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勇 田建保 劉朝紅 武彥霞
山西省左權縣粟城鄉粟城村于2003年11月沖旬從山西省農業科學院果樹研究所引入金薄香2號核桃新品種900株試栽,株行距3米×5米,定植0.13公頃。經觀察,成活率為98.5%,生長勢良好,定植第2年11%植株開花,第3年有65%的植株開花結果,2007年全部開花結果,2008年進入初盛果期。現將其引種表現及關鍵栽培技術總結如下:
1引種試驗地概況
試驗地為背風向陽、土層較為深厚的坡地,海拔為1200米,年均溫9.0℃,極端最低溫為-22℃,無霜期155天,平均晝夜溫差13.6,年降雨量為400-700毫米,土壤pH值7.5,無污染。
2引種表現情況
2.1植物學特征
一年生枝條呈綠褐色,二年生枝條灰綠色;皮孔較稀,灰白色,形狀不規則;枝條有光澤,結果枝上花芽較多;葉呈淺綠色。無褶縮,葉緣無鋸齒;葉片平展,葉脈明顯;一年生枝上有6-13個芽,輪生,葉芽長圓形,著生于葉腋間;休眠芽著生于枝條中、下部;雌花芽半圓形,飽滿,著生于枝條頂端葉腋間;雄花芽呈長圓錐形,瘦小,著生于葉腋間。
2.2生物學特性
4年生樹干性較弱,層性明顯,樹形自然生長,主枝3-5個,骨干枝分枝角度60°-80°;5年生側枝長1.5-2米,有少量徒長枝,樹勢長勢較強,短果枝約占75%-80%,中果枝約占10%-15%,長果枝約占5%,全樹結果部位比較均勻,結果枝以單果為主。幼樹生長較旺,樹姿直立,芽具早熟性,樹冠中、下部部分枝能抽生二次枝。
2.3堅果主要經濟性狀
金薄香2號核桃果實圓形,縫合線淺平,縱徑3.78厘米,橫徑3.95厘米,側徑3.61厘米,果形指數1.09,平均單果重12.3克,仁重7.6克,殼厚1.0毫米,出仁率61.7%,易取出整仁及半仁,果仁顏色較深,肉乳白,肉質酥脆,余味香,品質上等。但堅果主要經濟性狀與母樹比較存在差異(表1),這是由于引種試驗地區的自然栽培條件和管理水平的影響。
2.4物候期
該品種在晉中地區3月下旬開始萌芽,4月上中旬雄花開花,展葉,4月中旬新梢開始生長,6月中、下旬為果實硬核期,7月初至8月上旬脂肪形成,9月上旬果實成熟,10月下旬開始落葉,全年生長期為200-220天。
2.5適應性和抗逆性
該品種在引種試驗地表現出較強的抗逆性。在第3年樹沒有進行越冬處理,95%的樹沒有表現出抽條現象,表現抗寒能力很強;該品種核桃表現出較強的抗旱性,在年降水量300-400毫米沒有人工灌溉條件下的山區,仍能正常生長。但堅果較小。

3關鍵栽培技術
3.1園址的選擇
在定植時,以選擇背風向陽、土壤肥沃、有灌溉條件、排水良好、氣候濕潤的丘陵山地和平地進行定植為宜,以利于早期豐產。
3.2栽植密度、授粉樹配置
金薄香2號樹冠矮化,生長周期長,年生長量較大,樹枝角度較開張。在定植時,栽植密度以45株/667平方米為宜。最好3-4個品種。授粉品種主要有晉龍系列,金薄香系列,香鈴系列和中林系列。
3.3合理整形修剪
樹形最好選用開心形、主枝疏散分層、延遲開心形。
3.3.1修剪時期休眠期間,核桃有傷流現象,不宜進行修剪。修剪時期以秋季最適宜,即:采收果實到落葉完。如幼樹無果,可提前在8月下旬開始,以利于傷口在當年內提早愈合。
3.3.2整形該品種樹干性強,頂端優勢和層性明顯,樹形以主干疏層形或開心形為宜。主干疏層形整形方法為:干高一般控制在50-80厘米,定植當年不作任何修剪,只將主干扶直,并保護好頂芽,頂芽下部的5-6個芽將萌發為側枝。5-6月選分布均勻、生長旺的3-4個側枝為第l層主枝,其余新梢全部抹去。第2年按同樣的方法保留2-3個主枝(與第1層相距60-80厘米),培育笫2層主枝。第3年保留1-2個主枝(與第2層相距50-70厘米)作第3層主枝。1-4年生主枝不用修剪,可自然分生側枝。擴大樹冠。一般3-4年成形,成形時樹高3-5米。
核桃屬于同株異花樹種,雄花的形成需要消耗大量的營養物質,雄花開放時使用去雄劑疏除一部分雄花以減少能量消耗,或者人工進行去雄。
4病蟲害防治
危害核桃的病蟲害主要有核桃黑斑病、褐斑病、刺蛾、水青蛾、金龜子等,可采用人工與化學防治相結合的綜合防治措施。主要病害防治方法:(1)保持樹體健壯生長,增強抗病力;及時清除病果、病葉和剪除病梢,集中深埋或燒毀。(21發芽前、開花前后和6月中旬依次噴3-5波美度的石硫合劑、1:2:200倍波爾多液和5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500-800倍液。蟲害防治宜采用樹上防治與樹下防治相結合的方法:①晚秋或早春細致耕翻樹盤,消滅越冬蟲;秋季結合修剪鏟除蟲繭,摘除群集危害的蟲葉集中消滅。②幼蟲危害嚴重時,噴25%亞膠硫磷乳油600倍液或2.5%氨菊醋乳劑5000倍液。③成蟲羽化出土前可用50%辛硫磷乳劑200-300倍液樹下噴灑,然后淺鋤。④成蟲產卵期每10-15天向樹上噴灑速滅殺丁2000倍液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