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偉文
《環(huán)球時報》5月31日刊登的有關減持美國國債的調(diào)查報道引起了國人的極大關注。在是否該大幅減持美國國債這一問題上,我們既要認清中國沒有能力成為美國經(jīng)濟的“提款機”,同時也要看到,美國并非缺錢缺到了要“求”中國的地步。
中國并非美國國債融資的主要來源。美國財政部公布的報告顯示,今年2、3月份,中國購買美國國債步伐顯著放慢。到3月底,累計持有美國財政部債券金額7679億美元,比1月底的7396億美元凈增加283億美元。同期日本、俄羅斯、盧森堡和加勒比金融中心購買步伐加快。合計兩個月凈增購1206億美元。到3月底,中國在外國持有美國國債總額32652億美元中的比重為23.5%,比月底的24.1%下降0.6個百分點。而同期外國持有美國國債占美國公共債務總額中的比重則從28.9%上升到29.3%。即其他國家填補了中國的空白。
即便如此,美國公共債務的買主中,國內(nèi)買主仍是大頭。截至2009年3月底,美國公共債務余額為112694億美元,國內(nèi)占去七成。在2、3月份新增的凈購買額4949億美元中,國內(nèi)也占56.8%,即2813億美元。中國凈購買的283億美元只占同期外國購買額13.2%,占美國公共債務購買總額5.7%。很明顯,我們的定位要清醒,美國并不是靠借中國的錢擺脫危機。美國經(jīng)濟的核心問題不是缺錢,而是缺信用。中國既無必要、也無能力做美國經(jīng)濟的救世主。
既然如此,有人就說,干脆不要買,或大幅減持美國國債好了。這種看法也值得商榷。第一,我國外匯資產(chǎn)需要保值增值,因此有個投向問題。選擇當然多種多樣,但有個比較。據(jù)《華爾街日報》報道,2008年9月金融危機爆發(fā)至年底,美國資本市場上政府債券、公司債券、公司股票、大宗初級產(chǎn)品、能源等投資工具中,除美國財政部債券外,其余基本虧損。
第二,買美國國債是中美經(jīng)濟合作總盤子的有機組成部分,也是中美經(jīng)濟博弈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我在融資上支持了你,你就應該容忍中國產(chǎn)品更多地進入美國,支持更多的中國企業(yè)到美國投資。雙方既然有了更緊密合作的經(jīng)濟基礎,又可以為增進兩國穩(wěn)定的關系創(chuàng)造更好的條件。當然,這只是勢能,能否充分轉化為效果,取決于雙方政府、企業(yè)和公眾的努力。
很多專家也都在談購買美國國債存在很大風險,那么風險在哪里?首先,違約風險和利率風險問題不大,可以排除。通脹風險堪稱當前直接相關的重要問題。美國及主要發(fā)達國家寬松貨幣政策的后續(xù)效應必然是通脹抬頭。為了防范這一風險,美國前總統(tǒng)經(jīng)濟顧問弗里德曼和拉特里奇均建議中國購買美國通脹指數(shù)保護的國債(TIPS)。另外還需要考慮匯率風險。多年歷史證明,美元下跌常常給美國帶來好處,而使其他很多國家蒙受損失。這也是購買美國國債的一個基本風險。由于美元大起大落早成定勢,我們防范的重點應當在此。
綜合以上因素,筆者認為,比較合適的對策是多元化,即外匯投向眾多領域,美國國債只占適度比重。可以投資的領域可以參考以下幾個方面:第一,更多地投入全球及區(qū)域多邊金融安排。比如向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增資,更積極地參與世行、亞行特別是清邁協(xié)議下東亞外匯儲備安排,以履行我國對穩(wěn)定國際金融市場,改革國際貨幣體系的大國責任。
第二,購買美國和其他國家的政府債券,但數(shù)量應保持適度。占我國外匯儲備總額比重不宜過高。債券資產(chǎn)應多元化,包括美元、歐元等。
第三,更多地投入海外實業(yè)。包括礦山、油田、制造業(yè)、研發(fā),企業(yè)購并等。這是我國企業(yè)利用當前海外資產(chǎn)價格相對低廉,加速走出去的重要戰(zhàn)略。
第四,用于國家安全儲備。需要特別注意的是,人們習慣說中國擁有世界最大的外匯儲備。這種說法是不正確的。中國居世界第一的是官方外匯儲備,儲備總量明顯低于日本。日本官方儲備只有1萬億美元,民間儲備超過2萬億美元。按人均總量計算,中國只是日本的5.5%。俄羅斯外匯儲備曾達到6000億美元高峰。金融危機以來減少了1500億,即1/4。而俄羅斯人口只有中國的1/9。雖然我國金融體系健全,但在世界金融體系深刻改革的漫長過程中,對各種重大動蕩風險必須做好足夠的外匯儲備準備。不可掉以輕心。▲(作者是中國美國經(jīng)濟學會理事)
環(huán)球時報2009-06-08