后的螺旋槳電視臺在尊重當地受眾收視習慣的前提下,以英中兩國語言,播放中國經濟、文化、歷史、旅游節目。”但“螺旋槳”節目在收費電視頻道播放,收視率無法與落地到戶的公共電視頻道相提并論,受眾十分有限,葉茂西借助這個小眾頻道“推廣溫州”、弘揚中國文化,似乎有些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