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 勇
[摘要]信貸風險是政策性金融機構的傳統風險,也是金融業最主要的風險形式之一。這種風險將導致政策性金融機構產生大量無法收回的貸款呆賬,將嚴重影響政策性金融機構的貸款資產質量,過度的信貸風險可致使政策性金融機構倒閉。運用所學的經濟學理論與中國實際情況結合,重點分析美國次級貸款危機后我國政策性金融機構信貸風險管理的現狀、問題及成因,并就此提出解決對策,希望對改革與完善我國政策性金融機構信貸風險管理有所幫助。
[關鍵詞]政策性金融機構 信貸風險 風險管理
中圖分類號:F8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1-7597(2009)0510200-01
一、引言
2007年以來美國次級房貸危機影響到了全球金融市場各國流動性都受到沖擊各大央行紛紛注資以穩定投資者信心。雖然此次中國沒有受到實質性影響但由于我國與美國有著相似的利率政策和房地產發展軌跡這次危機將給國內商業銀行帶來更多的警示。因此,防范和控制信貸風險仍是政策性金融機構需要面對和解決的重要課題之一。
二、信貸風險管理的含義
信貸風險管理是政策性金融機構運用系統地、規范的方法,對各種可能導致貸款損失的主客觀因素進行有效的預測、分析、防范、控制和處理以降低貸款風險、減少貸款損失、提高貸款質量,從而增強政策性金融機構風險控制能力和損失補償能力的一種貸款管理活動。政策性金融機構通過信貸風險管理,可以保證信貸資金運行的安全性,保持信貸資產的流動性,提高信貸資金的使用效率,從而保護存款人的合法權益,實現通過信貸風險管理,達到以最小的經營成本取得最佳經濟效益的目標。
三、政策性金融機構信貸風險分析
(一)信貸風險內控制度的健全性和有效性仍然不足
信貸風險內控制度缺乏及時性、全面性,仍存在一些漏洞。隨著政策性金融機構業務創新步伐的加快,有些制度未能隨著業務的發展和客觀環境的變化而及時修訂和完善,內控制度建設顯得滯后。同時信貸風險內控制度建設還不健全,信貸業務過程中的部分環節存在控制盲點,有些制度缺乏可操作性,有些制度缺乏必要的程序控制和違規處罰措施,有些制度缺乏配套的業務操作程序等。
(二)信貸風險內部控制的獨立性不強
獨立性原則要求內部控制的檢查評價、建立和執行部門相分離,但在實際工作中往往是內部控制的建立者和執行者是同一部門,操作人員和核對者是同一人,相互核對難以實現,內部牽制制度執行不力。特別是政策性金融機構的內部審計部門還未實現真正的垂直管理,獨立性和權威性不強,內部控制工作不超脫,難以實行有效、及時的監督檢查,難以向上級行真實反映情況,難以嚴肅處理違規違紀問題,大大削弱了監督部門的作用,相互制約機制難以真正形成。
(三)貸款形成風險后的責任追究急需加強
政策性金融機構均建立了較為嚴格的貸款責任追究制度,但在實際操作中很難落實到位。貸款形成風險往往是由多種原因造成的,既可能有客觀原因,如企業經營管理不善、經濟宏觀調控、行業風險、市場原因、逃廢政策性
金融機構債等,也可能有主觀原因,如政策性金融機構管理不到位、信貸人員未盡職、道德風險、違規經營等。
四、政策性金融機構信貸風險防范對策
(一)建立風險管理范圍全面化、全程化的管理流程
風險管理覆蓋政策性金融機構業務流程的每個環節,難以與經營活動相割舍,因此流程政策性金融機構是風險管理為主的政策性金融機構模式。應進一步將“以客戶為中心”的理念體現在業務經營和風險控制過程中,根據政策性金融機構管理基礎和市場競爭環境,可以積極借鑒6西格瑪方法,運用科學測評基礎上的業務流程優化改進技術,綜合考慮各類細分市場的客戶反應、內部用戶聯動需求和股東對風險回報管理的要求,妥善定義(define)、度量(measure)、分析(analyze)、改進(improve)以及控制(control)業務流程優化進程,有效消除關鍵業務流程的管理和服務質量差距,使各種授信產品和服務流程逐步接近國際一流政策性金融機構水準,提升在業務流程中動態平衡風險回報管理的能力,構筑同業競爭比較優勢。
(二)提高流程的效率和質量
通過組織架構及授權的調整來實現簡化流程,刪除那些對政策性金融機構或一個流程來講,提高成本而又沒有貢獻的不增值的活動。這些不增值的流程與活動多是不必要的審核與監督,以及折中協調等環節。改變過去層層上報,提高效率。就是要通過把流程固化在信息系統里,實現電子化信息傳輸和對風險的實時管理和監控;通過已經鑲嵌在信息系統里的先進分析工具;如內部評級模型),實現在流程的各監控點,特別是在風險評估環節提供定量分析支持,有效地提高決策的準確性。
(三)建立面向客戶的差別化流程
客戶是政策性金融機構的第一資源,對客戶的競爭從來都是政策性金融機構競爭的核心。政策性金融機構如果以標準化流程來應對多樣化的信貸客戶,往往無法滿足他們(特別是優質客戶)在質量和時間方面的要求。信貸風險管理流程再造要強調流程多樣化。在設計信貸流程時,要區分不同客戶群、區分不同的業務風險度和不同的行業等設計不同的流程版本。
(四)從價值鏈分析入手,關注點投向流程中的核心環節
從價值鏈分析來看,政策性金融機構應著眼于活動和流程環節對政策性金融機構或客戶價值貢獻的大小。因而政策性金融機構在信貸風險管理流程再造中,要把關注點放在那些對信貸風險控制至關重要的或自己明顯薄弱的環節。貸后管理對及時發現潛在風險、及時預警和及時采取措施保全信貸資產,對防范風險和化解信貸風險至關重要,按照西方政策性金融機構的理論,一個信貸項目如能通過評估,但最后出現風險,那問題就出在貸后管理上。
參考文獻:
[1]葉其通,金融會計,淺談合作金融機構非信貸資產風險分類管理的難點與對策,2008,01.
[2]王寒菊,工業技術,經濟金融機構信貸資金風險管理的模式創新,2007,07.
[3]范敏,浙江金融,農村合作金融機構信貸風險隱患初探,2007,06.
作者簡介:
葉勇,男,廣東省梅州市人,經濟師,本科,中國農業發展銀行和田地區分行,研究方向:政策性金融信貸業務或管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