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繼純 吳永波
【摘 要】本文簡要論述原木徑級公差的重要性及其設立的科學性。
【關鍵詞】原木 徑級 公差
木材是四大原材料中唯一可再的生物質原材料,木材是可以降解物質,可以循環利用,在循環經濟中是有顯著的發展優勢。隨著循環經濟的發展,以及國民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需要,木材仍將是最重要的原材料。同時“天保工程”的實施,大小興安嶺即將停止主伐,木材產量減少,對于以原木產品為主的森工企業產生很大影響。要使森工企業減產不減經濟效益,必須打破傳統的經營方式,以市場經濟為導向,采用先進技術,優化設計,減少木材浪費,這樣才能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取得最佳經濟效益。
標準化是將科技成果轉化為先進應用技術的橋梁,是提高產品質量水平,促進產品貿易的保證。木材標準化能指導木材生產,對產品質量監督檢驗,是木材檢驗工作依據。木材檢驗是森工企業生產的重要環節,根據木材標準和市場需求,對初級產品進行優化設計,樹種識別,徑級檢量,等級評定,產值統計,號印加蓋,為生產提供有效數據和評價經濟效益的標準。
尺寸檢量是材質評定,材積計算,產值統計等工作的基礎,沒有準確的尺寸,就不可能得出準確的等級,產量,產值。在GB/T144—2003原木檢驗4.7檢尺徑檢量(包括各種不正形的斷面)是通過小頭斷面中心,先量短徑,再通過短徑中心,垂直檢量長徑,其長短徑(不足14㎝按4.8規定)之差自2㎝以上,以其長短徑平均數。經進舍后為檢尺徑,長短徑之差小于上述規定者,以短徑經進舍后為檢尺經。這一條規定清晰地表述檢尺徑的檢量方法,明確地指導了我們實際檢驗工作。但是在木材生產實際中,特別是近幾年,木材徑級的減小,由于生產條件,人員素質等主觀客觀對檢量工作影響,木材檢驗質量降低,為了提高檢量檢尺徑的準確率,形成一個1—2毫米的檢量公差。
在原木檢驗過程中由于檢驗員一般使用尺桿(近幾年使用鋼板尺)檢量,即使是技術很熟練的人,使用同一把尺桿對同一原木仔細地進行幾次檢量,也很難得完全一致的檢量結果。這是由于原木是天然形成的斷面,并不都是規則的幾何圖形,對長短徑檢量得到結果會不一致的,同時對于原木小頭斷面中心的確定也存在不一致,由于各種刻度尺結構不夠完善,如熱脹冷縮。因此檢尺徑的檢量存在差距,而且在一定范圍內波動,客觀上講是存在誤差,根據性質是具有“單向性”在檢尺徑檢量過程中產生的原因是原木這種產品的天然特性。生產原木的條件,檢量原木的工具等。由于木材要利用天然外觀,以致生產條件很差,特別是東北、內蒙古地區借助于冬季寒冷氣候季節性生產,利用冰雪降低木材生產成本。這樣容易發生這種問題。在檢量操作過程中,對原木斷面髓心中心位置的準確的定位產生不一致;檢驗員生理特點如:自身身高,反應速度,分辨能力,固有習慣和生產原木的高度不同,讀取尺桿刻度值時,會有俯視、平視、仰視三種情況,這樣會導致結果偏高、偏低,形成有一定規律的偏差。偶然誤差是由一些隨機的,偶然的原因造成的,例如:一根云杉原木,小頭斷面短徑經平視用尺桿量得17.1㎝,另一位檢尺員俯視量得16.9㎝,這樣就經進舍得到18㎝,16㎝二個檢尺徑。
冬季由于天氣雨、雪、霧等原因,導致原木斷面不清晰,這就形成偶然誤差。經過我們細致觀察,發現不論系統誤差還是偶然誤差,檢量數據分布符合一般統計規律,這種規律是“概率統計學”研究的重要內容,由于他們涉及到較多的數學處理。因此,我引用其結論,而不討論復雜的數學處理,這就是公差。所謂公差就是標準規定尺寸允許的變量,無論多么復雜的檢量工作,都應存在公差。這是客觀的。技術監督法規中也有“標準臨界值”這一名詞,用來解決公差問題。從整個木材標準中,與原木檢驗標準相聯系的鋸材標準,明確鋸材的寬度,厚度的公差在GB∕T153—1995針葉鋸材和GB∕T4817—1995闊葉鋸材標準中規定公差;25㎝以下公差為±1㎜,25~100㎝;公差為±2㎜ 100㎝以上公差為+3㎜。原木標準與鋸材標準是有機的聯系,鋸材是原木的下一級產品,原木標準為鋸材標準服務,而鋸材標準也是參照上一級產品原木標準制定出來的,鋸材的寬度厚度,所對應的是原木的檢尺徑。既然鋸材的寬度和厚度明確了公差,那么原木的檢尺徑也應明確公差。因此我結合生產實踐和木材檢量理論和概論統計學的結論,根據具體條件和系統誤差的特點,找出它產生的原因,采取措施降低它的影響粗淺地認為原木檢驗標準中檢尺徑級公差應該加以重視,適時在檢驗標準中加以規定。
在木材生產中,如果沒有明確的徑級公差,會導致有些檢驗員盲目追求原木直徑的絕對值,從而影響正常的木材生產和對原木的質量管理。它包括兩方面問題:(1)工作效率問題,快速和準確的工作效率是我們的目的,標準明確尺寸允許的變量,有助于適應各種生產條件,提高檢驗結果的準確性。(2)經濟效益問題,一根原木的徑級差價影響經濟效益,少則幾十元,多則上百元。如果檢量過程中沒有明確的公差,會給一些人空子可鉆,故意降低徑級,這樣會給國家和企業造成巨大損失,正常木材檢驗工作受影響,造成大量的資源浪費。
綜上所述,我對原木檢尺徑公差的認識,如果能得到木材檢驗工作者的認同,將會是對木材檢驗標準的完善,能推動木材標準化工作發展。
我相信,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理論指導下,通過強化科技創新,加強科學管理,木材檢驗技術也會隨著世界科技飛速發展而不斷提高,為充分挖掘林業的巨大潛力,提高林業發展的質量和效益服務。在可持續發展戰略指導下,與全國各行各業同步前進,共同建設和諧社會,朝小康社會目標邁進。
參考文獻:
[1]黑龍江森工總局.原木標準及材積手冊[S]. http://www.chinafu.com/info/doc_view_1947.html, 2007.
作者簡介:吳繼純(1968—),男,木材檢驗工程師,長期從事木材檢驗工作。
吳永波(1971—),女,木材檢驗助理工程師,長期從事木材檢驗工作。
(作者單位:紅星林業局生產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