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愛華
學習動機反映著個人某些需求,它通常表現為渴求學習的強烈愿望和濃厚的求學欲望。以及探究事物的好奇心。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讓學生在學習中享受到學習的樂趣,調動學生的內在因素,激發其興趣和動機,促使學生從“受體”向“主體”轉變,是構建中學音樂主體性課堂教學模式的前提。
一、給學生廣闊的音樂視野,以激發孩子們對音樂的興趣
《雪絨花》是美國音樂電影《音樂之聲》中的插曲,歌曲優美、舒緩、輕柔。它通過對雪絨花的贊美,抒發了主人公對祖國的熱愛之情。教唱《雪絨花》的教學目標與教學重點就是指導學生用恬靜、優美的聲音唱好這首歌。為此,我一開始就設計了課前欣賞《dore mi》以拓寬學生想象的空間,激發他們的興趣。隨后我從電影《音樂之聲》入手,讓學生對影片產生好奇感,這時在播放《雪絨花》這首歌的片斷時。學生欣賞起來就顯得十分關注。在欣賞電影片斷的同時,我還引導學生注重歌曲的表現形式,并對《音樂之聲》中的三首插曲《孤獨的牧羊人》、《do re mi》和《雪絨花》的演唱形式以及歌曲風格等方面進行對比,以拓展學生思維。由于一開始就拓寬了孩子們的音樂視野,激發了他們對作品濃厚的興趣,充分調動學生的參與積極性,學生也就能很快地把握了音樂作品、體驗了音樂作品的意境、領略到音樂作品的無窮魅力。
二、給學生廣泛的參與課堂活動的時間和機會,讓孩子成為音樂課堂的真正的主人
在傳統教學中,學生缺乏主動表現的機會,被動聽講,造成學生發展的片面性。一提及讓學生自主地參與學習,有些音樂教師就有兩個擔憂:一是怕“不唱”,課堂上一遍“寂靜”,形成不了彼此交流的教學對話;二是怕“亂唱”,課堂變成了“菜市場”,個別學生趁機調皮搗亂而浪費時間。但我們必須明確地認識到,學生是一個個具體的、活生生的、有著豐富個性和不斷發展的主體。壓抑學生天真活潑的天性,既不利于學生的學習,也不利于學生身心健康地發展。瓦·阿·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讓學生體驗到一種自己親自參與掌握知識的情感,乃是喚起少年特有的對知識的興趣的重要條件。”葉瀾教授倡導“讓課堂充滿生命活力”。課堂有了生命活力,學生就能在課堂上體驗積極的人生。在愉快的氣氛中不知不覺地受到教育。因此,只有把學習的自主權還給學生,放手讓學生動手、動口、動腦,才能讓學生在參與中學會知識,發展智能,完善人格。在構建中學音樂主體性課堂教學模式時,我們根據音樂課堂教學的特點,把每一堂音樂課設計為“聽”、“唱”、“練”三大環節,“聽”——把歌唱家的原唱引進課堂,讓學生產生美的愉悅,以喚醒他們對美的追求與向往,以激發他們躍躍欲試的參與感:“唱”——引導學生從“我欲”心理走向“我能”的行為,以滿足其DIY的參與感:“練”——給學生一個完善自我的空間,正如學生對這一階段形容的那樣,“我的地盤,我作主。”在“練”中發現問題,在“練”中產生PK,以進一步激發學習的興趣,完成從“受體”向“主體”轉變。
《青春舞曲》是新疆風格的民歌。四四拍子,曲調活潑、跳躍,表現了新疆人民歡樂的心情。本課以學生主動參與、直接體驗為主要形式。教學中,安排了“唱譜、唱詞、電子琴彈奏、舞蹈”的系列實踐活動。各個環節學生都呈現出積極參與、主動體驗的趨向,較好地完成了歌曲的學唱、表現、創作等教學目標。
學生對音樂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后,他們的主動參與感也隨之就增強。這種參與感不僅表現在課堂上,同時也表現在課余中。在新的教學模式的研究中,我體會到了,學生收集音樂資料的樂趣。有的同學把流行一時的F4音樂播放器拿出來,了解演唱者的背景,他們的星路。特別是“5.12”汶川大地震期間,一部又一部的催人淚下、撼人心弦、勵志向上音樂作品運世而生。那感人的畫面,那牽動每個人心靈的歌詞,那激昂向上的旋律,寫出了人們的真情實感。我及時地把這一新的信息、新的主題、新的歌曲引進了課堂。由于在現實中學生受到大地震的強烈沖擊,加之我在課堂上的及時引導,學生對這一時期的音樂產生了濃厚的情感,他們紛紛主動的去采集在電視中看到的和聽到的關于“汶川大地震”時期的音樂作品。并將它們帶入課堂上來進行交流、學習。這樣以來,學生不僅從中得到了一次新的愛心教育、愛國主義思想教育,同時,對音樂也有了更深的理解。
三、給學生充分的在課堂中展示自己的機會,讓孩子們享受到做學習主人的成功和歡樂
卡爾·奧爾夫認為:“人對音樂的最基本的感受、體驗的獲得不是依靠外在的知識灌輸、技術訓練,而是要通過人們的親身參與,自發地、自然地獲得。”“音樂教育重要的不是‘教,而是把人人皆原本具有的潛能喚醒、誘發出來。”德國教育家第多斯惠曾經說過:“教育的藝術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鼓勵”。任何成功都是一種無盡的情趣力量,是一種情感滿足和享受。在教學時,應時時讓學生享受做學習主人的成功的歡樂。
《北京的金山上》一課的舞蹈創編環節,就是結合學生生活體驗進行的音樂創造活動。生活中的許多事物,在學生的眼里是美好、可愛的。他們把自己的生活體驗與豐富的聯想結合在一起,創作出精彩的舞蹈。讓他們在課堂上作了充分的展示,從而在“激勵、喚醒、鼓勵”中享受到成功的喜悅和歡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