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 檀

中美兩國如果不能在新技術與經濟結構上尋求新突破,寬松的貨幣政策將成為全球經濟的絞架。
美國東部時間7月27日至28日,首輪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在華盛頓舉行。與此前的戰略經濟對話不同,此次對話著重在戰略與經濟兩個層面。作為應對此次金融危機的目前的貨幣體系與未來的碳貨幣等可能的貨幣形式,將納入雙方討論的議題。
美國赤字高企給中國的財富安全帶來嚴重威脅。美國財政部最近公布的數據顯示,在2009財年(2008年10月至2009年9月)的前9個月,美國聯邦財政赤字首次突破1萬億美元,為上一財年同期的3倍多,創歷年同期最高紀錄。據奧巴馬政府預計,聯邦財政赤字到今年年底將達到1.84萬億美元。
也許是為了營造樂觀氣氛,在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之前,7月16日,美國財政部公布的國際資本流動報告(TIC)顯示,今年5月中國增持美國國債380億美元,持有總量首次超過8000億,達到8015億美元,繼續居各國之首。最近三年里,中國持有的美國政府票據和債券翻了一番以上,4月份達到7635億美元,占當時外匯儲備總額的38%。
雖然短期內美元指數有略微企穩的跡象,但那是為了顯示美元的強勢地位,吸引更多的美國國債購買者。從長期來看,美元只有貶值一條路,并且貶值的速度會遠遠高于以往的速度,這樣美國才能從11兆美元債務的縫隙間透一口氣,才能在新技術提高生產率、金融生產力恢復之前,將一些高端制造業回流到美國國內,解決美國歷年最高的失業率。
對于中國而言,被兩重繩索捆綁:一是業已購買的巨額美國國債和票據,如果不支撐美元,中國將成為美元貶值的最大受害者;二是人民幣不能升值,否則中國的出口外向型經濟一朝坍塌,將導致中國內部經濟鏈條的徹底崩潰。因此,我們看到如下場面,中國一方面擔心美債的安全性,另一方面不得不購買大量的美債以支撐美債的價格;中國一方面擔憂美國的定量寬松的貨幣政策,另一方面不得不在國內實行寬松的貨幣政策,以免人民幣匯率對美元急劇上漲,影響國內的外向型企業,外在的表現就是中美兩國寬松貨幣政策大比拼。
中美兩國的貨幣政策與經濟政策都在狹小的溝壑中徘徊,兩國如果不能在新技術與經濟結構上尋求新突破,寬松的貨幣政策將成為全球經濟的絞架。目前的貨幣貶值態勢是溫水煮青蛙,最終會讓中國外匯儲備成為美國經濟復蘇過程中的盤中餐。
中國目前已經有超出2萬億美元的外匯儲備,2萬億美元絕不是個小數目,相當于紐約市、洛杉磯和波士頓所有土地和房產的價值;相當于道瓊斯工業股票平均價格指數成分股6月底時總市值的73%;相當標準普爾500指數成分股6月底時總市值的25%。問題在于,外部環境決定了中國不可能用2萬億美元購買美國的核心資產,購買美國的土地,而中國在購買資源的過程中也遭遇到極大的摩擦,到7月28日為止,中國與三大鐵礦石巨頭的艱難談判尚未達成任何協議,由于全球貨幣發行量大增,鐵礦石價格大漲,中國鋼鐵行業處于更加不利的環境之中。
中美兩國的首輪戰略與經濟對話,劃清各自的責任底線十分重要,只有如此,才能改變目前的投機態勢,從全球經濟、兩國經濟發展的大局出發,進行貨幣政策規劃。
就經濟而言,博弈與利益是永恒的,作為博弈中的弱勢一方,中國有必要作出全球貨幣體系與人民幣發行機制的明確規劃,堅定不移地向有利于提升金融生產力的方向發展。對于中國和日本這樣的制造大國而言,有信用的全球結算貨幣替代美元有利于自身利益,應不斷進行國際訴求,以表明自己的立場。同時,應該允許更多的國內專業投資者投資海外市場,形成群雄爭霸的局面,為未來人民幣成為投資貨幣,避免中國外匯儲備貶值打下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