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永興
荔枝別名:離枝、麗枝、丹枝,是熱帶水果,其營養價值高,每100克果肉中,含水分84克,碳水化合物14克,脂肪0.6克,蛋白質0.7克,維生素C 36毫克,核黃素0.04毫克,尼克酸0.4毫克。具有較高的食用與藥用價值。福建省永春縣地處南亞熱帶與中亞熱帶過渡區,荔枝園多為紅壤地,土壤有效態鋅、鉬及水溶態硼含量較高,而全鋅、活性錳及有效銅含量較低,缺乏鎂、鈣、硼、鋅等中微量元索較普遍,其它缺素現象也時有發生。
1缺氮
新梢未能及時抽出或生長量少。葉小、葉色黃化暗綠,葉緣微卷曲,新葉及老葉均易脫落,根少,生長差,根系小,樹勢弱。嚴重時葉尖和葉緣出現棕褐色,邊緣有枯斑,并向主脈擴展。
1.1發生原因
缺氮多發生在生長旺盛的夏季和嚴寒的冬季。引起缺氮的因素有①輕質砂土和有機質貧乏的土壤;②土壤理化性質不良,排水不暢,土溫低,有機質分解緩慢的土壤;③施用大量綠肥及新鮮秸稈等有機肥,容易引起微生物大量繁殖,新鮮秸稈等有機肥分解過程奪取土壤有效氮而引起暫時性缺氮。土壤全氮>0.07毫克/千克;速效氮含量為7-15毫克,千克,荔枝葉片含氮1.47%-2.20%。花穗后1-2周葉片含氮量1.5%-1.8%。
1.2矯治方法
當新生葉因缺氮出現黃色時。可用0.3%-0.5%尿素進行根外追肥矯正。為了能及時滿足對氮素營養的需要,在生長期內除1年3次土壤施肥外,還應根據生育情況進行多次根外追肥,大年樹多花時應比小年少花增加氮肥用量。
2缺鉀
葉片大小近似于正常,與正常時差異不大,色稍淡,葉尖灰白,枯焦,葉緣棕褐色,逐漸沿小葉邊緣向小葉基部擴展,邊緣彎曲有枯斑;抽梢后大量落葉,中脈兩旁有平行小枯斑。根系不發達。老葉尖葉,緣發黃或變褐、干枯直至燒焦狀,黃化向,脈間擴展呈褐斑點。荔枝葉鉀含量的適宜標準各地提出的葉片鉀索含量的適宜標準不盡一致。
2.1發生原因
土壤供鉀能力對荔枝鉀素營養需求具有最直接的影響。荔枝多分布于赤紅壤土帶,受成土母質和地理氣候的影響,土壤淋溶流失大,速效性鉀含量低,特別是丘陵山坡地土壤含鉀量更低。果農多偏重施用氮肥,忽視鉀肥的配合施用,導致始花期葉氮量偏高,葉鉀量偏低,氮鉀比例不當,樹體營養不協調,花穗抽生少,落花落果嚴重。荔枝葉片中的鉀素營養還受其他元素的制約。荔枝葉片中氮隨含量增加,鉀含量減少,鈣、鎂含量增加。土壤速效鉀40-60毫克/千克,荔枝花穗后1-2周葉片含鉀量0.7%-1.4%。年生長周期中荔枝葉鉀含量以10-12月份最高,6-7月份最低。含鉀0.95%-1.05%。謝花期葉片含鉀量<0.2%者基本不能坐果:含鉀0.2%-0.3%。坐果能力很差;凡坐果率較高的樹,其葉片含鉀量均>0.3%。
2.2矯治方法
增施有機肥和復合肥。實行配方施肥。施鉀能減少抽發冬梢。從而對開花有利。在生長期用噴施0.5%硫酸鉀數次,或冬季、初春每株根施硫酸鉀0.12-0.15千克。荔枝結果樹施鉀肥,一般分3次施用。即采果肥和花前肥鉀肥用量各占全年施鉀肥的25%;壯果肥占全年鉀肥用量的50%,在開花后至第2次生理落果前施入。
3缺鈣
葉片變小,沿小葉邊緣出現枯斑。造成葉邊緣彎曲,當新梢抽生后即大量落葉,中脈兩旁出現幾乎呈平行分布的細小枯斑,嚴重時枯斑增大,并連成斑塊,新梢生長后即落葉。根量明顯減少。根系生長不良,易引起裂果。
3.1發生原因
