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海燕
聚光燈下看到的應是團隊的風采,而不是領導者
“這是一個安全網,你在跳舞,很多雙眼睛在默默地看著你,做很多幕后的工作。”
我們都知道,在舞臺中央萬眾矚目的大多是主角。同樣在公司不斷上演的“大戲”中,我們已經習慣了管理層葉自點江山的表演,控制權牢牢掌握在他們手中。而陶氏化學大中華區人力資源總監于淼對此有不同的見解,“我會花更多的時間來給團隊更大的機會,聚光燈下看到的是他們的風采,而不是我的風采。”
陶氏化學是一家多元化的化學公司,是全球化工業界的“可持續發展領導者”,2008年銷售額達580億美元。2004年8月,上海正式成為陶氏大中華區的總部。四年左右的時間,大中華區由幾百人發展為現有雇員2500人,并且構建了相對完整的人力資源管理體系。
于淼2007年9月出任大中華區人力資源總監,她稱自己的團隊是可以像秋風掃落葉一樣解決問題的團隊,這可以是她以上管理理論的最好證明。但問題是把舞臺讓給經驗不足的下屬,怎樣保證如期高效地完成公司的目標,自己的權威感又如何建立呢?
在舞臺周圍搭建“安全網”
在于淼的團隊里,大學畢業一年生就統籌了陶氏的校園招聘工作。“你告訴我你需要什么資源,我盡量幫你解決,但這個場面是由你控制,計劃由你來做,這是你的責任。”在這樣的鍛煉下,畢業三年的員工基本就成為挑大梁的人力資源管理中層,他們接受的挑戰很大,但的確獲得了高速成長。
事實上,這種成長更多得益于圍繞在他們周圍的“安全網”。在操作層面上要讓員工感到有百分之百的授權,但一旦發生問題,管理層隨時會介入。但介入的方式不是不信任他中止他的工作,而是給他建議和提供補救的辦法,如果說發現哪些資源不夠,需要錢,需要人力,或者需要相關的知識,團隊一起想辦法解決。“這個安全網,在設計和定位的時候就已經搭建好了。你在跳舞,很多雙眼睛在默默地看著你,知道哪里會發生問題,在發生問題之前給你建議,在背后做很多推動工作。搭好了這樣一個平臺,就可以保證公司業務的正常運營,不會因為個人的錯誤造成公司的損失。”
讓跳舞的人怎樣安全的跳舞,如何搭建組織結構才更有可行性呢?在于淼看來,每個人都應該是全能型人才,讓每個人都有向各個方向發展的可能性,把每個人的角色分為好幾部分。比如做校園招聘的人,他還要做某一個部門的人力資源策略咨詢師,這兩條線一個對內,一個對外,對內的工作就不僅僅關注招聘,還要看人才發展、管理團隊的后備培養、培訓等方方面面的問題,可以說是業務部門的HR合作伙伴。除了最基本的兩個角色,員工還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參加相關的項目。于淼把人力資源的很多工作都做成項目,比如與保險公司談醫療保險作為一個項目來運作,通常來講這是由做薪酬的人來做,但團隊成員面向全部門的人招募,團隊里的任何人都可以看到現在有什么項目在執行,自己雖然不是做這方面的,但也可以申請加入這個項目組,成為兩份主線以外的工作。這種人員調配,使員工可以在自己想發展的領域發展,為他們創造一個很好的學習環境。這個過程中也會培養出全面而靈活的人才,而且打破了角色的硬性分割之后,每件事都需要跟別人合作,就習慣了相互支持,團隊協作的能力就大大加強。有這樣一批人,很多事情都可以在很短的時間里做到。
這種架構的建立,得益于她的老板亞太區總裁麥健銘先生的一個重要觀點,“我作為管理者能做的最大的貢獻是把權力下放給我的下屬,我走到一邊去,不要在中間礙事。”這似乎跟很多管理理念相悖,但與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無為而治”卻有相通之處,于淼很認可。
權威來自勇于承擔責任
在舞臺上發光發亮的是下屬,自己權威感如何建立呢?“管理到了一定階段,作為個人要意識到我不可能是專家,我的工作是找到專家找到最優秀的人把事情做好,管理者的角色是資源的配置。不管你有多大能耐,都不能把所有HR內部的東西全學得非常透徹。什么事情讓一個管理者驕傲?那就是下面的所有人都比我強,他在自己擅長的領域都遠遠超過我,這樣我就是最成功的。”
找到優秀的人,需要資源的時候幫助他們找到資源,下屬犯了錯誤自己能夠去承擔責任,于淼認為做到這三件事,威信就會自然而然地建立。遇到問題,老板比誰跑得都快,員工怎么去信任他?建立人跟人之間的信任,與員工同舟共濟,這是很重要的。
2008年于淼積極推動的領導力提升和彈性工作制取得了很大的進展,于淼的夢想之一是在五年到十年之內把陶氏大中華區的“領導力論壇”做成一個品牌,像GE和IBM一樣,培養很多杰出的管理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