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偉光 田 東
對于國內lPTV緩慢的發展速度,電信不惜以兩年免費的活動為其加速。但是,通過“免費”培養起來的消費模式對于未來而言,到底是好還是壞呢?
當2005年3月SMG(上海文廣新聞傳媒集團)獲得了國家廣電總局頒發的IP電視集成運營牌照,并獲準“BesTV百視通作為運營IPTV電視業務呼號后,為中國的電視觀眾和互聯網用戶描述了IPTV的美好前景:“以前是我等著看電視,現在是電視等著我看。”然而四年多過去后,國內lPTV用戶卻還不足300萬。按照這種增長速度,想在2010年達到800萬用戶的初期預測目標,顯然不怎么靠譜。為此,上海電信不惜推出極具誘惑力的免費政策,來吸引更多的用戶。這一舉措,是否真能換來國內lPTV的高速發展呢?在眾多用戶看來,這免費的大餐真的好吃嗎?
免費的誘惑
從1999年英國Videe Networks推出了全球第一個IPTv業務算起,今年正好是IPTV問世的第十個年頭。但IPTV在中國卻只有短短的四年時間。在國內IPTV剛剛興起時,《微型計算機》曾以《舉步唯艱,IPTV的鬧劇進行時》等文對其進行了跟蹤報道。中國電信在2005年將試點城市由5省17市擴至23市,中國網通也將試點城市的數目由1個擴至21個。基于“三網合一”的政策性趨勢(電視網,電信網和互聯網的融合),華為,UT斯達康和西門子等一系列設備提供商以及一些內容提供商也看準了lPTV這座金山,也爭先恐后地投身其中。
就內容的豐富性和互動性而言,IPTV無疑比數字電視擁有更明亮的前景,但國內IPTV的推廣需要受制于諸多因素,如標準不統一、主導權不明等,四年來的發展最多只能說不急不緩。上海電信的免費模式正式在這種情況下應運而生。
上海電信在推廣lPTV業務時采用的兩年免費政策,包括免費安裝,免費送機頂盒以及免費享用IPTV的基本服務(70余個直播頻道、48小時回看和部分免費點播),但必須保證每月開機至少八次,并且兩年內不得退網。這一免費政策暫時只針對上海電信2Mbps以上的寬帶用戶。在上海,目前使用該業務的用戶已經占到所有IPTV用戶的60%。此外,與已經成熟的寬帶業務進行捆綁體驗,鼓勵現有寬帶用戶體驗lPTV,是上海電信發展IPTV用戶的另一手段——上海原寬帶用戶加載lPTV可免收IPTV系統一次性安裝費用,極大
什么是IPIV?
IPTV是InternetProtocolTelevisi0n的縮寫,即交互式網絡電視,是指基于IP協議的電視廣播服務。通過寬帶網絡和機頂盒,用戶可以在電視上進行視頻點播,能像看DVD一樣可以暫停、快進;也可以隨時點播你喜歡的球賽、演唱會,根本不需要操心節目錄制和網絡下載,更可以方便地查看銀行帳戶,收發電子郵件,玩網絡游戲,或者進行遠程教學。地刺激了上海寬帶用戶的積極性。不僅如此,上海IPTV用戶數得到大幅度提升也歸功于上海電信強大的營銷網絡,上海電信擁有15個地面局,自有電信營業廳252個。經過幾年的摸索,從最初的走數字電視老路,沿襲數字電視推廣收費模式到今天,電信運營商已經開始意識到免費體驗的重要性并在全國大力推廣。因此除了上海,在江蘇福建、廣東、浙江等地,電信都推出各種優惠政策大力發展IPTV用戶數。
然而也有不少用戶對這份免費大餐保持了幾分警惕,“IPTV好嗎”、“免費lPTV怎么樣”之類的問題在國內各個知名論壇頻頻露面。
用戶現身說法
