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去年國家假日辦決定取消“五一”長假后,就遭到了質疑,恢復“五一”長假的呼聲也一直未曾停止。今年全國兩會上,國家旅游局新聞發言人表態:“如果地方政府認為恢復‘五一黃金周有利于當地經濟發展,可以試點恢復。”而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課題組最新政策報告《中國:在應對危機中尋求新突破》中建議:恢復“五一”長假。其原因是國內外的實踐證明,假日消費尤其是長假期消費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非常明顯,而且是“食住行游購娛”的全方位、綜合性拉動。
此時,備受關注的廣東版“五一”長假有了方案,今年“五一”廣東將使用“3+2+2”的方式實現7天長假。其中5月1日至3日為國家法定節假日,4日、5日與9日、10日雙休日對調,6日、7日為個人年休假。5月6日、7日是落實帶薪休假制度,但非強制性的休假措施,鼓勵彈性安排,各單位可結合自身實際情況來決定最終的休假安排。隨后,重慶、大連、新疆等紛紛宣布加入,借恢復黃金周拉動旅游消費的潮流洶涌。
對此,無論是專家還是老百姓,仍分成贊成與反對兩派爭論不休。那就從咱老百姓的角度,再論一論,這“五一”長假要不要恢復?
贊成方——恢復“五一”長假,民心所向
理由一:春節要回家,五一長假取消后,就只剩十一能出游了。此外。分散休假不能充分體會到休假的意義,休了幾天后又要上班,讓人不盡興。五個小長假只有短短三天,人的消費欲望也沒有黃金周強,和平時雙休日沒有太大區別。
理由二:當時取消五一黃金周、增加傳統節日的一個重要目的是弘揚傳統文化。去年一年來,傳統文化因為傳統節日的增設得到弘揚了嗎?傳統文化的繼承和弘揚主要在于教育和潛移默化,而不是在于增設傳統節日放假,因此,恢復五一黃金周,沒什么可以顧忌的。
理由三:這是國人的需要,國家的需要,也是國情的需要。從國人的角度看,現在出門旅游已經成為大家的習慣,五一黃金周取消后,大大抑制了人們出游的需求。從國家的角度看,國家需要黃金周拉動內需,這不僅能刺激旅游業發展,也能帶動其他產業發展。事實和數據證明,長假中人們存在的激情消費和沖動消費比平常強烈許多。從國情看,現在很多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擠占員工的假期現象比較嚴重。黃金周假期長,政府機構這段時間都不運作,從一定程度上也迫使中小企業給員工放假。
理由四:老百姓消費都有個習慣,商家也會根據人們固有的消費習慣,在春夏之交的“五一”之際推出新品和季末促銷活動。7天長假能更好地讓所有人迎合與發展這一習慣,而清明、端午、中秋等節日短時間內很難拉動市民消費的熱情。
理由五:有五一長假的時候,每逢五一就可以和家人去度假,一來緩解工作壓力,二來一家人其樂融融,享足天倫之樂。有人會說,要長途旅行。不是還有帶薪假期嗎?好多企業都沒有帶薪休假。再說,一家人在好幾個單位上班,怎么可能在同一時間請好假呢?
理由六:現在的崗位是“一個蘿卜一個坑”,加上工資、獎金都按工作量計算,休“年假”卻沒有“帶薪”,如果你拿著法律的本本和老板較真,老板就讓你丟飯碗——如今就業形勢嚴峻,這活兒你不干,自然有人干。誰愿意和自己的工資過不去,和自己的飯碗過不去?因此,對這些人來講。唯一的希望就是五一能恢復長假。
反對方——這是“一錘子”買賣,不長遠
理由一:對那些黃金周的痛苦記憶難道就忘了?當時取消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已經出現了很多“黃金周病”。難道黃金周停一年,問題就沒了?回家出門買車票難,旅行費飛漲,到景點就是看人……去年改革后,國慶照舊回家盡孝,但還能在小長假期間和朋友一起去玩,感覺生活的內涵豐富了許多。
理由二:當年很多人要么扎堆旅游,要么悶在家睡覺,這樣的假期,體有何益?所以問題的關鍵是,如何教會大家該怎么休假。去年改革的小長假就有這一效果,媒體宣傳了很多大家已經快遺忘的東西,大家也有時間遵循一些中華民族傳統的風俗。說到底,假期要有內涵、有底蘊,才會有生命力。
理由三:黃金周期間最火的就是各旅游點,而為了應對大批游客,很多景點必須動用大量人力物力資源。景區“超載”之痛從目前看仍沒有更好的解決辦法。交通也是大問題,春運一票難求已經很能說明問題了。
理由四:有所謂的旅游旺季就有所謂的旅游淡季,五一長假如果恢復,其前后一段時間必將是市場的萎靡期。過度依賴長假帶來的超額效益,很難將資源進行最優化的配置。
理由五:如果非想讓人們外出旅游,從而刺激消費,拉動經濟,何不搞個“國民旅游休閑周”,選擇春、秋更適合旅游的季節放假以拉動經濟?可見,是否恢復長假跟“五一節”其實無關,是個只關錢和經濟的偽命題。放假主要是為了讓人們休息、放松、調整,而不應是為了讓群眾去旅游,拉動經濟,過得比上班還累。
理由六:增加法定假日等于減少工作日,企業要損失生產額,還要給員工發工資,整體上還會影響GDP,并不能拉動經濟增長。
理由七:休假的含義顯然并不僅僅是花錢。更是為了滿足人們不斷上升的精神與物質文化需求,在繁忙的工作間隙能夠得到身心上的愉悅。新休假規定將集中休假改成了分散休假,這是符合假日規律的。節假日調整后,我們獲得了更多的放假機會,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更加靈活地安排休閑活動,這能避免集中休假帶來的一系列社會問題。完善帶薪休假制度是正道,當下,應該視作落實帶薪休假的一個契機。
爭論小評:
假期到底應該有幾天,看似不大,卻關乎每一位老百姓的切身之利,從這層意義上說,全民關注,讓老百姓更多參與和表達,符合現代社會發展的需求。接受更多的審視,迎接更多的討論,才能制定出更加科學合理的舉措,更有利于形成一種制度討論與制訂的現代社會氛圍,
無論是否恢復“五一”長假,我們應該看到,一切應從實際出發。比如根據各地實際因地制宜。比如順時而變的靈活調整。不論是否為了刺激經濟,或許是當前經濟形勢下一個短期的手段和效果,從長遠來看,只有全國范圍內真正實行帶薪休假制度,因為最好的休假方式,就是法定假日和企業實行的帶薪休假均勻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