酸雨導致土壤酸化,提高土壤鋁離子濃度,抑制根系生長和對磷,鈣離子的吸收等。破壞土壤元素化學平衡。在酸性土壤中,鈣含量偏低;在溫暖多雨地區,土壤中鈣索易被淋溶而流失掉,致土壤中鈣素不足:土壤中過量施用硫酸銨、硝酸銨等氨態氮化肥,或土壤中鉀、鎂、鋅、硼元素含量多,在干旱時造成元素不均衡,易誘發缺鈣。由于酸性土、砂質土和鹽堿土的交換性鈉。長期施用硫酸銨和其它酸性肥料可造成缺鈣。南方偏酸性紅壤土鋁的毒害作用,會抑制作物對鈣與磷的吸收,容易產生缺鈣癥。南方淋溶的強酸性低鹽基土壤易缺鈣。一般認為。在土壤交換性鈣的含量150-1000毫克/千克。荔枝花穗后1-2周葉片含鈣量0.3%-1.0%缺鈣。
3.2矯治方法
合理施肥,多施有機肥料,少施含氮和鉀的酸性化肥:一般酸性土壤667平方米施用50-100千克的石灰來調節土壤酸度。或在剛出現癥狀時對新葉期樹冠上噴施0.3%磷酸氫鈣或硝酸鈣溶液。
4缺鎂
首先從下部葉片開始。葉片小,脈間失綠,葉片中脈兩邊出現近似平行的細小枯斑。老葉脈間有褪綠黃化斑點,后擴到葉緣,病斑呈黃褐色,葉片脫落,嚴重時,斑點擴大,連成斑塊。每次新梢生長都有落葉現象,根系不發達,花和果實發育不良。往往是葉肉變黃而葉脈仍保持綠色,這是與缺氮癥的主要區別。嚴重缺鎂時可引起葉片的早衰與脫落。
4.1發生原因
常見于酸性土壤,土壤鎂濃度低。植物吸收量少,易出現缺鎂癥:陽離子間的競爭效應,也會對鎂的吸收產生相當嚴重的影響。如鉀離子、鈣離子、氨離子、氯離子對鎂的拮抗作用,會導致植物缺鎂。土壤代換性鎂40-100毫克,千克,荔枝花穗后1-2周葉片含鎂最0.18%-0.50%。剛成熟葉片200毫克,千克為臨界,一般認為土壤中交換性鎂含量如果不少50毫克,千克,一般以代換性鈣與代換性鎂約為6.5:1,比值過大易產生缺鎂。代換性鉀比代換性鎂約為0.4:1,鉀鎂比失調,有可能缺鎂。鹽土中代換性鈉飽和度較高。也可能引起缺鎂。
4.2矯治方法
避免過多施鉀肥,(1)在酸性土壤,每667平方米按65千克或1-2千克,株的用量增施鈣鎂磷肥。pH>6.5酸性土每株用石灰鎂0.75-1千克施用,pH 5.5-6.5微酸性土用硫酸鎂。(2)在各次新梢抽發前及葉片轉綠前分別噴1次0.5%硫酸鎂或硝酸鎂肥,或每株施0.1千克硫酸鎂。在6-7月份用2%-3%硫酸鎂噴葉面2-3次予以矯治。
5缺硼
影響產量。易引起裂果。
5.1發生原因
土壤缺硼有兩方面原因。土壤本身含硼量過低是缺硼的內因,土壤條件則是外因。花崗巖及其它酸性火成巖發育的土壤全硼含量低導致土壤有效態硼缺乏:黃土發育的土壤全硼含量不低,但有效硼含量則偏低,同樣表現出土壤不能滿足作物需要;土壤酸度不適,吸附固定導致土壤缺硼;施鉀肥過多會加重土壤缺硼,鉀硼有拮抗作用。此外,土
壤質地太粗或缺乏有機質都會導致缺硼。過量施鉀及石灰,也易導致缺硼。作物的干物質中硼含量<15毫克,千克時,即硼索不足,適宜含量指標:水溶態硼0.4-1.0毫克,千克,土壤有效硼<0.5毫克/千克為缺硼,荔枝花穗后1-2周葉片含硼量25-100毫克/克。
5.2矯治方法
施有機肥,冬季深翻擴穴改土時,大量施用豬牛糞等有機肥每株10-15千克加稻草、山草和牧草等綠肥每株35-50千克分層填入溝中改良土壤,可克服缺硼癥。施用含硼較高的草木灰或種植茬香薊等綠肥。針對干旱缺硼癥,在花期、幼果期噴施1-2次0.1%-0.2%硼砂或硼酸來防治,提高坐果率。
6缺鐵
新梢葉失綠似漂白。同一枝梢上葉的癥狀自上而下加重;葉脈綠色,且與葉肉界限清晰呈網狀花紋。一般是嫩葉失綠,逐步擴展到老葉。最后頂枯。
6.1發生原因
