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萬偉
【摘 要】疑義利益解釋原則的確立旨在保護投保人和被保險人的利益,在各國保險立法和司法實務中得到了廣泛的運用。但疑義利益解釋原則有著嚴格的適用條件,我國現行保險法中有關疑義利益解釋原則的規定過于空泛籠統,極容易導致司法實務中的疑義解釋原則的誤用及濫用現象,既違背了利益解釋原則的初衷,更不利于構建有利于保險業健康發展的法律環境。2009年最新頒布的新保險法中,對疑義利益解釋原則的適用進行了進一步的規范,但其作用仍有待司法實踐的檢驗。正確適用疑義利益解釋原則,必須明確其最初的創立宗旨及其適用條件,進一步完善我國有關的保險法律法規,以優化保險業發展的法律環境。
【關鍵詞】保險合同 合同解釋 疑義利益解釋原則 適用目的及條件
一、現狀
2009年2月28日,新保險法經過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七次會議第三次審議通過,由主席令正式頒布,將于2009年10月1日起實施。新保險法第三十條規定:“采用保險人提供的格式條款訂立的保險合同,保險人與投保人、被保險人或者受益人對合同條款有爭議的,應當按照通常理解予以解釋。對合同條款有兩種以上解釋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應當做出有利于被保險人和受益人的解釋。”
與原保險法(2002年版)第三十一條對疑義利益解釋原則的規定相比,新保險法確立了首先按照通常理解予以解釋的原則。這一規定的出臺,對于規范我國保險司法領域疑義利益解釋原則的適用,優化保險業發展的法律環境,維護投保人、被保險人以及保險人的合法權益有著重要的意義。
疑義利益解釋原則是指當保險人與投保人或被保險人對合同內容發生爭議時,應作有利于被保險人的解釋,其確立的目的是為了保護保險合同訂立中處于明顯劣勢地位的投保人和被保險人的利益。保險合同作為一種格式合同,其條款由保險人單方擬定。盡管保險條款必須報監管部門審批或備案,但投保方在合同訂立中仍然處于劣勢。加上大部分投保人、被保險人缺乏專業保險知識,經濟實力也相對弱小,當保險條款模棱兩可導致疑義時,為了保護投保人、被保險人的利益,適用疑義利益解釋原則就顯得很有必要。
我國現行保險法(2002年版)第31條規定:“對于保險合同的條款,保險人與投保人、被保險人或者受益人有爭議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關應當作有利于被保險人和受益人的解釋。”
此規定將疑義利益解釋原則引入了我國的保險法,對促進我國保險業的健康發展、維護投保人和被保險人的利益有著重要的意義。但是這項條款存在嚴重缺陷,對適用條件,疑義判定標準等無具體的規定,很容易讓人理解為只要投保人、被保險人或受益人與保險人對保險合同產生爭議,法院就應該做出不利于保險人的解釋。這種理解顯然是錯誤的。可能會存在這種情形,保險合同中的條款條文表述清晰,但是被保險人對其做出了錯誤的理解,在這種情況下支持被保險人的錯誤理解明顯違背最大誠信原則。而在司法實務中,由于法律規定的不明確,疑義利益解釋原則的適用過度依賴于法官的自由裁量權,而由于司法人員對于保險這一新鮮事務和保險法規和原則的不熟悉,導致實務中有擴大疑義利益解釋原則適用范圍乃至濫用此原則的趨勢,致使很多案例中的判決明顯有失公允,保險公司的合法利益成為規則缺失的犧牲品。
新保險法對疑義利益解釋原則進行了一定程度的修改,規定首先按照通俗理解予以解釋,而疑義利益解釋原則是在通俗理解不能解決合同爭議時才予以適用。這一適用條件的明確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對限制疑義利益解釋原則的錯誤適用,維護合同雙方合法權益,完善我國保險法律體系都有著重要作用。但是,我們也應該看到,此次修改是很不充分的,新規定仍然存在過于籠統和概括化的問題,對疑義利益解釋原則的適用條件規定的仍然很不完善,仍然沒有解決實務中過于依賴于法官的自由裁量權的問題。
二、疑義利益解釋原則適用目的及條件
疑義利益解釋原則起源于古羅馬法中的“反契約起草人”原則,在近現代的歐美法律體系中都有體現,是合同法中的一項重要原則。從適用于遠古的形式主義的合同到現在適用于電子商務時代的大規模的標準合同,疑義利益解釋原則并不是一個抽象的概念,而有著明確的適用目的和完善的使用條件,在各國實踐中也積累起了大量的完善的適用經驗。
法律專家曾指出適用此原則背后的幾條基本原理,適用此原則也正是出于一下幾個方面的考慮:
1.任何人都不能從自己的錯誤中獲益。而沒能使對方清楚的理解合同條款的意思就是一種錯誤或者起碼是一種失誤。
2.如果一方起草或提供了某項條款或者是因為其提供了這項條款,一方應該為某一特殊條款負責,即這一方應該承擔其起草或選擇的條款的疑義風險。
3.疑義可能誤導了合同的另一方并引誘其簽署了合同。
4.雙方有著不對等的協商能力。
由此可見,適用疑義利益解釋原則的目的,就是保護弱勢者的合法權益。這里的弱勢者并不僅僅局限于存在表面的“實力不對等”“協商能力不平等”的情況,更適用于存在信息不對稱的情形。既保護經濟實力上的弱勢者,也保護信息獲取上的弱勢者。當然,兩者很多時候是統一的,但也存在例外。
另外,從經濟學的角度上講,清晰的合同會使疑義的總成本(由于合理預期落空帶來的損失)和起草成本(起草中為了減少疑義而花費的成本)最小化。另外,清晰無疑義的合同也節省公共資源。因為如果雙方因為合同疑義發生爭議,就不得不通過各種法律途徑進行解決,而法律系統耗費的是公共資源。因此,疑義利益解釋原則的另外一個目的也就在于激勵和促使起草方起草清晰的合同,避免發生疑義浪費社會資源。
