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茜 陸 峰
【摘 要】自第一批黑奴販賣到美洲到《解放黑奴宣言》的發表,宗教在奴隸制度中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但對于奴隸制之下的宗教是否自治一直存在有爭議。宗教不僅幫助蓄奴者從精神上鉗制黑奴,同時也使得黑奴在那個非人的歲月中得到了些許的精神安慰。又有在美國奴隸制后期公開的或者秘密的黑人的宗教集會比較頻繁,甚至還出現了專為黑人宗教活動設立的教堂,所以有人認為黑人在某種意義上取得了宗教自治。但是從本文的分析中,將會看到由于奴隸的社會地位,蓄奴者的能動因素,西方文化抵制因素等原因,為黑人取得宗教自治設置了不可能逾越的障礙。
【關鍵詞】雙種族教堂 奴隸制 基督教
幾百年來,黑奴們都被冠以廉價勞動力,豐厚利潤之源的標簽。在內戰之前,人們可以視他們為動物般的買賣虐待而不受法律的懲罰,甚至是在《解放黑奴宣言》發表之后,黑人受到歧視的現象在很多地區仍然存在且長達數十年之久。權利法案也常常對黑奴權益受到侵害的事件熟視無睹。經濟地位和社會地位的低下導致他們貧窮且不能受到良好的教育,這反過來又加劇了他們地位的低下。此外,在向社會尋求更多的尊重的過程中,他們又在一定程度上擔負了社會不穩定的責任。他們被視為廉價的勞動力,社會也就自然地把他們視為一個低等的民族。區分美國歷史上黑奴是否宗教自治,首先要弄清幾個問題,比如奴隸的地位,宗教在奴隸制中的作用,當時的社會情況等,這樣我們可以清楚的理解黑奴和當時宗教的聯系。
一、 宗教在奴隸制中的作用
許多黑奴都是從非洲落后的部落中捕獲來的。到1800年,被捕獲并被成功運送到美國的黑人的數量估計接近1500萬之間,幾乎占整個被捕獲人數的三分之一。這說明在西方文明開始之后,有大約500萬的非洲人不是死亡就是淪為奴隸。
奴隸主想方設法不讓他們逃跑,并且任意打罵。黑奴不僅沒有人身自由,而且在精神上還被奴隸主控制。說不同語言的奴隸通常會被編入一個工作小組,同一個部族被抓的兩黑奴是不可能在一起的,目的就是為了阻止他們自由的交流,以減少麻煩,即使是黑奴家庭也通常被拆散。事實上,在活過了那漫長殘酷的死亡之旅,經歷過了那些恐懼和折磨,大多數的黑奴被馴服了。在這個陌生的地方,他們沒有朋友,親人,他們被逼像機器一樣去干活,而吃的卻是僅僅能夠維持生存的食物。“除了像上帝祈禱,他們無法從外部環境得到任何慰藉,”在這種極壞的情況下,黑奴遭受凌辱和折磨,只有宗教歸屬感才能或多或少的給他們帶來一點慰藉。黑奴無法保留非洲的傳統宗教信仰,因此為了滿足奴隸的情感,維持奴隸制的運作,奴隸主引入了基督教,并允許奴隸參加白人的宗教聚會。當時,混合教堂建成了。奴隸主期望奴隸在基督教的教化下變得更馴服。然而,為了規避奴隸們的反抗,圣經中諸如爭取自由,人權平等的教義卻被禁止宣講。在皈依了基督教后,有些奴隸漸漸習慣了過分忍耐。在Harriet Beecher Stowe的小說《湯姆叔叔的小屋》里,湯姆這樣一個奴隸形象被塑造成了深受基督教影響的,極具美德,表現出了馴服,高貴,堅守自己的位置的人。以基督之名,他樂于犧牲和遭受折磨,并愿意為了他的基督精神而獻身。這樣的形象絕對大受奴隸主們的歡迎,那時的宗教使得奴隸們如此順從而具有“美德”——雖然不是對所有的奴隸都有用。但可以看出,那時宗教的功能是為了滿足奴隸制的需求。宗教教旨也是不完整的。
二、 社會情況