主要發生在海涂咸黏土和部分山地石灰性紫色沙土果園內。在堿性土壤中,鐵轉化為不溶解狀態而不易被植株吸收利用;在灌水過多的園圃,可溶性鐵索易流失掉;冬春天氣干旱,土壤中可溶性鐵含量降低,造成鐵索不足;土壤中磷、銅、錳、鋅元素過多,易誘發缺鐵;相反,缺鐵又可伴隨缺氧、錳、鎂元素。極酸土壤上常常發現缺鐵。石灰性土壤,土壤水分過多和透氣性不良,磷酸氫根離子含量高,磷、鈣、鎂、鋅和鉬等營養元素不平衡。土壤有效鐵20-60毫克,千克。荔枝花穗后1-2周葉片含鐵量50-200毫克/克。當葉片鐵水平<40微克,克時,缺鐵癥狀明顯。
6.2矯治方法
增施有機肥和種植綠肥是解決缺鐵癥的有效措施。也可通過施用螫合鐵或硫酸鐵。發病初期,噴0.2%-0.3%硫酸亞鐵加0.1%檸檬酸液。或加0.3%檸檬鐵銨有一定效果;在紫色土中施入硫磺粉,也可促進根系對鐵的吸收。
7缺鋅
新葉脈間失綠黃化。新梢節間縮短。小葉密生,小枝簇狀叢生。葉上還出現黃色斑點。脈間失綠和頂枯。
7.1發生原因
南方紅壤土含鋅低,且微酸、微堿土壤中均會失去有效性,加上雨水淋溶損失,易出現缺鋅。在弱酸至強酸土壤中含鋅量低:在堿性土壤中鋅元素溶解度低,不能被植株吸收利用;土壤內全鋅含量少,土壤呈堿性,含磷量高,大量施氮肥使土壤變堿,有機物和土壤水分過少時,銅、鎳和其它元素不平衡,磷酸施用過多時。老果園土壤里所含的鋅被吸收盡。在砂質土壤中含鋅鹽少,且易流失,在瘠薄的山地和土壤沖刷較嚴重的果園,或在極酸性土壤中,都易發生缺鋅癥。若大量施氮肥,使植株迅速生長,則新長的枝梢葉片也會表現缺鋅癥狀。氮磷鉀鈣施用過量和鎂銅元素不足,常使根部腐爛,影響根對土壤里的鋅的吸收,皆易誘致缺鋅癥。偏酸性和富于有機質的土壤里缺鋅現象很少。土壤有效態鋅(DTPA螫合劑提取)1.5-5.0毫克,千克為適宜含量指標,0.50毫克/千克為缺鋅臨界值。荔枝花穗后1-2周葉片含鋅量15-150毫克/克。
7.2矯治方法
施用石灰調整土壤至微酸性,并可在樹盤內株施0.1-0.15千克硫酸鋅。在新梢抽出1/3-1/2時和春梢轉綠期,葉面噴1次0.05%-0.1%硫酸鋅加1%-2%熟石灰加0.1%粘著劑(酸性土中用);或在春芽萌發前1個月用3%硫酸鋅注射樹干。
8缺銅
葉片缺乏緊張度、失綠、生長顯著減緩,幼葉褪綠畸形和葉尖枯死呈頂枯,樹皮開裂、有膠狀物流出呈水皰狀。葉片卷曲,嫩葉死亡。樹缺銅時,葉片生長緩慢,呈現藍綠色,幼葉缺綠,隨之出現枯斑,最后死亡脫落。另外,缺銅會導致葉片柵欄組織退化,氣孔下面形成空腔,使植株即使在水分供應充足時也會因蒸騰過度而發生萎蔫。
8.1發生原因
多發生在腐植土和泥炭土上。在一些很少施用波爾多液或一些新種的山區酸性土壤果園,則常發生缺銅現象。缺銅多因為土壤中的銅素不能溶解,或由于氮銅比例不平衡而引起的。在酸性土壤里柑橘園常表現缺銅。砂質土壤可溶性銅容易流失掉;偏施過施氮肥,土壤中氮、磷、銅元素比例失調或土壤中鋅、錳、鎂元素過多易誘發。土壤中施用石灰過多亦易誘發缺銅。土壤含銅低,花崗巖、鈣質砂巖、紅砂巖及石灰巖等母質發育土壤,表土流失強烈的粗骨土壤。氮、磷及鐵、錳含量高的土壤。磷酸施用過多時。可引起缺銅現象。土壤有效態銅1.0-5.0毫克,千克。荔枝花穗后1-2周葉片含銅量5-25微克/克。
8.2矯治方法
每667平方米土施硫酸銅0.7-1千克。或葉面噴0.05%-0.1%硫酸銅1-2次,隔10天1次,高溫季節不用,并嚴格控制用量和濃度,也可在春季結合病蟲防治噴施0.4%-0.5%等量式波爾多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