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鵬華
【摘 要】長期以來,學生的作文普遍存在著這樣的問題:或言之無物、或言之無序、或無病呻吟者不乏其人,個別學生能洋洋灑灑幾大張,但一讀便知是作文書上內容與技巧的克隆與翻版,令人乏味。文章分析了作文難的原因,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了作文教學的創新方法。
【關鍵詞】作文教學 創新
探究作文難的原因,學生的反映是作文難,怕作文,作文的內容套路過多,自己的認識見解過少。如何改變現狀,使作文教學更輕松,使學生不怕寫作文?我結合自己的教學經驗,從以下方面作了嘗試。
一、興趣為先,激活寫作欲望
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長期的語文教學實踐,使我深感作文教學中培養“樂之者”的重要。抓好這一重要環節,我從以下方面進行了探索。
1.組織活動,激發興趣
寫作是一種表達,離開學生實際,寫作就成了無本之木、無源之水。因此,必須設法創造一個情境,激發學生興趣。讓學生在實際感受中激動不已,從而產生一種骨鯁在喉,不吐不快的表達欲。為此,我精心安排了許多活動,如觀察大自然、組織校園調查、當小記者、排演生活小品,演課本劇、猜字謎、詞語接龍、作文會診等。學生親自參與,有了真情實感,就有話可說,有事可敘,有情可抒,有論可發。有了寫作的沖動,就有表達的欲望了。
2.講究方法,發展興趣
作文教學中如何根據學生的心理特征采用靈活、巧妙的方法,保持和發展學生對作文的興趣是一直引起我注意的問題,如就命題而言,鄭板橋曾說過“作詩非難,題為難。”意思是說作詩不難,難的是給詩擬一個好題目。對中學生的作文命題何嘗不是這樣?我們常常可以看到“一件小事”,“難忘的一件事”,“春游”等,這些俗而又俗的題目,給學生寫來寫去,覺得沒有興趣。我在命題時就認真思索,同樣是寫事、記游,我把題目變成了“這件事可不小”,“七色光中”,“春的腳步”等,讓學生以文找人,想象人物外貌的描寫,學生在新奇、興奮中練習抓人物特征。
3.樹立信心,強化興趣
根據中學生從具體到抽象,從簡單到復雜的認識規律,我運用了化難為易,避虛就實的方法。比如第一次作文課,我不講寫作概念,而是讓學生照我的下水文試寫“介紹自己的家庭”。課上我具體指導,分散難點,降低教學難度;課下,我個別輔導,反復修改,保證第一次作文字順句通。當學生自己的作文受到家長的稱贊時,就從第一次成功中樹立起寫好作文的信心。與此同時,在批改中,我盡量尋找學生習作的閃光點,發現其優點,便加以肯定引導,使學生由此獲得再上一層樓的動力。
二、生活為源,提高創新能力
1.觀察生活
我們生活的世界是多姿多彩的,學生周圍新鮮的人、事、物層出不窮。要指導學生運用自身的眼、耳、鼻、口、手去看、去聽、去聞、去感覺,讓他們獲得親身感受,增強直接體驗。春天來了,可讓他們走出課堂感受春天的氣息,描述初春的新綠。學生對生活的細心觀察,解決了“無米之憂”,寫出來的作文自然鮮活動人。
2.感悟生活
生活處處有作文。“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流,泉源豐盈,溪流自然晝夜不息”。葉圣陶先生這段話十分精辟的概括了作文與生活的關系。也就是說,當學生對生活的感受和情緒的儲備達到了比較豐厚的程度,習作的內容就能展現個性。只要用心想象,用情感悟,生活就會色彩斑斕,習作的內容也會鮮活而具有個性。
三、想象為翼,豐富創新思維
1.多角度想象
想象對每個人來說不是固定的,劃一的,這是因為人們各自的認知基礎、智力活動以及情緒愛好有差異。因此,習作不能是一個思路,一個標準答案。我們要注意啟發學生大膽想象,甚至異想天開。教師在黑板上來了一個“○”,又來了兩個“△”和一條“-”,讓學生從不同角度把它們組成一幅幅畫。學生頓時展開了想象,將它們分別組合成一臺天平、一個怪物、一個頭像、一只小船,還有的組合成一個保護莊稼的稻草人等。學生根據想象寫作文時,靈感的火花就會不斷閃現,習作也就成了一件樂事。
2.激情暢想
如今的中學生對未來有著各種各樣的遐想。教師可為學生創造氛圍,鼓勵他們暢想未來,暢想“二十年后的我”。經過一番思考和想象,學生便能暢想出各種各樣未來的“我”,“當一名律師”、“當女巡警”、“做一名根治癌癥的名醫”、“當世界名牌汽車制造商”……
3.奇思妙想
奇思妙想帶有更多的隨意性,它更能充分地展示學生的個性和才華。如有的學生設計“未來我家的居室”,想象“如何使水更清,天更藍,樹更綠”,甚至想象“如何避免交通事故”,“如何懲治制假售假者”等等。這些雖然是奇思妙想,但是和胡思亂想有本質的區別,它們仍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學生對現實生活的認知對活躍寫作思維,塑造寫作個性大有裨益。
總之,作文教學應該打破傳統模式的桎梏,不斷創新,引領學生做高天之鳥,闊海之魚,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作者單位:甘肅武威涼州區黃羊鎮七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