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質
這個案例反映出在教育裝備、教育資源的配備和使用上,我們的教育體制本身存在著一些值得反思和亟須改變的地方。
第一,教育裝備的配置缺乏一個統一的國家標準。巴西的一位副總統曾在北京的一所學校參觀時感動得流下熱淚,他說沒有想到中國的學校這么好,而巴西是如何如何的落后;我們的一些校長到了國外,也看到了國外很多學校在設備上跟我們比顯得很落后,于是產生對我們國家教育的一種自豪感。其實這是一種錯覺,這是由我們所身處的工作環境跟我們的經驗視野以及我們的思維特征所決定的,其實中國的情況完全不是這樣。比如湖北的一個教研員曾對我說,他到學校里去上課,發現除了黑板之外,老師連粉筆都沒有,臺子上只放著一碗水,老師寫字的時候用手指在碗里沾一下水然后在黑板上寫,你得趕快抄,要不然字馬上就消失了。這樣我們就看到,一些地方、一些學校教育裝備的配置是充足甚至是過剩的,而另外一些地方、一些學校則配置不夠甚至匱乏,這反映出了一個大的范圍內的效率低下。在這種情況下,建立一個合理的國家標準極其重要,而我們目前的體制可能就缺少這樣一個標準,我看到俄羅斯對中小學的改革提出了一個思路,其中有一些東西是非常細致的,比如說這個生均廁所,包括蹲位、小便槽都是按標準來建立的;教室的黑板跟學生最前排左邊右邊的角度都給予了明確的規定;假如天氣寒冷,對教室、學生更衣室的氣溫有規定;學校離馬路的距離也有明確的規定;對班生數更是有極其嚴格的規定。國家如果沒有這樣一個統一的類似“學校法”的標準。就很可能因為區域經濟發展的不平衡而產生區域間教育的巨大差異。
第二,學校在教育裝備配置中的被動地位導致丁裝備使用的低效和浪費。前面幾位校長提出的一個思考非常有意思:有時候在國家的這種不合理的體制底下會誘導出學校的一種壞的傾向,比如說只要你給我都要,其實我可能根本并不需要;而我真正需要的,你卻不一定給我。這樣一種壞的傾向造成了教育資源的巨大浪費,甚至,它將學校對教育的麻木性都誘導出來了。這也就是說,目前的體制下,我們的學校在教育裝備的配置上,處于非常被動的地位,而這種被動使學校無法按實際需要配備裝備,這造成教育裝備使用效率不高。對于學校主體來說,最大限度發揮手上現有設備資源的作用,是學校在目前“被動”地位上發揮自主能動性的僅有空間。而這對于整個教育大范圍內教育裝備使用效率的提高顯然是不夠的。
因此,我們就需要建立一個更為開放的,更能充分滿足大多數人需求的教育資源配置機制。在這樣一個開放的機制下,學校按照自身實際需要主導教育資源的分配,各個學校實現資源共享,并能夠實現動態的設備的添置。
(作者系《福建論壇》社科教育版主編,“生命化教育”倡導者)
主持人結語:
裝備現代化是教育現代化的內容之一,它在實施素質教育、提升教師素質,提高教育教學效率、促進學生發展方面將會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可是目前教育技術裝備存在兩大弊端,即一味追求“有”,基本留著“看”。要針對現實,解決弊端,發揮作用,才能真正提高技術裝備的使用效率。
現代技術裝備使用歷程不堪回首。
從未成熟的“蘋果”。從“蘋果機”到“486”,基本上是供人參觀的擺設。某高級中學是全省先進的電化教育學校。這所學校較早地實現了電化教育?!叭龣C一幕”進課堂,最早武裝了“蘋果”機器,后來陸續搞了計算機房,然而這些機器基本上沒有發揮什么作用,主要用于供人參觀,長時間用布罩套著,防灰,防止被碰壞。那時候教師說得最多的是大家不要亂動,告狀最多的是某某學生把設備弄壞。結果隨著時間的推移,沒來得及使用就已經落后、報廢了。
并未發聲的“耳機”。想當初許多學校搞了語音室,有的還搞演播中心。從語音室到演播中心,主要是應付檢查,提供參觀。那些語音室本來就不夠科學,產品質量有問題,基本上屬于自然報廢。學校演播中心也是長時間關閉,同樣經歷設備老化而終的命運。
裝點門面的“電教設施”。不少學校購置幻燈機。安裝投影儀,但是,軟件資料滯后,使用頻率很低。特別是教育軟件和教育資料開發缺乏一線教師參與,與教材和教學相脫離,只能在公開課上偶爾露崢嶸。
想說愛你不容易的校園網。信息技術是“雙刃劍”,比如電子閱讀,看上去內容豐富,形式多樣,但是就是替代不了傳統的紙質閱讀,還會傷害眼睛;網絡對學生知識面的拓寬、能力的培養、視野的柘寬等確實有用,但不健康的內容,沒有經過篩選的信息,充斥網間。校園網不能得到認真的管理和開發,一些教師除了卸載一些試題或者為制作課題以及寫作論文而使用屯子剪貼外,基本不去使用。校園網還成全了負面的東西,比如上班炒股,QQ聊天等。
為什么好東西“不好”,好東西不用呢?
