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國慶

有超強的吃苦精神,有熾烈的愛國熱情,有謙卑的學習態度,有“走出去”的開明思想,朝鮮足球的“崛起”并非偶然。
就在朝鮮宣布發射“光明星二號”衛星之際,朝鮮男足率先“騰空”,一度在世界杯預選賽亞洲區十強賽B組位居頭名(小組前兩名出線),盡管在最近一場有爭議的比賽中失利后排在第二位,但只要打好后面的比賽,仍將躋身世界杯決賽圈。
對很多球迷來說,朝鮮男足是一支神秘之師,它對中國足球又有何啟示呢?
專門配備政委
在打得如火如荼的世界杯預選賽亞洲區十強賽上,朝鮮足球隊出色的表現艷驚亞洲。很多人都非常好奇,舉國體制下的朝鮮男足是如何重返亞洲一流強隊行列的?
在采訪中,記者了解到,朝鮮體育界與朝鮮的工礦企業、商業企業一樣,實行的也是舉國體制,朝鮮足球是在舉國體制下取得成功的典型案例。朝鮮男足采用軍訓方式管理,參加專業性質的頂級聯賽的球隊都被稱之為一級隊。所謂軍管制度,指的是“政委”制度。在軍隊的一級隊中,除了主教練,球隊還專門配備一名政委。這名政委,賽前講解,賽后總結,他幾乎管著球員除了技戰術訓練外的一切內容,包括平時幾點起床幾點吃飯,幾點鐘到體育場,幾點鐘換完裝備,幾分鐘洗完澡。朝鮮球員嚴格恪守著這些作息制度。
2009年初,朝鮮男足來中國集訓時,主帥金正勛曾透露一些朝鮮足球的情況。朝鮮有一支赫赫有名的球隊,那就是人民軍425隊,這支球隊在朝鮮國內參加的是人民軍內部聯賽,多年來一直是冠軍,由于軍隊聯賽的水平普遍高于地方聯賽,基本代表了朝鮮足球目前的最高水平。朝鮮足壇內部一直有這樣一種說法,組成一支實力最強大的朝鮮國家隊,來自地方的球員只占三分之一,來自軍隊的球員占三分之二,而來自軍隊的球員至少有一半來自425隊,由此可看出這支球隊在朝鮮足壇的威望、地位。
目前,朝鮮地方足球隊的體制還屬于專業隊性質,類似于咱們國內當初“省隊”形式的球隊有平壤隊、咸鏡北道隊等球隊。國內的聯賽分為三級,最高級別的是“一級隊聯賽”,受經濟和交通等方面的制約,各級聯賽還實行賽會制,整個聯賽沒有商業贊助,沒有外教、外援等一切形式的對外交流。在這種情況下,軍隊足球隊的優勢就更加凸顯,與地方隊相比,軍隊足球隊的隊員在個人待遇、生活配給、裝備提供等多方面都要優越很多。
對于朝鮮足球的了解,我們更多的是從到中國踢球的朝鮮隊員那里了解到的。近15年,中朝足球界之間的交流逐漸增多,朝鮮球員加盟中國俱樂部的熱情越來越高,從吉林、遼寧、沈陽,一直到成都。在亞足聯還未出臺外援4+1條款之前,中國俱樂部已經開始廣泛使用朝鮮球員。中國俱樂部使用朝鮮球員作為外援的主要原因是朝鮮球員身價不高,作風頑強,好管理。這些朝鮮球員到中國后,從未在訓練場上遲到過,更沒有喝酒泡吧等習慣,雖然朝鮮球員在朝鮮國內不能算職業球員,但他們卻擁有堪與歐洲職業球員相媲美的職業素養。
中國足協一位曾多次率青少年隊伍赴朝交流比賽的官員透露:“朝鮮隊無論男女足,他們的意志力和精神力,是我們國內球員難以企及的。我去過朝鮮,那里的生活條件根本沒法與我們比,但在艱苦環境下,人家就是能吃苦,反映到比賽中,就是比你更能跑!尤其是疲倦時,更能體現出這種韌勁。”
曾率領遼寧足球隊創造十連冠偉業的“東北大帥”李應發告訴記者,林虎、李光哲是中國最早的朝鮮外援,他們1994年正式加盟吉林敖東,表現出色,場上非常頑強,至今很多東北球迷還記得他們的名字,后來韓國公司贊助敖東隊后,引進了兩名韓國外援,兩人被迫中途回國;兩年后,遼寧足球隊一口氣引進了韓成浩、玄永哲、姜順日、韓成浩4名朝鮮球員,事實證明,他們的確既“經濟”又實用,遼足當年從甲B重返甲A聯賽,朝鮮球員功不可沒。玄永哲和姜順日后來代表朝鮮參加了1998年亞運會。“朝鮮隊員給我的印象太深了,直到今天我還是很欣賞他們那種永不放棄、頑強拼搏的精神,或許這也正是我們最缺乏的!”李應發對他們贊口不絕。
目前,中國足球史上最成功的朝鮮外援當數卓永斌、李昌河、趙仁哲三人。1997年沈陽海獅引進這套“三駕馬車”,三人均是朝鮮國腳。趙李二人在甲B一共打進19球,助沈陽隊當年沖上甲A。海獅老總章健與沈陽市足協官員到朝鮮登門道謝,送給對方一輛面包車和價值10萬元的大米。
神秘的實力
凡與朝鮮足球隊有過接觸的圈里人,對他們感觸最深的幾乎都是訓練有素和整齊劃一,比如訓練開始前、結束后,朝鮮的隊員都習慣集體向教練致意;平時訓練和比賽,嚴格遵守統一的時間表,遲到幾乎是不可能發生的事;隊內的食品、裝備即使很充足,隊員們也習慣了等待領隊、教練的配發……前不久,一位中超教練與記者談及朝鮮足球時,他深有感慨:“如果國內球員能夠從朝鮮隊那里學一些艱苦奮斗的精神和訓練有素的素質,就算有所收獲。如果,我們能像朝鮮隊員那么玩命訓練、團結一致,中國足球怎么會淪落到現在這個熊樣?”

