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樂 陳 輝
【摘 要】提倡素質教育,發展素質教育,是新的歷史時期發展的必然要求。它符合現階段我國國民經濟發展和社會體制的變化,是當今發展的必然走向。同時,也符合建設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需要。文章分析了體育教學中的素質教育。
【關鍵詞】體育教學 素質教育
一、思想品德素質的培養
教會學生做人、求善、養德,培養學生堅韌不拔的優秀品質。
(一)培養學生助人為樂的好思想
體育課上教師要求體質好的學生幫助體質差的學生完成教學任務,教育學生在課堂上作好人好事,幫助有困難的同學解決問題,并教育學生樹立見義勇為、敢于同壞人壞事作斗爭的思想,培養學生為他人服務的意愿和行為,使學生從小養成一種助人為樂的高尚品質。
(二)培養學生善良正直的品格
在體育教學中培養尊師敬長,愛護體弱者。教育學生做事公正,為人和善,言行一致,文明禮貌,不損人利己,不投機取巧,愛護公物。培養學生作新時期合格的接班人。
(三)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
體育教學靠師生的合作,靠學生之間的合作,只有一個團結合作溫暖的集體,才有凝聚人心,取得好的教學效果。同時也要教育學生關心集體,熱愛集體,為集體爭榮譽,教會同學之間的相互交往,尊重人,理解人,善于與同學友好相處。讓學生明白,只有生活在好的合作集體中,才能創造出優異成績。
(四)培養學生具有堅強的意志品質
體育課的學習很苦很累,要求學生必須具有吃苦耐勞的精神,必須具備不怕困難,勇往直前的品質。教學中教育學生對應做的事自己要堅持不懈,培養學生克服困難的意志和毅力,教育學生對失敗挫折有一定的承受力,培養學生勝不驕、敗不餒、頑強拼搏的優良作風。
(五)培養學生自我教育的能力
體育教學重要的是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通過老師的講解與示范,教會學生鍛煉身體的方法手段,培養學生具備良好的自我教育能力,讓學生逐步達到自我發展、自我完善的目的。
二、文化科學素質的培養
文化科學素質的培養,主要是通過基礎知識的學習、基本技術的掌握、基本技能的形成過程進行智能教育,培養學生學會學習、創造、求真。
(一)培養學生的求知好學精神
體育是一門綜合性學科,它包含了多種文化的內涵。為此,通過體育教學手段,不但能增強學生體質,更主要的是能教會學生的體育理論知識,掌握鍛煉身體的方法、原則,滿足學生的求知欲望,使學生學到體育文化知識。
(二)培養學生的創造性
在體育教學中,讓學生設計準備活動內容,編排徒手操,設計場地,制作體育器材等。都能培養學生的創造性和想象力,而學生的創造性活動往往要靠教師的啟發與引導,所以教師的教學方法、手段對培養學生的創造性很重要。
(三)對學生進行“三基”教育
體育教學中注重培養學生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術、基本技能、這些是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根本保證,只有在教學中重視基礎知識的傳授,讓學生掌握體育鍛煉的規律性,才能使學生的基本技術迅速提高,基本技能得到正常發揮。
(四)促進學生的智能發展
田徑教學的起跑練習能培養學生的快速反應能力,籃球的投籃命中率能培養學生的準確能力,排球的扣球能培養學生的判斷能力,體操動作能培養學生的失控感覺和運動感覺等等。所以,學生的智能水平通過體育教學能不斷得到提高和發展。
三、身體心理素質的培養
通過身體心理素質的培養。可以促進學生的正常發育,提高身體活動機能,養成衛生習慣,培養學生腦體結合、綜合適用腦力和體力的能力,把學生的心理素質調控在最佳狀態。
(一)培養學生的自理自護能力
通過學習,能促進學生的正常生長發育,增強體質,提高各項身體素質,練就一身強壯的身體,養成良好的生活、衛生習慣,學會自我保護,提高自理自控能力,適應時代的發展。
(二)培養學生健身鍛煉,為終身體育打好基礎
體育教學中有很多動作能伴隨人的一生進行活動:田徑中的中長跑項目。球類運動的籃球、排球、乒乓球。武術、氣功等都可以進行健身活動。通過講授正確的動作技術和科學健身方法,為終身體育打下良好基礎。
(三)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
通過組織教學比賽、游戲活動及考試、達標、運動會等活動。可以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調控能力及心理穩定性和適應性。并向學生講述健康人的心理標準,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使學生經常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
四、審美藝術素質的培養
體育教學不僅要講授動作技術,而且教會學生在動作技術學習中去體會美、創造美、鑒賞美,要求學生每學一個動作都要保持動作美、姿態美、體形美。把美蘊藏在動作之中,培養學生具有審美意識和愛好,讓學生親身體驗動作美與表現美的深刻含義。
(作者單位:廣西北海職業學院;桂林理工大學體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