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子正
凡以一家之拳法而欲統一各派,以一家之技較其他各派均長,始能有統一之價值,而一家能兼各家之眾長者純屬不可能之事。茲揭其理由如下。
夫吾國拳術所以分派,確出于不得已之苦衷,非偶然也。蓋以習者一生之時有限,人身各部之奧秘運動無窮。有腿快手遲者,有腿遲手快者,有以抓見長者,有以肘制勝者,有以推手擊敵者,有以指戳敵者,有以足踢者,有以腿掛者,有以膝磕敵者,各部種種奇著不暇枚舉。
是以學者非分派不能各致其精,非有一部分之至精,臨敵又不能制勝,然而拳家分派豈得已哉。知拳派必不能不分,不能使一家統一各家,而強為之合,如強使統一,勢必發達一家之長,消滅各家之眾長也。今將所以不能合之理由,再分述之。
凡事欲定優劣,多以比較之差別而判定之。惟拳術則最易比較,而最難判定。如有習甲派二十年者,將習乙派十八年者戰勝之,究謂甲派手法精奇耶,抑謂乙派之時間短少耶?此不能由比較而定拳派優劣者一。
若習甲乙二派皆十年,而習甲派者一暴十寒,忽作忽輟,習乙派者繩勉從事精進不已,俟較技時,則乙派又勝甲派,此時究以同時間論耶,抑以拳派優劣論耶?此不能以比較而定拳優劣者二。
設習甲乙派之人,其年限同,其每日所練之時間亦同,然固天資聰愚關系,體質強弱關系,較技時又分優劣,當此點究謂之人的關系耶,抑仍歸咎于拳派手法關系耶?此又不能以比較而定拳派之優劣者三。
進而言之,時間同,天資同,體質亦同,甲能勝乙,乙能勝丙,丙又能勝甲,此則因甲之長乙不能破之,乙之長而丙又不能破之,丙卻又能勝甲,三方既成循環,又如何判優劣耶?此不能以比較而定拳派之優劣者四。
且拳派之收效時間,又有遲早之不同,如連拳、少林、形意,三五年即能收速效,而太極、鷹手,非五七年不能見巨功。設五年前較技,當然以前三派優,五年后比手,又必以后兩派者為勝。試問判定優劣時,又將以何時為一定之標準時耶?此又不能以比較而定拳派優劣者五。
或者謂以特殊之技能判定。如某派雙足立定,推之不倒;某派能切磚斷石,他派不能比。當然以能者為優,殊不知有力者則講以力降人,無力者講巧破千斤;有力者講重如泰山,無力者則講快如閃電。
習外家者,講輕如飛鳥,捷如猿猴;習內家者,講敵即生翅能飛,但較技時接手亦不能出一寸之外。夫如此,又何如之何耶?此又不能以一部分之專長,而判定拳派之優劣者云。況各家皆有專門器械,練器械又與體質強弱及手法迅速有關系焉。
比如某派以長兵器見長,而其門生中有力小體弱者,因之此派即不便盡傳其技。習者因力小體弱之故,又不能盡用長兵器之妙,于是此派之特長必為一二門人所湮沒。
有某派專以短器械制勝,其門人中又有一二體重手遲者,致使輕捷巧妙之技不能完全貢獻于世。設遇以上兩種問題,又將如何以定各派之優劣耶?
此又因為習者之體質,不全于本派之器械,而難以判定拳派之優劣者也,斷難由比較而得其差,其差不得,優劣難分,如之何能使一家而強為統一各派耶?此余所謂拳術不能統一也。
論拳派宜和衷共濟,吾國拳術極其精妙,世界之人所共稱羨,然未克發玄闡奧,適用于今而制勝于世,是豈無故而然哉。人懷嫉妒之初,各存仇視之念,分門別派,互相詆毀排擠,而不能泯見輸誠、和衷求益,夫何能望其適用哉?
再者山海相隔,彼此不相往來,其武力也專恃搏戰于無槍炮利器之時,故人于拳術茍擅一技之長,則可恣睢其行,雄長一隅。
今世界大進矣,槍炮之爭隔百里數十里而相傷。而拳術則僅于搏擊可以制人,是拳術之用已微矣。若于此時猶不能盡革夫秘密不傳之風,以諸同好而共謀探索精微,則各家雖有專長久必湮滅,欲求應用夫安可得?故昔時拳術,可視為一家之私藝,而于今世,則宜為教育普及國人。
且拳術家所以秘藏而不肯傳者,蓋恐己之不勝人耳,是未思焉,不觀夫人之為學乎?學術之奧秘,高如崇山,深若淵海,無盡藏焉。有人于此而欲盡竊學術之精妙處,是猶入深山浮大海,而盡獲其金玉珍寶也不可得焉。故世之為學者可以千萬計,而所得之多寡則隨人而異,拳之為藝亦猶是也。
以一人一家之智力,焉能探測深邃,故非合多人多家共研究之,則不能臻于美善。迨至名家熔冶一爐,各人所得之精美多寡亦自因人殊異,蓋人之天資不一,而其致力亦絕不能相同。
故拳術家茍能破除門戶,刻誠相示,則協力之下自有美果,而已知不勝人,亦固無自憂焉。故曰:“拳術家宜化除意見,和衷共濟?!?/p>
——摘自《大力鷹爪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