愷 蒂

你有采訪的自由,人家有不接受采訪的自由。不要說外國記者了,就是中國記者,要讓別人接受采訪,有時也得費一番口舌。
一位好朋友的工作是接待外國紀錄片劇組,幫他們打前站尋找采訪對象,落實拍攝地點,幫他們做翻譯做采訪。常聽他講每次拍攝中的花絮趣事,看他凈挑自己想去的地方去采景,很讓人羨慕。但也常聽他嘆苦經,因為他要管這劇組的吃喝拉撒,時不時劇組中會出現一兩個難弄的怪人。現在最讓他煩惱的,是外國記者在中國的采訪自由。過去,外國記者在中國不能隨意采訪,到哪里都得有個接待單位陪著,那時,一切都很簡單,接待單位隸屬廣電部央視外宣外辦或其他傳媒單位,他們能打點官方的一切。而且,大家都是一起工作許多年的老朋友,也沒人打官腔說官話,雖說要陪同,但是采訪的自由空間還是不少。
現在,外國劇組突然都人人手持一柄上方寶劍,這就是國務院去年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國常駐新聞機構和外國記者采訪條例》,這個條例的前身是奧運會前頒發的試行文件,行內人都稱之為477文件,文件放寬了外國記者采訪的政策,最讓外國記者歡欣鼓舞的一條是:“外國記者在華采訪,只需征得被采訪單位和個人的同意。”不再需要接待單位,不再需要批文,不再需要有人陪同。所以,477文件剛剛出臺時,外國記者就摩拳擦掌:在中國采訪,自由了!于是,每一個來的劇組都要斬釘截鐵地對我的朋友說:“請你幫我們安排去這里那里,但是我們不要官方的接待單位!”
然而,老外們卻想不到:自由,想得美!你有采訪的自由,人家有不接受采訪的自由。不要說外國記者了,就是中國記者,要讓別人接受采訪,有時也得費一番口舌。記者作為無冕之王的時代可能已經過去了,要去采訪,更何況是要去拍攝,都是求人的活。過去,還有外宣外辦的紅頭文件可以依賴,還可以請在官方接待單位里工作的朋友先一個電話去打個招呼,現在,單憑自己苦口婆心,人家可真不情愿接受一群老外的拍攝。活得好好的,干嗎惹麻煩?朋友把上方寶劍中央文件用硬塑紙裝裱得明晃晃亮晶晶,到每一處先呈上“寶劍”,在提任何要求之前,先花上半個小時一個小時解釋中央政策。對方還是要說:先去和我們領導打聲招呼吧,領導安排下來了,我們這里也好辦了,我們也就放心了。
可不,最近的這個劇組,點名想去采訪紹興的江龍印染。江龍印染去年10月高調倒閉,老板陶壽龍出走,成了全世界的新聞關注點。半年之后,江龍到底怎么樣,大家都希望知道。朋友很敬業,打了無數個電話根本打不通,就親自去了紹興。租了輛車來到濱江工業區,看到江龍的一部分招牌已經被新公司的替換。朋友忽悠門衛說他是江龍的老客戶,要去見新老總,門衛看看朋友的塊頭打扮,確實像印染廠的老客戶,所以就很客氣地告訴他,新老總就在里面,姓勞,勞動的勞,并說:“你自己上去吧,二樓,廠里以前欠的電話費還沒有還清呢,新電話還根本沒有接通。”上了二樓,順著阿姨剛剛拖干凈的那一溜地板,就到了一間辦公室,辦公室里坐滿了人,全在抽煙,朋友進門問哪位是勞總,大家都舉手指著中間那張桌子和桌子后面坐著一個埋頭讀文件的人,旁邊有一位問朋友:“你也是來要債的?”朋友笑:“不是,我是來采訪的。”一聽到“采訪”這二字,桌后的人就馬上抬起頭來:“采訪,我們不接受記者采訪,你看看,你看看,我這一屋子的事情要解決,哪里有時間接受采訪!”
麻煩事還不只是尋找采訪人,還有器材入關時所需要的押金,外交部網站外國記者新聞中心明文規定,沒有官方接待單位的外國記者的采訪拍攝器材,必須在入關時支付一定的押金,其金額要相當于所有器材總價值的百分之三十。朋友看看劇組發來的器材清單,押金就得交上二十來萬,而且,海關只接受中國公司的支票或現金。然而,哪個劇組能在早上5點多鐘下飛機后,還沒能出得海關呢,就籌集二十萬元的人民幣現金或是搞定了一張中國公司的支票?沒辦法,朋友只能自己從銀行里取出二十萬,帶著去接機。海關連個點鈔機都沒有,點清這點錢就花了將近一個小時!于是,朋友就更加想念有官方接待單位的日子,入關只需一紙擔保函,多省力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