盡管美國大多數奴隸都默默努力地工作,忍辱生存,備受歧視,他們心靈上的反抗從來沒有停止過。許多奴隸曾盡力逃離種植園,或在他們的工作地點實施破壞活動。最大的奴隸起義是1739年發動的Stono叛亂,只有大概100個奴隸參與其中,但很快就被白人民兵鎮壓了。“18世紀初,黑人居民是白人居民的4倍。由于害怕兵變和奴隸起義,奴隸主的神經十分緊張。正如1973年弗吉尼亞州的一奴隸主所說:“奴隸的數量在不斷增加,任何時候,他們都可能奮起反抗。一旦他們中的一個人感到絕望,將導致的沖突可能比在南卡羅來納州發生的沖突更為嚴重……”據巴巴多斯的一個訪問者觀察到奴隸主要不要通過護墻來保護他們的家這個問題,從防護墻上他們可以對正在進行攻擊的起義者和奴隸潑熱水。殖民以來的一個世紀,七次主要的奴隸起義震驚了英格蘭島。奴隸主都害怕奴隸們再次起義,那樣不僅會損害經濟利益,也會影響到領導權,還可能威脅到他們的生存。為了防止這種事情的發生,奴隸主對奴隸的一舉一動都十分警惕。美國當政官員一開始就對奴隸的言行制定了嚴格的規則制度,并殘酷的處罰不守規矩的人。
此外,基督教信仰是以安撫奴隸的方式提出的,奴隸制度的設立是為了盡最大努力的幫助奴隸主從生理和心理上控制奴隸。基督教信仰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大的影響,牢牢抓住人們的心理,不管合理與否,它甚至還可以對冒犯基督教原則人處以死刑。從撒冷巫術審判中就能看出信仰的力量。審判發生在1692年馬塞諸賽海岸殖民地的一個名叫撒冷的小鎮上。審訊后,共有19人都被指懂巫術的罪名。還有一人壓死在大石頭下,就是因為他沒有對自己被判以懂巫術的罪名表態。此外大約還有150人因為此而被監禁起來。
由上,我們可以看出白人宗教對殖民地日常事件的控制是多么的殘酷。同時我們還可以看出在這樣的環境下,想要在奴隸中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宗教自治是不可能的。
三、奴隸對基督教的態度
黑奴無法保留他們非洲特色的傳統宗教,因為身為黑奴主人的白人的基督教社會無法容忍黑人異教的存在。黑奴要么被動接受基督教,或者秘密地保留他們自己的宗教。“19世紀黑人傳統宗教曾鼓動了個別起義,而黑人基督徒卻領導了起義。”相比非洲宗教,白人當然愿意黑人信奉基督教。由于白人對圣經和基督教了解更多,“一切非基督教的宗教都遭到大多數白人奴隸主的打壓,這些帶著優越感的主人害怕那些他們很陌生的異教會是叛亂的隱患。”他們可以將黑人引向基督教。另一方面,他們可以更好控制奴隸。這樣,雙人種的教會出現了,雖然不是所有的黑奴都喜歡基督教,不過禮拜天的宗教儀式可以讓黑奴不用工作,一周工作日變成了六天,從這個意義,黑奴愿意參加禮拜。
在奴隸制下,還是有一些黑人的教會存在,一般在主人的要求下成立。皈依的奴隸會向其他奴隸傳教,也不需要太多訓練。這些傳教士的優勢在于,不會挑戰主人的權威,而又可以撫慰其他奴隸。也會有一些膽大的奴隸悄悄傳播一些禁止的思想,但是大多數的人對那都不真正感興趣,因為他們已經從宗教得到了精神撫慰和支持,緩和了勞作中的艱苦。雖然許多黑奴對白人的宗教持抵制態度,但是基督教對黑奴的日常生活的巨大影響是無法忽視的。
四、結論
在殖民時期,美國的黑奴并不能真正享受到宗教自由的權利,更別提宗教的自治了。如文獻資料所示,黑奴的全部活動,包括宗教活動在內全部在奴隸主的精心監控之下,從來沒有黑奴的抗爭的能在真正意義上取得勝利。其宗教活動也被白人分割成小部分單獨進行,從而避免奴隸之間的交流。不論黑奴的宗教活動如何發展,都是白人在掌控。綜合上述分析,被受歧視長達三百五十多年之久的奴隸絕不可能參與宗教自治的管理,黑奴在宗教上實現自治是不可能的。
參考文獻:
[1]丹尼爾?布爾斯廷.美國人建國歷程[M].北京:三聯書店,1993.
[2]James West Davidson.Nation of Nations[M].McGraw-Hill.1990.
[3]Hao Peng.Major Events and Famous People in the History of the United State[M].Hainan Publishing House,2007.
(作者單位:四川外語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