朝鮮足球最輝煌的一頁寫在1966年,那一年朝鮮隊打進了世界杯八強,并借著這次飛躍式的成績,在后來很長一段時間里始終處于亞洲前列。上世紀90年代后,由于種種原因,朝鮮足球逐漸退出競爭的舞臺,甚至缺席了多次亞洲乃至世界的重大賽事,直至1998年曼谷亞運會才“復出”。
雖然從硬條件上看,朝鮮國內的聯賽比較簡陋,比如場地根本無法一定要求鋪設草皮;球員們的比賽訓練裝備也不是任何世界知名品牌;大運動量消耗下,運動員也不過是溫飽而已,還談不到更高層次的營養、康復……但是“足球熱”在朝鮮國內還是很普遍的。朝鮮國內的小學、中學、大學幾乎每所學校都有自己的足球隊,相互之間的比賽很頻繁,包括很多企業,也把踢足球作為豐富業余生活、擴展和其他企業間交流的重要手段。
除了這些足球基礎外,從整體上看,朝鮮高層領導對足球是十分重視的,這不僅體現在每逢國內高等級賽事,經常有領導到現場觀戰,還體現在每逢國家隊到國外參賽,高層領導都會特別關注備戰情況,或者責成相關部門在待遇、配給上給予照顧。2008年11月2日,朝鮮中央通訊社發表了這樣一篇配圖新聞,金正日同志觀看了一場人民軍的足球賽,在此之前朝中社還報道了金正日觀看了一場金日成大學和平壤鐵路大學之間的足球賽。由此可見,朝鮮國家領導人對足球的重視。
2006年9月,朝鮮女足國青隊歷史性地獲得了世青賽冠軍,朝鮮全國為之歡欣鼓舞。朝鮮主流媒體、勞動黨中央機關報《勞動新聞》在頭版報道了朝鮮女足奪冠的消息,介紹了女足勝利的“秘訣”。文章稱,朝鮮女足首次參加女足世青賽就以全勝戰績(進18球僅失1球)奪冠,“創造了一個足球神話”,淋漓盡致地顯示了朝鮮足球“神秘的實力”。這“也是亞洲球隊在世界大賽上獲得的第一個冠軍,顯示了亞洲足球發展的水平”。
該報還透露一個鮮為人知的故事:朝鮮女足出征前,隊員們來到安放著已故國家主席金日成遺體的平壤錦繡山紀念宮,每人都撮起一把泥土放進一個小口袋里。她們帶著這袋泥土,懷著“為祖國而戰”的信念踏上征程。比賽期間,朝鮮最高領導人金正日給予的關懷更使年輕的女足隊員“發誓要戰斗到底,直至勝利”。
在2007年女足世界杯期間,朝鮮女足的表現至今讓人難忘,她們的拼搏精神甚至令當時世界排名第一的美國女足也驚訝不已。當時,美國女足隊員實力強勁,身材高大,技術細膩,經驗豐富,幾乎具備了所有足球運動員所應具備的素質,實力明顯在朝鮮隊之上。可是,朝鮮女足卻以不可思議的表現打亂了對手節奏,從比賽哨響那一刻起,朝鮮女足隊員在場上玩命地跑,雖然身材上處于劣勢,可她們毫無畏懼積極地拼搶。每當美國隊員拿球后,馬上就會遭遇至少兩個朝鮮隊員前后夾擊。整場比賽,美國人根本就跟不上節奏。當時,連評論員都被驚呆了:按理說下半場朝鮮隊的體力應該下降啊,怎么反倒是美國隊員跟不上趟了?原來,她們是在拼命啊!