一是教育思想不正。一些學校的課程意識薄弱,法規意識淡化,信息技術課、試驗課基本不開或者基本不全,為“主科”讓路,一切為了考試。因為有人認為這是副科。本學科教師認為很難體現自身價值,不重視本學科教學,自我弱化導致學生淡化。
二是專業人才缺乏,缺乏專業教師。現在農村學校也配備了鋼琴,配備了電腦,安裝了校園網,但是沒有專業教師,也沒有網管人員。因為信息技術、音樂、美術教師配備嚴重不足,許多學校往往采用“兼課”的形式,而這些教師兼課時往往是讓學生看一會“專業”書又回到自己的學科教學當中去。
三是產品質量與維修的問題。產品質量不過硬。由于追求低成本,也可能由于行業不正當競爭,許多學校配置的電腦基本上不能使用,質量不過硬,正常性損壞較多,加上學校經費緊張,得不到及時維修和更新,因此就被擱在那兒,直至壽終正寢。
教育技術裝備對于人的成長來說最為重要,忽視教育技術裝備的使用,勢必影響學生動手能力、創新能力的形成,最終會影響一代人的成長,因此要從根本上解決教育技術裝備的使用問題。
機動靈活“擺”出來。要改變傳統的將儀器設備全部存在實驗室、準備室和儲藏室的做法,可以將一些設備、圖書直接放在教室、走廊或學生經常通過的公共場所,讓學生形成直接的印象,給學生直接的認知和閱讀的方便。比如一所學校沒人會彈鋼琴,就將它放到大會議室。讓學生摸一摸,敲一敲,用自己的雙手敲出“鋼琴的聲音”。再比如一些標本,一些儀器,就可以放在教室后面,一下課,他們就會在那兒觀看、研究,讓學生產生感知和聯想。還有學校的圖書。就將它在教室的一角或者校園的某個地方陳列出來,讓學生自由閱讀,就是少掉一些,也比關在庫房里強。
強化考試帶起來??荚囋谥袊兄厥獾淖饔?,既然有人“考什么”“教什么”,那么我們就利用考試這根指揮棒,將技術裝備的使用帶起來。比如改革中考制度,將試驗、閱讀考試納入中考的范疇,在高考中強化“實驗”“動手”因素,就可以促進技術裝備的使用效率;還可以制定相應的學??己宿k法,在實驗指導教師配備、實驗課程開設上進行嚴格的考核,確保技術裝備的高效使用。
示范引領用起來。由于教育發展的不平衡,人員素質的參差不齊,技術裝備的使用水平也存在很大差距,要發揮典型單位和人物的示范作用,促進各種儀器設備設施的使用。比如省廳下發的優質資源光盤,可召開使用情況推進會,用示范課和典型單位經驗介紹讓更多的人愿意使用,學會使用。還可以將教學、技術裝備、教研等組合起來,進一步整合技術裝備學科教學,用豐碩的成果激發教師使用的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