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澳大利亞、德國、加拿大記者 陳小丫 青木 陶短房 ●本報記者 劉揚●陳一
澳大利亞外長史密斯5月30日證實,美國政府已要求澳大利亞接收部分關押在關塔那摩監獄的“東突”囚犯。這是奧巴馬政府首次提出這一要求,此前澳政府已兩次就此問題對小布什政府說“不”。為兌現關閉關塔那摩監獄的諾言,奧巴馬幾個月來一直急著在全世界給包括17名“東突”分子在內的245名關塔那摩囚犯“找家”,但至今沒有任何一個國家敢以犧牲對華關系為代價,收留其中這些“東突”分子。與此同時,美國堅決拒絕“東突”囚犯進入美國的態度讓世界認清,美國就是要把麻煩推給全世界。在最先被這一麻煩纏住的歐洲,德國等為討好奧巴馬流露過接收之意的國家態度正慢慢轉變,美國媒體稱,他們是在等美國自己先接收這些“東突”分子。如今,美國又把這一麻煩之球踢給了近來與中國小紛爭不斷的澳大利亞。
澳考慮收留“東突”引發爭論
據《悉尼先驅晨報》5月31日報道,史密斯表示,出于與美國的“良好關系”,澳大利亞政府正在考慮美國提出的接收10名關塔那摩中國維族囚犯的請求。此前,澳大利亞政府已兩次拒絕美國類似要求。但此次史密斯說,澳大利亞將重新依據移民法和國家安全政策對這些人逐一進行審慎的審查。他同時表示,澳大利亞不會屈從于來自中國的任何壓力。
澳大利亞媒體注意到,史密斯并未明言澳政府最終將對這些人采取何種政策,給澳政界留下充裕的爭論空間。一向以激進言論爭取曝光度的澳綠黨領袖布朗對接收“東突”囚犯表示支持。他致信澳移民部長,表示收留“東突”分子將變成澳一項積極資產。澳反對黨領袖特恩布爾則堅決反對收留“東突”分子,他說:“如果美國人認為他們很安全,足以在悉尼、墨爾本或布里斯班的大街上閑逛,那么他們在美國任一大街上散步也將是安全的,無可辯駁的事實是,許多從關塔那摩釋放的人后來都在基地組織中起主導作用”,收留他們對澳大利亞來說“風險太大”。
“美國人搞砸了得自己去賠”
據美國廣播公司5月30日報道,就在上周五,奧巴馬政府剛剛敦促最高法院不要按照“東突”囚犯本月初提出的要求,就他們的個案進行聽證。奧巴馬政府堅決反對讓“東突”分子進入美國,美國國會中雖有少數人為“東突”分子說話,但主流聲音依然是“不能讓恐怖分子在華盛頓街頭閑逛”。澳大利亞news blaze新聞網30日評論說,陸克文應對奧巴馬講——“你搞砸了就要自己賠”。文章稱,“如果這些人是好人,美國為何不讓他們進入,澳大利亞可不想把這些人招來找事”。澳大利亞《堪培拉時報》31日題為“美國最終該為被關押者負責”的社論稱,為關塔那摩囚犯“找家”對美中關系而言是個考驗。如果接收這些囚犯,“我們同中國的關系也將受到損害,而這一定不是陸克文希望看到的”。
此次圍繞是否接收“東突”囚犯的爭論是今年3月部分澳媒體和反對黨攻擊陸克文政府“過于親華”,有“中國陰謀”以來,澳國內又一波對華關系討論。此前,中鋁收購力拓引發反對浪潮等事件已將中澳關系推上敏感點,美國壓澳收留“東突”囚犯將使中澳關系面臨大考。一名長期在澳大利亞生活的中國專家5月31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說,在陸克文的前任霍華德執政時,澳大利亞就曾拒絕過美國的類似要求,今年1月陸克文政府再次拒絕是為了等待奧巴馬政府上任后的態度。如今奧巴馬明確施壓讓陸克文政府騎虎難下:既不敢得罪最大盟友美國,又不敢公然頂撞中國。雖然目前澳政府和民意都不愿趟這趟渾水,但也不能排除澳政府迫于美國壓力收留“東突”囚犯的可能。因此,中國應捍衛自己的政治信譽,讓包括澳大利亞在內的其他國家明白——收留“東突”必將帶來長久的麻煩。
