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路桃
摘要:山西是一塊神奇的土地,地面之上歷史遺留下來的珍貴文物無數,地下礦產資源豐富。下文中將重點提到山西的古老城市遺產。尤其是榆次國的遺址和在其遺址上修建的榆次古城。
關鍵詞:榆次老城;縣衙;游記
中圖分類號:J18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5312(2009)30-0023-01
榆次位于現在的山西省晉中市內,到老城后一眼望去古色古香的一條街,但是又有別于江南古鎮的那種感覺,江南的古鎮是那種秀美,而這里的古城反映出來的確是滄桑。這里的建筑幾乎全是石質的。經過歲月的風沙不停的侵蝕后遺留下來的那種雄渾和不屈,好像大漠以北的蒼狼。
走上石板路首先看到的是城隍廟,廟門口就是兩個巨大的夜叉神。十分的威武,講解員說,在山西,人們十分相信鬼神之說,城隍廟之所以放在最前面是有著“人神同治”的說法。
城隍廟對面是一個巨大的廣場,廟前廣場整體呈規整的矩形,而東南西三面又有古建圍合,但讓人卻不感覺氣氛死板,原因有二:一是各個方面的建筑整齊而有層次都以中心對稱主次分明,二是在廣場上東南和西南角建筑了兩個盔式小亭,在廣場北的城隍廟山門前設置了兩尊鐵獸。
廟前廣場兩尊對峙的鐵獸怎么說也是最惹眼,最易讓人發問是什么的景物。這兩只鐵獸最明顯的特征是頭生獨角。它的名字叫貔貅,是傳統中龍生九子的第三子。貔貅兇猛無比,常比作攻無不克戰無不勝的軍隊。放在城隍廟前正好是鋼鐵城防的象征。
走過廣場會來到榆次博物館前,入內,有一人工小池塘,內有錦鯉無數,后是影壁,左有小亭。右有古建筑無數,均為石木混合結構。
前面就是縣衙,榆次的縣衙是現在全國保存的最完好的縣級府衙,門外兩個威武的石獅子,衙門的匾額:“榆次縣衙”四個金字在兩旁大紅燈籠的襯托下顯得蒼勁而肅穆。衙門口的鳴冤鼓,這可是古代衙門的必備之物啊。入內一座古樸典雅的門映入眼簾,此門名為儀門,只有在重大慶典,知府上任和迎接重要官員的時候才能打開,儀門的東西邊各有一個小門,也稱為耳門,在古時候,東為上,所以東耳門稱為喜門,也就是平時走人的時候用的了,而西耳門就恐怖了,它被稱為死門,一般都是不開的,只有在審理死囚的時候才會打開。過了儀門后就入大堂了。左右有石獅子把守,左右兩邊是升堂鼓和開道鑼還有十八桿水火刑杖,這些東西其實我們早在電視里面看過無數次了,只是第一次看到如此真實的東西。大堂背后是兵器架,上有兵器無數。仔細看榆次的縣衙大堂上好像和一般我們看的電視上有點不一樣。電視鏡頭里,公堂上最醒目的字是“明鏡高懸”或“正大光明”,而榆次大堂卻是“劇暑悲難渡,晴秋喜卻回”。可不敢輕視這副聯,此乃大清圣祖愛新覺羅玄曄康熙帝的御筆親題。方匾雕著蒼龍戲珠的圖案且用黃絹包著邊,蓋著御印,這不僅是高貴與榮耀的顯示,同時也是榆次一方水土厚重歷史的見證。小小匾額背后流淌著一段悠久歷史。明末清初,反清復明的重要人物顧炎武和傅山曾來榆次和家住榆次南關的名士王介石籌劃興復大計。康熙雖有耳聞,只是朝中事務緊急,無暇顧及。時過多年,直至公元1703年,朝局平穩,康熙決定巡示晉地,暗中查訪前些年反清復明之事。其實這時,榆次的反清復明活動隨著明朝遺老一一去世,已告煙霄云散,就連王介石的兒子也考取了功名,做了大清朝的官員。康熙有感而發書了“劇暑悲難渡,晴秋喜卻回”賜給了時任榆次知縣祖良才。從那時起,這御賜匾額就代替了一般化的“明鏡高懸 ”,成了榆次懸衙的鎮衙之寶。榆次縣衙的建筑布局是傳統的前朝后寢結構。大堂、二、三堂是辦公系統,四堂、五堂屬生活范疇。其中又花園,池塘,棲鳳樓等等美景。但是,給人感覺最深的就是無數的對聯了。其中不乏明人甚至皇帝的題詞,看了對聯,雖然我沒太高的文化,但是也感覺比什么三個代表好多了,起碼容易懂。
出縣衙就會看見面前一座高高的閣樓式建筑,四層高,最下面是十字形走道,樓上掛滿了牌匾,四面均有,每面從二層開始至頂層,每面三塊牌匾,正面從上至下分別寫到,天下第一樓,明月千里,迎暉霞起。左右的,也都是吉祥的句子。樓上調刻極具特色,這些雕刻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歷史文化和科學價值.榆次老城古建筑中磚雕、木雕、石雕、彩繪多以民間歷史故事喜慶吉祥的圖案為表現內容,表現出深厚的文化底蘊.
站在天下第一樓下向左看,有一座石質的牌坊。這就是輝煌氣派的“榆次老城”大牌坊,我一路感受著老城的風韻。老城集中了中國傳統建筑藝術精髓,規模宏大,氣勢雄偉,造型優美,色彩絢麗,構造精巧。縣衙表達出權力的威嚴;城隍廟塑造出神權的崇高;園林摹寫出心靈的自由;商業街展現出曾經的富貴……鋪鱗次櫛比 ,建筑古樸典雅。用條石鋪就的街道雖然并不寬 ,但非常干凈整齊,以四合院和三合院居多的商鋪和民居建筑,南北取向 ,形成縱式方形的空間,軸線分明、左右對稱、主次有序。屋檐下掛著一串串大紅燈籠 ,掩映著幾百年風霜雪雨的老城。從南面的清虛閣至北大街的牌樓 ,形成一條南北長1200米的主軸線。商業街的店面、作坊、住宅仍保留了典型明清建筑風格 ,古樸典雅,華麗高潔。街上聚集的百家晉商老字號 ,處處彰顯著晉商的勤勞、睿智與誠信。整個建筑都是灰磚灰瓦灰屋梁,給人增添了許多神秘的色彩。
在清凈的街道上,我輕松的游走,在這里我感受到了他的與眾不同:這里沒有現代商人那帶有銅臭味的吆喝,也沒有現代車水馬龍的嘲雜聲 ,惟有的只是那一份寧靜和悠遠……
榆次老城是靜謐的,靜謐的是千千佇立的庭院,靜謐的是我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