一位上海用戶以自己的切身感受向前來咨詢的網友這樣解釋說:“我已經開通半個多月了,它的回看功能很實用,經常錯過一些白天的球賽,回家隨時都可以看,同時也有不少視頻庫,可以懷懷舊。不過畫面的清晰度不敢恭維,就像用電腦看RMV8,普通頻道可以接受,但體育方面實在痛苦,明顯感覺刷新率很低,球都看不出圓的。我建議開通,但不能停掉有線電視,各取所長。”記者在上海和重慶兩地實地走訪了一些lPTV用戶,經過簡單的試用發現兩個最為顯著的問題:一是畫面效果達不到廣告宣傳的DVD畫質,視頻畫面明顯有較多馬賽克,部分頻道色彩也和傳統電視信號有所差異;二是白天的網絡連接效果明顯好過晚上,在每日晚間黃金時間開機后,點播節目要么經常在首次緩沖時死住,要么在播放時經常需要停頓進行緩沖,停頓時間也不穩定。不過考慮到記者所調查的問題可能只是個體現象,因此將采訪范圍擴大至國內已開通IPTV的主要城市。
廣州用戶小盧:我們這里的IPTV包月45元,有46個頻道和4小時的時移,點播的節目也很多,不過缺點就是看不到香港的頻道,還有點播的電影更新速度太慢。
深圳用戶詹某:作為一個通信業內人士,雖然接觸IPTV并不多,但這兩年這個詞真的快把耳朵磨出繭子了,終于在今年年中把IPTV請回了家。畫面的質量只能說差強人意,有點糊并伴隨輕微的馬賽克,不知是因為H.264的編碼技術導致的損失,還是因為壓縮比過大,這就不得而知了。不過我在青島的朋友家中看過數字電視可比這個好得多,IPTV和數字電視叫板,在這個方面可也不能差的太大,否則也會成為軟肋。
杭州網友卡卡:我裝的IPTV是百視通,直播頻道內有72個頻道,除了大部分的電視頻道外,也有不少文廣提供的特色節目。點擊任意頻道,緩沖大約2秒左右就能看到節目了。和普通電視點看速度沒什么區別,節目的清晰度和普通模擬電視也差不多。在觀看過程中也沒有出現緩沖和停頓,當然這和片源的質量也有很大的關系,可是那些電影影片實在是老掉牙了。
鄭州網友Lei:不建議家里裝修設計比較漂亮,或是很注重室內觀感的朋友裝這個東西。因為安裝人員只會裝明線,到時會有一根線和一個很難看的盒子擺在電視機旁邊,超級礙眼,后悔ing……
上海網友rlvercal2008:晚上9點多的時候開機,連首頁都進不去了。上面顯示錯誤代碼#0050,叫我返回首頁。我重啟機頂盒也沒用。是不是機房不穩定?
嘉興用戶小魏:我同時裝了廣電華數互動電視和電信IPTV;廣電年費588元,電信年費300元;廣電還要另收點播費,電信不另收點播費;廣電免費直播頻道60套,付費直播頻道每個要另外再收月租費,電信全部直播頻道多達120多套,付費頻道也不再另外收費。結論:電信IPTV好,實惠!
此外,對于互聯網用戶而言還有一個問題同樣重要,由于IPTV同樣是利用互聯網寬帶進行視頻流的傳輸,那么同時觀看lPTV和下載軟件,勢必對家中電腦的上網體驗或是IPTV的觀看造成影響。對于電信運營商而言,IPTV必
須要求3Mbps以上的網絡帶寬至少不應少于2Mbps,而且用戶越多就占用越多的帶寬。因此可以理解上海電信的免費政策為何只為2Mbps帶寬以上的電信寬帶用戶開放。上海閔行區的《微型計算機》讀者何文彬告訴記者,他曾經就帶寬沖突問題向電信工作人員咨詢過多次,但每次得到的答案都不一樣。“我家是2Mbps帶寬,電信來小區的安裝人員告訴我,如果我辦了IPTV那么網絡帶寬會被免費提升至3Mbps。這事兒聽上去很好,但是多出來的1Mbps事實上不僅不能用于電腦上網,而且一旦我開了IPTV上網,我的電腦網絡帶寬反而會不足2Mbps。”就這一問題記者電話詢問了上海電信10000客服熱線,得到的答案卻是IPTV不會影響電腦網速。但反映同樣問題的不止何文彬一人,另一位用戶也提出:“有沒有增加帶寬不清楚,看電視時沒覺得影響上網速度。要是開迅雷,電驢這類下載工具,那么看電視會非常卡。”
由此來看,目前國內IPTV盡管在內容提供網絡鋪設等方面初具規模但仍處于初級階段,相比起數字電視而言,視頻內容的清晰度,網絡的穩定性仍需提高。而且相比視頻片源更為豐富的網絡視頻點播,IPTV亦有不足。
補藥,還是毒藥?