在《悉尼先驅晨報》網站等澳大利亞新聞網站上,不少網民留言就是否接收“東突”囚犯發表評論,大部分人反對接收。網友“鮑勃”說,以前英國殖民者把犯人送到這里來,現在我們的美國老爺也想這樣做。網友“悉尼的泰德”則認為“不應為此讓我們與中國的關系復雜化”。悉尼律師理查德5月31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說,“我們為什么要替美國人背包袱?澳大利亞治安已在惡化,還要再接收一群恐怖分子?如果陸克文那樣做,我第一個就不交稅了”。
中國外交力量面臨考驗
澳大利亞《悉尼先驅晨報》5月30日稱,雖然史密斯強調不論澳大利亞政府是否接收關塔那摩囚犯都不是“屈從于任何壓力的結果”,但這種壓力事實上一直存在,來源正是美國。就在史密斯表態一周前,美國駐澳大利亞使館還在就此向澳總理高級顧問格林施壓。自去年奧巴馬在美國大選中勝出并宣稱有意關閉關塔那摩監獄后,德國、葡萄牙等歐洲國家均表示有意幫忙接收關塔那摩囚犯,這么做的目的則被外界認定是為了“討好奧巴馬”。
清華大學中美關系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周世儉5月31日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美國試圖將關塔那摩變成世界的麻煩,但這本來就是美國自身的問題,應該在美國國內解決,美國不顧中國提出的遣返要求,向外輸出“東突”分子,似乎是唯恐給中國搗亂的“東突”分子斷子絕孫。2006年,正是在美國的壓力下5名關塔那摩“東突”囚犯被遣送到阿爾巴尼亞。
有分析人士認為,能否讓這17名“東突”囚犯出不了美國已成為考驗中國外交力量的試金石,無論哪個國家最后收留了這17人,中國都不可能毫無反應。美國宣稱拒絕將“東突”囚犯遣返中國是擔心其被判死刑,中國還必須警惕美國一邊打道德牌一邊把中國和世界其他國家的關系搞僵。
從目前世界各國反應來看,“東突”囚犯問題有可能成為中國獲勝或不全敗的一仗。BBC5月31日稱,“接收關塔那摩維族囚犯問題成了各國眼中的燙手山芋”。維爾京群島《政治報》稱,世界各國至今對于美國推銷“東突”囚犯不怎么買賬,“東突”分子自己也不滿意,正想方設法留在美國。美國廣播公司5月30日說,許多歐洲國家都未對是否接收“東突”囚犯表態,他們正等待美國率先做出收留“東突”囚犯的決定。澳大利亞媒體說,澳政府正在美國的責難和中國的憤怒中左右為難。對世界許多國家而言,這是普遍的難題。
在此前有意收留“東突”囚犯的德國,民調機構EMNID所做的最新調查顯示,65%的德國人認為“德國應拒絕收留維吾爾囚犯”,25%的人表示“應該收容”。而今年1月一項同類調查顯示,近一半德國人認為應收容“東突”囚犯。據BBC報道,就連一直傾向于收留“東突”囚犯的德國外長施泰因邁爾態度也有所改變,其秘書表示,德國只在其他國家也參與的情況下才會同意收容“東突”囚犯,這樣做至少可以分擔一下中國的怒火。
有瑞典媒體稱,對接收“東突”囚犯態度積極的歐洲國家還有阿爾巴尼亞和格魯吉亞。前者2006年便曾接收5名“東突”分子,今年4月加入北約,急于加入北約的格魯吉亞因此也想效仿。但《環球時報》駐格記者尚未在格媒體上看到相關報道。▲
環球時報2009-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