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潤翰
在亞特蘭大奧運會上的男子馬拉松比賽中,跑在最后一名的是來自阿富汗的高中生。他顯然不是同場競技者的對手,可他還是一步步地跟上,成了賽場上受人關注的人物。他對著記者遞過來的話筒說:“我的目的不在于拿第一或第二,而只是為了能在亞特蘭大參賽。我在途中從沒想過放棄,我只是想讓世人知道,我們也在努力地活著!”
這場比賽的金牌得主是誰我忘了,但這個執著的中學生讓我深深折服。因為我知道,在阿富汗,無休無止的戰亂折磨著人們,以致讓外人懷疑他們生活下去還有什么奔頭。可就在這樣的環境里,這個中學生在富得流油的美國亞特蘭大向所有世人宣布:“我們也在努力地活著!”雖說他無緣登上冠軍的寶座,但他把自己所能擁有的那份生活演繹到了極致,贏得了人們的敬意。
他平實的話語里,蘊涵著值得我們深思的哲理。
我們總是把拿破侖的那句“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一個好士兵”作為放之四海而皆準的名言。的確,這個信條在一定情況下對人是起著鼓舞作用的,可是能成為將軍或名人名家的畢竟只是鳳毛麟角。更多的人因為自身的原因或客觀環境的因素只能平凡地生活著。
有一種人生,精彩之處恰恰是不為“金牌”而執著地奔跑,就像那位名不見經傳的中學生一樣。如果我們在生活中的確“技不如人”,那么我們至少可以做到:不論在哪種生存環境下,都“努力地活著”,使自己的生命力得到最大程度的張揚。那么在跑到人生終點時,即使我們沒有摘到“金牌”和桂冠,我們的生命同樣會獲得一份豐盈與無憾。
(選自《青年文摘》,有刪改)
美文點讀
本文是一事一議的議論文。從亞特蘭大奧運會馬拉松比賽的一名高中生寫起,引出論題:人生不在乎拿金牌,拼搏的人生更精彩。采用正反對比論證的方式:正面引用阿富汗中學生的例子證明生活中有很多人不為金牌只為目標努力拼搏,反面從拿破侖的話入手,指出成為將軍或名人名家的畢竟鳳毛麟角。結尾總結全文,升華主旨。行文思路清晰,結構嚴謹。閱讀思考
1.文章以阿富汗中學生的例子開頭,有什么作用?
2.本文主要采用了什么論證方法?試結合文章分析其表達效果。
3.結合生活實際,談談你對“我們也在努力地活著!”這句話的理解。
【杜 波/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