當時記者在現場用數碼攝像機拍下一段感人的畫面:有時,朝鮮隊員身體實在吃不消了,一下子就兩三個人同時抽筋兒,可抽筋兒完了,起來還那么跑,不要命地跑,全場觀眾看得目瞪口呆啊!當朝鮮隊扳平比分時,全隊那種狂喜的表情,那種毫無顧忌的內心釋放,實在讓人震撼。此刻,全場觀眾也被她們的精神感染了,全體起立把最熱烈的掌聲送給她們,賽后一位球迷說出了無數人的心里話:雖然那些朝鮮女足隊員算不上是美女,但她們的身上卻有著另一種攝人心魄的美麗!
開明的體委
本賽季,在成都謝菲聯效力的梁明日前不久曾向記者透露:“在朝鮮,訓練之余,主要就是看電視和學習。雖然不能看到直播比賽,但是朝鮮足協很注意加強與外界的交流和溝通。”
去年馬明宇和謝菲聯俱樂部的顧問道恩一起去朝鮮425足球俱樂部參觀,道恩在朝鮮期間曾經給425隊的教練員上過一堂戰術課,這堂課對那些教練的觸動很大。“他們希望道恩能經常過去,給他們多講一些現代足球的戰術課”,馬明宇回憶說。今年,因為梁明日和全松林加盟中甲沈陽東進隊在中國效力,425隊派出了教練員跟隨這兩名隊員,也算來學習。“我們基本都打442陣型,后防線平行站位。如果說水平,425隊的后衛線(朝鮮隊主力后防線)感覺要比申花隊好。”梁明日打過幾場中超比賽,對中國的足球已經有直觀感覺,“中國教練在訓練和比賽中的要求跟國內區別不大。”這些事例都讓我們不難發現,朝鮮足球人是多么刻苦、謙虛、好學,相比之下中國足球真是無地自容。
在采訪梁明日時,記者能感覺到,在朝鮮踢球是一個非常好的職業。因為與其他職業相比,踢球似乎輕松一些,既不需要去工廠工作,還有按照定量的伙食供應。除了與普通人相比有比較豐厚的伙食外,朝鮮球員還可以領到更豐富的衣物,因為他們是國家體制下的球員。
另據韓國媒報道,朝鮮球員是允許使用手機的,在朝鮮,手機還算是一個奢侈的物品。當然,球員的手機不是在手機專賣店里買的,而是單位發的。朝鮮的伙食供應的確不夠豐富,但如果說球員吃不飽那也不太可能。至少在一級聯賽球隊的球員中,伙食還是有保障的,朝鮮的蔬菜很豐富,肉類食品稍顯緊張,但雞蛋是有供應的,中午泡菜是必不可少的。在朝鮮球員的飯廳中往往還可以看到產地標為哈爾濱的某某“啤酒”,但那啤酒只是擺設,球員是不能喝的。
朝鮮隊有一次來海南集訓,朝鮮足協副秘書長金正式說,朝鮮沒有球員有私家車,這是肯定的,即使如鄭大世,他能夠在J聯賽拿到高薪,回國以后他也買不到汽車,因為朝鮮至今還有燒煤的公共汽車,汽車在朝鮮是個身份的象征。像鄭大世都無法開汽車,那普通球員是更不用想了。不過他們有時可以享受免費乘坐平壤地鐵和無軌電車的待遇,而普通人乘坐平壤地鐵需花5朝元。
此前,很多人認為朝鮮足球是“閉門造車”,實際上這絕對是一個誤會。
朝鮮體委有一點非常出色,不論是哪個國家的聯賽球隊看中朝鮮球員,朝鮮體委絕不阻擋,絕對是歡送球員前往J聯賽或者中超去踢球。這與中國聯賽形成鮮明的對比,一旦有國外俱樂部看中中超某支俱樂部的球員,這俱樂部想到的第一個字就是錢。而朝鮮體委則認為,球員出國踢球對他自己和朝鮮足球都有好處,這種開放的心態還有一個原因,朝鮮體委認為球員們政治過硬,他們不論到哪里踢球,根都在朝鮮。
據統計,朝鮮隊的留洋球員人數甚至比中國隊還多。在這次世界預選賽朝鮮隊首發陣容中,12號鄭大世是效力于日本川崎的前鋒,是上賽季J聯賽射手榜第三名;10號洪映早在2007年奔赴塞爾維亞甲級聯賽貝贊尼亞隊踢球,去年夏天轉會至俄羅斯羅斯托夫隊;9號安英學去年在K聯賽冠軍水原三星效力,之前曾闖蕩J聯賽多年。替補席上的15號金勇俊則更為中國球迷所熟悉,上賽季他曾效力于成都謝菲聯,離開成都后,他以30萬美元的身價加盟烏茲別克斯坦聯賽。此外,俄超還有兩名朝鮮球員,包括2005年亞洲最佳新人崔敏鎬……
有超強的吃苦精神,有熾烈的愛國熱情,有謙卑的學習態度,有“走出去”的開明思想,朝鮮足球的“崛起”并非偶然。
中國足球該好好反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