然而疑義利益解釋原則是一把雙刃劍,很有可能在保護被保險人利益的同時損害了保險人的合法權益。為了準確達到此原則的適用目的,同時又避免其帶來的副作用,明確其適用條件也就顯得很有必要了。
研究各個國家對疑義利益解釋原則的適用,會發現這么一條基本的原則。會發現這么一條相同點,即此原則應該作為合同解釋的最后原則來適用,只有當其他一般性的解釋原則都無法解決爭議的情況下,才能根據此原則做不利于合同起草人的解釋。此外,還有一些其他的適用條件,例如美國判例法確定了適用“反契約起草人”原則的前提條件:如果雙方共同起草了合同,此原則不適用;如果雙方在用語上都很詭辯模糊不清楚,那么此原則也不能適用。
關于疑義利益解釋原則的適用條件,各國還有如下幾點一般性的看法和規定:
首先,疑義,指的是“一個詞語具有兩個以上完全不同的含義,以至于在同一時間,對這一詞語的理解既有可能是正確的也有可能是不正確的”,并且,原則上要求兩種解釋的可能性相同或相近,不存在過于明顯的傾向于某一種解釋的情況(如果明顯的傾向于某一種解釋,則傾向于選擇此解釋為合法解釋,此時不能采用不利于條款起草者的解釋原則)。
其次,只有當格式條款也就是保險人單方制定的條款發生疑義時,疑義利益解釋原則才適用。
第三,疑義認定考慮的因素主要不是合同的用語或措辭,而是不同的“合同閱讀者”在閱讀該份合同時,是否將“誠實地對其含義產生歧義”。至于誰才是“合同閱讀者”,英美法院的確認標準各有不同:美國法院主要將其確定為“正常的具有合理理解能力的人”;英國法院則一般將其確定為“正常的律師”。
第四,前面已經提及,疑義利益解釋原則是為了彌補被保險人的弱勢,保證公平平等,而隨著保險業的發展,保險合同的訂立方式也逐漸多樣化,開始出現很多允許被保險人參與的保險合同制定方式,如很多大額保單(如航天保單等等),因此如果保單制定雙方實力均等,沒有明顯的不對等,則疑義利益解釋原則不應適用。
三、政策建議
在我國,糾正錯用濫用疑義利益解釋原則的錯誤傾向,最根本的方法便是通過法律的不斷修改和完善。通過實踐發現原則適用中的各種問題,逐漸將疑義利益解釋原則的適用次序以及其嚴格的適用條件寫入保險法,為司法判決提供法律依據。
但是,由于存在法律修改周期,再加上立法的程序復雜,因而必須首先在在司法實務中做出一些調整和改變。
首先,在解決保險合同爭端的過程中,可以參照合同法的有關規定。保險合同作為合同的一種,必然不能背離一般的合同解釋原則。《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125條及其他幾項規定對于疑義利益解釋原則的規定與保險法相比細致很多,也更具可操作性。
其次,法官在使用自由裁量權的過程中,要充分理解和明確疑義利益解釋原則的各項適用條件,正確適用,避免盲目擴大適用范圍。
第三,嚴格規范保險合同條款格式,加強對合同內容的監管,從源頭上避免合同爭議的出現。
綜上,我國現行保險法中確立的疑義利益解釋原則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新保險法雖然對這一原則進行了一定的補充,但總體來看仍然過于籠統,缺乏可操作性,仍然是一幅有待豐滿的骨架,并沒有根本性地解決疑義利益解釋原則的適用性問題。很容易導致疑義利益解釋原則的濫用,進而損害保險人的合法利益。而此類不確定因素的增加必然會導致保險公司成本的上升,會導致保險公司在產品定價時提高費率,最終損害的還是廣大投保人和被保險人的利益,損害的是中國保險業發展的法律環境。
要切實發揮疑義利益解釋原則的作用,防止其濫用帶來的負效應,創造真正有利于保險業健康發展的法律環境,必須進一步加強保險立法工作,進一步完善我國的保險立法,既要保證保護投保方和被保險人的利益,又不能損害保險人的合法權益。在此過程中,特別要注重保險合同解釋原則的規范化與系統化,首先要將保險合同法合同解釋原則與合同法中統一起來,并在此基礎上針對保險的特點進一步細化,特別是有關疑義利益解釋原則的適用條件及方法必須進一步的細化完善,使其真正具備可操作性。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2002.
[2]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2008.
[3]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
[4][英]MALCOLM A.CLARKE著,何美歡、吳志攀等譯.保險合同法.北京大學出版社.
[5]李秀芬.論保險合同疑義利益解釋原則.法學論壇,2008,(1).
[6]張玲.保險合同利益解釋原則的適用.
[7]張燕,邱達春.試論保險合同解釋中的疑義利益解釋原則.
[8]張昌明.疑義利益解釋原則解析.
[9]羅慶.被保險人利益的法律保護:中國、英國、澳大利亞相關保險法律研究.
[10]PéTER CSERNE.policy consideration in contract interpretation.Paper prensented in the 3rd ISLE conference Milan, 9-10 November 2007.
(作者單位: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