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 珍 王 振
摘 要:新文化運動是中國二十世紀初期一場巨大的思想解放運動,它的影響滲透到社會各個方面。就是到了今天,它仍舊留下了豐厚的思想遺產:對民主和科學的追求;改革創新的時代精神;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等,這些對對我們仍具有重要的啟示意義。
關鍵詞:民主;科學;愛國
中圖分類號:K26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5312(2009)30-0022-01
1915年興起的新文化運動在國內外產生了巨大而深遠的影響,其宣傳的社會主義思想也直接成為了中國先進知識分子拯救國家改造社會的思想武器。新文化運動已經過去九十多年了,但是人們至今仍在激烈爭論這場運動的是是非非。這本身就說明了它的影響和意義之深遠。我們探究它所留下來的寶貴的思想遺產,對現代化精神文明建設具有十分重要的啟示意義。
一、對民主和科學的追求
提倡民主和科學,反對專制和愚昧。這也是新文化運動的口號。陳獨秀在研究中西方國家的歷史后認為,中國革命多次失敗的原因是幾千年封建文化毒害,于是提出民主與科學的口號。他認為,中國人正在處于蒙昧的狀態,應當推行教化,在奮起追趕西方國家的過程中,科學和人權相互并重是十分必要的。自人權口號興起以來,專制制度的廢除就成為社會的必然。近代歐洲的強盛就在于“解放歷史”,即進行政治改革,否認教權,追求男人和女人的自由人格的發展。另外新文化運動中,知識分子還提倡民主,民主和科學是中國富強的必由之路。由于時代背景的不同,那時的民主有兩層含義,對個人而言,不僅有政治和經濟上的民主,還有人格的獨立,個性解放;對國家而言,就是推翻君主專制制度,建立自由平等的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要實現民主政治,就必須反對專制統治。新文化運動中,他們對現實生活中的專制政治尤其痛恨。李大釗曾堅決反對袁世凱稱帝,表示與專制制度勢不兩立。在新文化運動中,提倡民主,思想上是反封建的,政治上是反對專制的,兩者相互呼應。
新文化運動中提倡科學,主要提倡使用科學的精神來反對封建迷信和愚昧,提倡科學與民主并重。陳獨秀提出“科學之興,其功,不在人權說下,若舟車之兩輪焉。”陳獨秀稱:“一切宗教,都是一種騙人的偶像;阿彌陀佛是騙人的;耶和華和上帝也是騙人的;玉皇大帝也是騙人的;一切宗教家所尊重的崇拜的神佛仙鬼都是騙人的。”他還介紹王充等無神論者的學說,批判鬼神迷信,號召人們用科學的態度來審視今日的世界,建立一個沒有迷信封建思想的社會。在今天,追求民主和科學的精神,依舊對社會的發展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突破束縛,改革創新的時代精神
運動中,他們對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家傳統道德也進行批判,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號。魯迅的小說《狂人日記》描寫一個患有迫害狂的精神病人的心理活動。作者把自己對社會生活的清醒認識和狂人特有的內心感受柔和在一起,加以描寫,來揭露封建禮教的弊端。其中,吃人的禮教就是從這篇小說中來的。先進的知識分子并沒有局限于對傳統儒家文化的批判,他們從對儒家文化的批判為切入口,引發對儒家文化維護的封建倫理綱常和封建制度的批判。在當時,這一思想是具有極大的先見性和突破性的。儒家文化在一定程度上構成了封建制度的理論基礎和統治工具。如果不加以破除,中國就不能走上現代化的道路。雖然我國傳統的倫理道德有可取之處,例如孝道有助于社會和家庭和諧,但是他們的這種絕對的批判極大的促進了傳統道德的改革,與現代社會相適應。正是五四新文化運動的洗禮,造就了一整代新青年,成為革命事業的中流砥柱。
運動后期,俄國十月革命勝利的消息傳來,運動中一批先進的知識分子極力宣傳十月革命。1918年,我國早期馬克思主義者李大釗發表了《布爾什維克主義的勝利》等文章。他指出俄國革命“是立于社會主義上之革命”,是“世界人類全體的新曙光。”俄國十月革命創新發展了馬克思主義的革命學說,使在帝國主義鏈條的薄弱環節開展革命成為可能。當時在半殖民半封建社會的中國,對國人來說,馬克思主義思想是一種全新的革命思想,但這一思想的引入對革命事業的創造性發展教育不可磨滅的貢獻。
三、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
新文化運動作為一場意識形態領域的革命,它的發生和發展是以社會現實為基礎的,并且以改革社會現實為落腳點。在當時中國社會,知識分子出于對國家民族危亡的擔心而發動新文化運動,他們的目的是尋求救國救民的發展道路。辛亥革命失敗后,列強在中國扶植代理人,加緊侵略中國,民族危機日益加深。中國的先進知識分子為改變這種局面努力尋找新的出路。早在維新變法運動興起之時,中國的改良派就把西方的啟蒙思想介紹到中國,其中進化論和天賦人權的觀念在進步知識分子中引起很大巨大影響。面對國家發展的退步,先進的知識分子不能忍受,新文化運動就產生了。新文化運動過程中,愛國知識分子希望通過思想解放運動,喚醒民眾,以求得中國的新發展。
新文化運動已經過去九十多年了,中國社會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忘記過去就是背叛歷史,一個國家在充分繼承歷史遺留下來的思想精華的基礎才能發展的更好。我們相信新文化運動的思想精髓一定會促進我國政治文明和經濟建設的和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