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特約記者 伊 文
中國投資有限責任公司(中投公司)周二表示,計劃追加購買摩根斯坦利股份。美國《華爾街日報》3日評論稱,此舉意味著中國在海外投資領域的態度由謹慎開始轉為積極推進。
《華爾街日報》的報道稱,中投公司是中國主權財富基金,資本規模達2000億美元。此前,該公司曾于2007年12月收購摩根斯坦利9.9%股權,但遭遇虧損。此舉也使得中投公司在評估全球金融危機期間的新交易方面變得謹慎。
不過,這一態度日前開始轉變。中投公司在網站發布的增持公告稱,摩根斯坦利的財務實力已經得到增強,而且在國際金融服務業歷經重大重組之際將具備更強的競爭力,因此中投公司對摩根斯坦利未來發展充滿信心。不過公告并未透露中投增持的股份數和交易金額。
《華爾街日報》認為,中投公司的舉動表明,中國對海外金融企業的投資在暫停了近1年之后,又重新打開了閘門。除了政府主導的海外投資,中國民間的私募基金日前也在積極推進海外并購。英國路透社3日報道稱,中國國內私募基金已經籌集了數十億美元資金,而且它們在海外交易領域比中國大型國有企業更靈活。同時,私募基金還有一個優勢,即能夠避免遭受中國國有企業在收購海外資產時所面臨的政治壓力。
路透社的報道稱,近期中國成立了一系列以資源為目標的私募基金。日前,近300名中國礦主籌資5億元人民幣組建了“中國礦業聯合基金”,該基金的目標是籌集100億元人民幣,主要收購目標是西歐、非洲、澳大利亞的金、銅、鐵礦石等自然資源。
報道還表示,煤炭大省山西省聯合當地煤礦主和資產管理經理,成立了擁有100億元人民幣資產的“山西能源產業投資基金”,并于今年年初開始投資。另外,北京還在審議成立中國首家航空產業投資基金,這一基金將在第一階段籌資50億元人民幣,其投資重點之一將是能源資產,如航空燃油和相關服務設施等。
路透評論稱,最近,中鋁公司收購力拓以及中國五礦集團公司收購OZ鋅礦公司遭遇到外國政府的政治壓力,這成為中國尋求成立私募基金海外并購的主要原因。報道分析稱,這些主要專注于資源投資的私募基金在進行海外并購時,由于資金規模較小而且策略更為靈活,有可能降低外國政府對于中國收購的關注度。
在談到中國私募基金的投資時,一位消息人士表示:“不要小看這些小公司。終有一天,如果聯合在一起,它們就將成為某一特別領域的市場領袖。”▲
環球時報2009-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