從2005年到2008年,國內lPTV的倡導者們更主要是把lPTV作為一種新的消費理念品牌推出,積累經驗,謀求產業化、市場化乃至體制改造以及網絡一體化、雙向化數字化改造。這也是用戶逐步認識IPTV的一個階段。而從2009年,從業者開始提升lPTV的層次,同時在lPTV業務基礎上增加豐富的互動和增值業務,用戶數量增長迅速。江蘇,廣東與上海將構成三箭齊發之勢。目前江蘇廣東兩省的用戶均突破30萬,預計今年的發展目標將超過50萬,沖擊70萬。另外像湖南廣西、重慶等新興lPTV地區,也加大了在IPTV上的投入預算。
RHK分析家Josette Bonte也認為,lPTV將是網絡娛樂業最大的推動力年增長率24%,2009年總收入將高達360億美元。但細細算來,事實上我們的通信運營商和內容提供商賺到錢了嗎,業內知名的IPTV行業評論人士“燈少”說:“在國外,由于帶寬不是問題,因此通信運營商更多的是把lPTV業務的重心放在視頻的,質量提升和用戶體驗上,以此來和有線運營商競爭用戶。又由于國外看電視是用戶付費的模式,依托電視收費就能維系產業的運轉。因此,國外的lPTV商業模式很簡單,以用戶付費為主。反觀國內,在長期的環境培育下,中國用戶缺乏電視節目市場化付費的觀念,整個廣電電視產業都依托后向廣告生存,雖然lPTV在逐步改變用戶的消費習慣,但終難立竿見影。于是,如何借助新業務,從用戶口袋掏錢,建立付費觀念的成功商業模式也將顯得彌足珍貴。”
上海今年的發展目標是突破100萬,發展的重心已經從全力增長用戶逐步向挖掘用戶價值演進,在逐步培養lPTV用戶的體驗感受的基礎上,開始嘗試向lPTV用戶進行前向收費。為了實現100萬用戶的目標,上海電信的免費策略無疑吸引了比以往多出數倍的用戶對lPTV的了解,使得上海IPTV用戶數量得以急速增加。但當用戶一旦習慣免費(兩年的免費期足以讓用戶把這種體驗變成習慣),兩年后突然改為有償服務后,其受到的抵觸也可想而知——除非在兩年時間內,IPTV自身素質能有飛躍性的提升。
此外,國外IPTV的成功是因為國外電視臺極少有免費頻道,用戶已經習慣于為電視節目買單。而且國外網絡的狀況也是其內容質量明顯優于國內的重要基礎。然而在中國一切恰恰相反,國內寬帶狀況暫時限制了節目視頻的清晰度,而且國內有線電視月租僅10多元,數字電視也不過20多元,但目前國內IPTV的基準費率基本都設在60元/月,即使是一些地方的優惠價也往往在30元/月左右。華為公司則曾引用財務分析數據表示:IPTV收費至少30~60元/月才可能在5年內收回成本。
微型計算機
短期的免費,看似會極大拉動IPTV的人氣,但從長遠來看,必定會成為lPTV未來開展收費模式的一層桎梏。數年投入IPTV卻發展緩慢,上海電信此舉急于做出“成績”雖然可以理解,但卻在無形中為自己增加了更大的負擔。在事實已經無法改變的情況下,如果眼下IPTV從業者們將最重要的著眼點放在2010年3G的高速發展以及新一屆世界杯轉播上,借著這兩個重要的契機提高用戶滿意度,方是最佳的策略。而對于消費者而言,未來的IPTV依然會是家庭娛樂方式重要補充方式之一。2010,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