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耀方
2003年國慶長假的最后一天。與幾位好友相約釣魚。釣著,聊著,不知是誰將話題扯到了我校的教學。他們說,我校的奧數培訓成績斐然,深得社會各界的稱贊,但是語文教學還得再加把勁。一席話,直指我的痛處。身為校長和語文特級教師,我校的語文教學卻不盡如人意。問題到底在哪?
我在全校組織了一次調查,經過調查得知,我校20%左右的學生對課外閱讀有濃厚的興趣,并常年堅持閱讀。但是,大部分學生課外閱讀面相當狹窄,30%左右的學生家庭居然沒有一本適齡的少兒課外讀物。我校語文教師工作雖然勤懇認真,但總擔心學生這不會那不懂,課堂上教師講得多,學生練得少。語文作業量大,缺乏趣味性。批改各類語文作業,耗費了語文教師大量的精力。于是,我圍繞“大量閱讀”這一主題,與教師分析學生的語文學習,展開語文課堂有效教學的研究,要求語文教師按照“課外閱讀。課內實施”的思路展開日常語文教學。
這樣折騰了幾年,老師們接受了大閱讀思想,但在實際教學中依舊效果不佳。如何促使語文教師將理念轉化成實際的教學行為?苦思冥想之后,我沿著“以學術發展人”的思路,迎來了柳暗花明。
2007年,我校加入了國家督學李希貴先生主持的“新學校行動計劃”課題組。在與山東濰坊的一群校長的交流中,我得知濰坊的語文主題學習也是按照“課外閱讀,課內實施”的思路進行的,而且像韓興娥等廣批老師已取得了豐富的教學經驗。
2007年11月19日,我和學校骨干教師一行六人,來到了濰坊,走進了濰坊市北海學校韓興娥老師的課堂。韓老師執教一年級,面對班上60多名學生,韓老師字正腔圓,語匯豐富,教態自然親切。那展開的一個個教學環節,將生字、新詞、俗語、名言有機組合起來,營造語言環境,孩子們在這樣的語言環境中讀讀,說說,背背,唱唱,理解正確,運用妥帖,情趣盎然,爭先恐后。小朋友們不用舉手,站起來搶著就說,似乎非常散漫,但沒有一位開小差的。韓老師帶班雖才十個多星期,但一節課下來,她那顯著的教學效果可以窺得一斑,什么叫返璞歸真,什么是貨真價實,韓老師的語文教學便是最好的解釋!聽罷課,我們與韓老師面對面交流。韓老師真了不起!她懷揣博覽群書的體驗,不追風,不盲從,埋頭班級,心無旁騖,執著于學生語文素養的提升。
我們還參加了濰坊市一年一度的語文主題學習研討會,王麗、胥麗等老師執教的十多節語文課上,我們熟悉的往昔的語文課堂結構和風格一掃而空,簡約,明快,容量大,節奏快,學生興趣濃。他們有的一節課教一篇課文,有的一節課教一個單元的課文,有的一課時處理了一本課外讀物。我們觀摩的所有的課堂都那么質樸實在,毫無矯揉造作。更使人敬服的是,學生在課堂上展現出來的令人羨慕的語文素養。
后來,我又先后派出兩批教師,到濰坊學習語文教改經驗。我還將濰坊市小學界知名的王麗老師、北京新學校研究院的陳勇院長請到學校來,傳經送寶,解答疑難。就這樣,把老師們推人濰坊熱烈的課改氛圍之中,我們觀摩課堂,感受濰坊的氣魄,學習濰坊的經驗。如今,我校的語文老師終于意氣風發,大步邁向語文課改的萬里征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