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美國特約記者 丁 雨 本報記者 王躍西 本報特約記者 丁良恒
《紐約時報》6月2日披露,由于工作疏忽,日前美國政府意外將一份長達226頁的涉核機密材料公之于眾。美國科學家聯合會安全專家稱,這是對美國核計劃的“一站式披露” 。泄密事件引發了核專家之間關于安全的辯論。中國專家認為,在目前這樣一個核問題敏感期,美國爆出此事的目的值得調查。
報道說,6月1日,網上一篇關于美國聯邦政府的時事分析文章首次曝光了此事,稱在美國聯邦政府網站錯誤公布的這份報告中,不僅詳細列出了美國國內的數百民用核設施及其建設方案的相關情況,還以圖片的形式顯示出用于制造核武器所需核燃料的具體堆放地點。雖然文件不含有任何有關美國核武器的情況,但包含了一份核反應堆和核武器實驗室的詳細清單。材料所在的每個網頁都被標以“高度機密”。其中最為嚴重的涉密內容,是位于田納西州的橡樹嶺國家實驗室,它主要生產核軍備競賽的燃料高濃縮鈾。
據悉,美國總統奧巴馬5月5日把這份材料提交給了國會,希望國會對其進行修改。隨后,該文件就被公布在美國政府的官方網站上,直至6月2日晚被撤下。這份文件所屬的國會眾議院對外事務委員會印刷所發言人薩默塞特稱,文件是在“正當操作程序下 ”被公布的。截至目前,此次泄密的原因還是個謎,美國政府正在展開調查。
“這些一團糟的事情終究還是發生了。”美國前中央情報局局長多伊奇說。泄密事件引發核專家對于安全問題的爭論。福克斯新聞網援引美國能源部核軍工管理局新聞發言人達米安·拉瓦拉的話稱,盡管美國政府各部門都希望核清單沒被泄露,但在他們共同核查后認為,泄露信息中不包含對國家安全有直接影響的信息。美國自然資源保護委員會核項目高級科學家科克倫說,此次泄露的清單只是在此前人們知道的內容基礎上,添加了一小點內容而已。但美國科學與國際安全研究所所長戴維·奧爾布賴特表示,如果這份材料被小偷或者恐怖分子獲得,他們有可能會根據材料上提供的信息, 想方設法取得核原料。
對此,中國軍事問題專家戴旭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如果真的泄露了核機密,美國會大張旗鼓展開司法調查,而不是像現在這樣進行無意義的爭論。所以,這個報告泄露的是不是核心機密很難下結論。他認為,即便是機密,級別也并不高。就算真的暴露了核材料堆放點,一夜之間就能換個地方,對美國根本不會構成什么威脅。況且還不排除這是美國瞞天過海誘捕恐怖分子自投羅網的招數。戴旭說,現在是一個關于核問題的敏感時期,美國的行為有故意泄密給他人以心理震懾之嫌。目前應該做的是,查清泄密的是誰,目的又是什么。▲
環球時報2009-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